汪忠印+李倩
摘 要 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是高職院校面向全體學生開設的一門公共基礎課程,在高職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長期以來,在教學內容、教學環境、師資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教學模式及評價方式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本文主要針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改革探索。
關鍵詞 高職教育 計算機應用基礎 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Problems and Reform in Higher Vocational Fundamentals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Practical Teaching
WANG Zhongyin, LI Qian
(Weinan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Weinan, Shaanxi 714000)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Computer Application Basis" opened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is a public basic course facing all the students, which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But for a long time, there exist some problems in the aspect of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environment, teacher training,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teaching model, evaluation and so on. This paper mainly makes analysis on these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exploration in curriculum reform.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mputer application basis; curriculum reform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尤其是網絡的全面普及,計算機在各行各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微信、QQ、微博的出現,使得學生與計算機、互聯網的接觸越來越密切,而目前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這門課程還在沿用傳統的模式進行教學,使得這門課程的教學嚴重滯后于技術的發展,高職院校針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改革勢在必行,刻不容緩。本文就目前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實訓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革模式進行一些探索。
1 實訓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教材結構不合理,教學內容相對滯后
職業教育的要求為理論夠用、實用,重在強調實踐技能的訓練,但是目前,高職院校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材在結構上還是沿用傳統教材模式,實用性不足。在教學內容上,計算機操作系統已經逐步過渡到了win7、win8系統,而辦公軟件也逐步升級為Office 2010,甚至各類職業資格認證考試的系統也隨之升級,但是,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受到各種限制,大部分學校的教材還在沿用Win xp,辦公軟件還是Office 2003,實訓的計算機安裝的軟件也是Win XP+office2003, 教學內容滯后,導致學生在學習計算機應用基礎之后,參加職業資格認證考試以及正式邁入工作崗位后,對于計算機的操作無從下手。
1.2 硬件設施設置較差
隨著高職院校規模的不斷擴大,生源數目逐年遞增,而相對應的配套設施卻遠遠跟不上,反映在計算機課上,受到計算機數量的限制,很多學生不能在學習的全程直接在計算機上進行實訓,甚至到了實訓課,由于有些班級規模較大,也不能保證人手一機,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積極性和實訓效果。
1.3 師資力量相對薄弱
計算機應用基礎是面向各專業開設的公用基礎課,很大一部分任課教師認為知識相對簡單,幾乎幾年的教案都是一成不變,教學內容、實訓任務的分配也固定不變,而且,由于教師缺乏企業歷練經驗,教授內容與實際需要脫節,落后于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很難使學生建立一種利用計算機工具來解決本專業實際問題的思維方式,換句話說,具有理實一體化教學經驗的雙師型教師嚴重缺乏。
1.4 學生知識基礎較差
隨著高等教育的逐漸普及,高職院校的錄取分數逐年下降,形成了這樣的一種局面:學生的學習自覺性越來越低,接受知識的速度也相對較慢,知識遷移能力較弱,而目前很多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還是采用本科院校的教學模式,豈不知,兩者的生源質量存在差異,照搬本科模式注定無法到達預期的教學效果。
1.5 教學模式
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模式和硬件設備數量的影響,很多高職院校還采用理論實踐分離的授課方式,理論課就是老師在講臺講,學生在底下聽,而實踐課成了放羊課,教師布置一定的任務交由學生完成,但對于任務的難易程度,學生之間的差異性以及完成過程中的問題處理缺乏科學分析,缺乏對于學生在實訓過程中的有效指導和評價總結,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下降,一部分學習自覺性不強的學生便會偷偷玩游戲,上網,甚至閑聊來打發實訓課時間。
1.6 教學評價體系單一
如今,很多院校對于計算機應用基礎這門課程的評價還是趨向于總結性評價,停留在一張試卷上,或者試卷加上機考試的模式,忽視了過程性評價,忽視了對于學生利用計算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評價,平時不學,只要考試前突擊一把,照樣可以過關,加之這是門公共基礎課,所以導致部分學生在平時學習中不重視,甚至曠課等情況的出現。endprint
2 實訓教學改革探索
2.1 教學內容的同步更新
在教學內容上,應將教材升級到win7+office2010,在結構體系上,應將教學內容進行項目化設計,選取一些典型的項目,用任務驅動方式進行教學。
2.2 教學環境的建設配備
教學內容的升級畢竟需要配套軟硬件的完善與升級,但是由于受到地區發展、資金等外在條件的限制,這一步卻最不容易實現,好在,目前國家對高職院校的大力扶持,專項資金的下撥,各高職院校在教學配套設施方面也在逐年完善。
2.3 加大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
教師是整個教學活動中的靈魂,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了教學的效果。高職院校應鼓勵、支持教師參加教育部開辦的各種培訓、交流會,輸送教師去當地用人單位進行企業實踐、調研,加強兄弟院校教師之間的教學研討,更新教師的教學理念,逐步培養更多知識功底扎實、實訓能力強的雙師型教師。
2.4 建立基于工作工程的項目化教學模式
針對職業院校的教育要求和目前學生的學情特點,制定適合職業院校學生學習的教學模式。改變當前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脫節的模式,改變教師的注入式教學模式,創建理實一體化的教學環境,將教材知識轉變為項目化的模塊,分解為一個個具體的任務,利用任務驅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鼓勵學生進行探索—發現,最大限度地發揮課堂教學的功效。
2.5 建立多元評價模式并存的評價體系
摒棄一張試卷決定成績的現象,對于每一個工作項目,及時進行學生的自我評價及互評,教師對于每一個項目進行總結性評價。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化教學中,教學評價應以激勵性、參與性為原則,形成性評價為主,形成多元評價模式。通過評價來檢測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狀態、學習方法與策略,發揮出教學評價應有的作用,而不是流于形式。
3 結束語
總之,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的實訓課程存在諸多待改進的地方,改革也不是一蹴而就。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應隨著計算機在不同專業,不同領域應用的發展,學生的自身特點而隨之不斷進行改革,使這門課程真正成為學生的一門工具學科,達到開設這門公共課程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任鳳,張波.高職院校計算機課程中任務驅動教學法的使用[J].現代經濟信息,2008(6).
[2] 曹秀平.基于崗位需求的高職計算機教學研究與探索[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