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形勢任務教育是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它在“認清形勢、轉變觀念、傳遞責任、統一思想、凝聚人心、促進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隨著油田的快速發展和改革不斷深化,用工制度出現多元化,價值取向呈現多樣性、網絡信息普及,員工的思想異常活躍,傳統形勢任務教育會議報告式、灌輸式的模式,對職工群眾的吸引力越來越小,如何做好新形勢下企業任務教育,提升教育成效,已成為思想政治工作者直面的話題。本文結合長期從事形勢任務教育工作的實踐,就如何創新形勢任務教育內容、方式談一些粗淺的認識。
關鍵詞:創新;形勢;任務;教育
一、當前企業形勢任務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育內容雷同化,與當前社會的變化不相符。形勢任務教育的內容在企業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明確不同時期企業的改革發展目標、機遇、挑戰、措施,增強發展的責任感和緊迫感等;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職工的職業道德素養;開展政策法規教育,了解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在過去粗放型經濟條件下,企業文化相對薄弱、教育形式是從上到下貫穿的單一灌輸式。當“組織單位”的影響力占主導地位時,以上三個方面形勢任務教育的內容,尚可達到統一思想認識的目的。但是,當前國家正處在深化改革的經濟轉變期,全社會發生了經濟、文化、社會生活極為深刻復雜的變化,職工群眾思想獨立性、獨特性、選擇性、差異性明顯增強,更為重要的是信息化已進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企業形勢任務教育的內容不隨之豐富和擴展,自然會缺乏吸引力的結果。
2、教育方式單調,沒有把握企業在市場格局的新變化、職工隊伍結構的新變化。傳統的企業形勢任務教育的方式主要有:理論宣講團、專題學習會、員工專題培訓班、文化櫥窗集中宣傳等形式。這些形式的主要特點是開大會多、講大道理多,而針對企業發展的軟肋和相應的措施必較少;針對不同利益層次、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崗位、不同思想觀念的員工的針對性教育少;枯燥的、單向的灌輸式的教育方式多。使很多職工群眾感到索然無味。
二、形勢任務教育功效的創新與拓展
當前企業面臨著社會環境的新變化,體制機制、生產組織方式、職工隊伍結構的新變化。職工群眾思想觀念、價值觀念的新變化。必須創新和拓展企業形勢任務教育內容和方式,做到五個結合:把集中性教育與經常性的、基礎性的思想教育相結合:把提升職工群眾的工作積極性與強化職業責任感相結合;把提升職工思想理論素質與提升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相結合:把提升職工隊伍的凝聚力與解決思想認識問題、實際問題相結合;把企業興衰發展與員工幸福成長相結合。使企業形勢任務教育的功效不僅局限于學習會議精神。明確企業生產經營目標,重大問題和事件面前思想統一認識,而是要突出四個方面的功效:
1、突出提升思想政治素質的功效。把黨和國家重要會議精神、方針政策的學習與基礎理論學習相結合。既有集中性的教育,又有有計劃的、經常性的、不間斷的學習活動,把職工群眾的思想統一到不同時期黨和國家的重大方針政策上來,達到強化職工群眾的思想政治素質的目的。
2、突出思想觀念與時代同步的功效。充分把握當前信息化社會的主要特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主要特征。要深刻認識到多元文化的滲透給人們的精神世界提供了多元的選擇空間,正確引導員工崗位成才實現自身價值,幫助職工群眾培養和樹立與時代同步的思想觀念,努力減少因思想觀念滯后而產生的各種思想問題。用先進的思想引領職工的精神世界。
3、 突出培育健康員工心態的功效。要把培養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健康員工心態作為企業形勢任務教育的重要內容,這在以前企業形勢任務教育中較為薄弱,但卻是建設和諧社會、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不可或缺的內容。要教育引導職工群眾形成理性的認識方式、思維習慣、行為方式,學會以發展的眼光、辯證的思維看問題、處理問題,形成自信高尚、寬容、淡定的員工心態。
三、創新企業形勢任務教育的方法和措施
1、拓展教育內容,著眼職工群眾需求開展工作。除了堅持傳統的形勢任務教育內容外,要把職工群眾的需求納人到形勢任務教育的內容中來。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通過深入調研挖掘不同層面職工群眾的精神需求和所關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組織材料,備好課,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使群眾聽得懂,記得住。尤其是要敢于涉及工資分配、就業、同工同酬、住房、教育、醫療這些敏感性問題,采取雙向交流的方式。讓群眾把自己的思想疑惑講出來,一次講不清,講兩次、三次,要讓“理”在思想的交鋒中逐漸明朗起來。
2、創新教育方式,增強教育的感染力、吸引力。傳統的形勢教育方式著眼于大而全。靈活性和互動性都不夠。要在大報告、大宣講、大活動中,增加“一人講”為“大家講”的模式、“灌輸式”為“互動式”的模式、“指導式”為“討論式”的模式,轉變傳統形勢任務教育中單向的、高高在上的、指導式的教育,樹立平等溝通、公開開放、以人為本的觀念。這樣可以更好地適應當前企業“走出去”戰略。更好地適應企業流動性大、工作節奏快的需要。以及職工隊伍構成多元的需要,同時也使形勢教育由“你打我通”的模式變為平等交流模式。顯得寬松而貼近民心。容易使職工群眾能聽得進、坐得住。
運用思想政治工作因人教的理念。構建定位明確的教育目標。目前企業在人員構成上可分為在職群體和非在職群體,在職群體中,從用工形式上可分為全民合同制工人、勞務合同制工人、企業臨時用工等十多種用工形式;非在職群體主要由離退休職工和企業職工家屬組成:有些學者還認為當前社會從利益結構角度已形成了“特殊獲益者群體”、“普通獲益者群體”、“利益相對受損群體”、“社會底層群體”。尤其是企業,經過這些年來的深化改革,企業的經濟利益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化。體制機制發生了深刻變化。所以根據不同群體受眾的不同特點,確定形勢任務教育的選題、方式以及期望達到的效果,使“所講”與“所思”較好地結合起來。切實體現以人為本的內在要求。
參考文獻:
[1] 侯貴松編著.企業文化怎樣落地[M]. 中國紡織出版社, 2005
[2] 朱成全主編.企業文化概論[M]. 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 2005
[3] 劉光明編著.企業文化[M]. 經濟管理出版社, 2004
作者簡介:姚建鋒(1963.2-),男,漢族,陜西西安人,大學,現任江漢油田石油工程機械有限公司第四機械廠熱處理分廠黨支部書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