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
摘 要:加強醫院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建設是醫院為實現既定目標而形成的一種自我調整、自我約束、自我控制的制約機制。本文將醫院管理與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建設及有效運行結合起來探討,明確各方職責,推行職務不兼容制度,提出與醫院經營管理相適應的內部會計控制基本框架,形成各負其責、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管理結構,保證醫院工作的正常運轉。
關鍵詞:醫院;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建設
一、部分醫院內部會計控制的現狀
(一)缺乏內部控制環境,管理者認識不足
目前,部分醫院仍處于傳統的經驗管理,習慣于行政指揮,不注重內部控制,缺乏嚴格的管理制度和科學的管理方法,會計內部控制的基礎十分薄弱,在工作中遇到具體問題,往往以強調靈活性、便利性為由而不按規定程序辦理,致使會計內部控制制度失去了應有的嚴肅性。管理者對內部控制認識不足,以及組織機構和人員素質等控制環境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內部控制制度執行起來力度不夠,在工作流程中產生缺漏,容易造成單位經濟損失。
(二)運行成本增加, 人員素質不高,制約了內部控制的發展
內部控制系統設置的環節多,運行的效果可能就好,控制目的就容易達到,但也增加了運行成本。并且內部控制系統的運行需要人來實現,會計人員的水平以及執行人員職業素養的高低,都會影響實施效果。另一方面,面對新情況和新問題,內部控制系統的相關制度沒有適時做出應有的補充和調整,墨守成規,缺乏科學的管理控制方法,也給實行內部控制帶來了不良影響。
(三)缺乏監督管理機制
目前,醫院內部會計控制的監督和評價機制沒有很好的建立,上級部門對其的評價不能得到有效實施,如對不兼容職務相互分離控制原則,制衡機制不健全,缺乏對決策層的約束監督,缺乏部門之間、崗位之間的相互制約。缺乏應有的監督機制,任何嚴密的內部會計控制系統都難以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二、實施醫院內部會計控制的重要性
(一)實施醫院內部會計控制是加強會計監督、防止會計造假行為、提高財務會計信息質量的必然要求。
(二)實施醫院內部會計控制是中國開放醫療市場,參與國際醫療市場競爭的迫切需要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醫院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是與國際衛生質量體系接軌,不斷提高整體管理水平,提高核心競爭力,保證財務會計信息真實、可靠,在激烈的醫療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有力保證。
(三)實施醫院內部會計控制是從根本上治理腐敗的一項制度措施。在市場經濟多元化的今天,存在著權力監督中的某些薄弱環節,而單位內部會計控制弱化是滋生腐敗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加強內部控制制度建設的主要內容
(一)加強資產管理控制工作。門診、住院處的收入日報表與銀行繳款單的復核。檢查金額是否相符,有無坐支、挪用行為的發生。藥品、材料、醫技檢查從劃價金額與實收款一致性的復核。固定資產、材料、試劑出入庫手續的復核。帳目與實物的復核,檢查是否有應入庫未入庫直接報支行為,防止資產流失轉移。加強對藥品、材料、醫療設備器械工作的管理,控制進貨渠道,藥品要公開招標,網上采購,制定有關協議時,財務內審人員應有專人參與。
(二)加強流動資金的內控。
對現金、銀行帳要做到日清月結。每日實有數應與日記帳和總帳的帳面數相符。做好債權、債務的登記工作,及時清理,防止呆帳、壞帳、死帳的發生,給單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加強帳目核對,保證帳表、帳證、帳帳、帳實的一致性。
(三)建立財產清查管理制度。
發現帳簿記錄與實物款項不符時,應當按有關規定進行處理,保護公共財務的安全與完整。固定資產一年檢查核對一次,既要對數量、金額復核,更要注重資產的使用率,注重經濟效益及保養維修情況的分析。嚴格計算機密碼密級管理,防止破壞計算機數據,特別要加強醫院計算機收費系統的管理。加強醫保、農合病人報銷的管理。
(四)加強醫院內部審計監督控制
合理設置內部審計監督機構。現在大多數醫院的審計部門都是由財務部門安排人員審計,監督職能相對弱化。內部審計監督要獨立于財務部門,直接對院長負責,機構獨立,隸屬關系獨立才能保證工作獨立,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四、醫院內部會計控制制度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一)管理者權利的監控制度
建立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制度,合理設置會計崗位,明確其職責權限,形成相互制約機制。不相容職務主要包括:授權審批、業務經辦、會計記錄、財產保管、稽核、檢查等。建立授權審批制度,明確規定涉及會計相關工作的授權審批范圍、權限、程序、責任等內容。醫院內部各級管理者必須在授權范圍內行使職權和承擔責任,會計人員必須在授權范圍內辦理會計業務。
(二)建立會計網絡系統控制制度
運用計算機信息技術,建立醫院內部會計控制系統,減少和消除人為操縱因素,確保內部會計控制的有效實施;同時必須加強對醫院財務計算機信息系統的開發與維護,數據輸入與輸出,文件儲存與保管,網絡安全等方面的控制。
(三)建立預算管理控制制度
規范預算的編制、審定、下達和執行程序,及時分析、控制、調整預算差異,確保預算的順利執行。預算內資金實行責任人限額審批制度,限額以上資金實行集體審批制。重大經濟事項實行集體決策制,由院務委員會或院長辦公會集體討論通過并提請職代會專門委員會表決通過,形成內部文件,從而降低決策風險,嚴格控制無預算的資金支出。
(四)建立財產管理控制制度
建立財產管理控制制度,未經授權的人員不得接觸財產,采取定期盤點,做到賬實相符,賬賬相符,確保各種財產的安全完整。建立財務風險控制制度,樹立風險意識,科學掌握負債經營,有效降低財務風險和經營風險。建立貨幣資金控制制度,加強銀行賬戶管理,嚴格按規定開立銀行賬戶,禁止多頭開戶。指定專人每月至少核對一次銀行存款余額,并編制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防止貨幣資金體外循環,嚴禁私設“小金庫,賬外賬”。同時要做好:貨幣資金收入控制,貨幣資金支出控制,嚴格執行支出預算,控制無預算的資金支出,嚴格執行不相容職責相互分離原則。嚴格執行支出審批制度,實行支出“聯審會簽”制,即對每筆經濟業務進行嚴格審核,形成領導和財務雙向監督,聯合把關的內部控制制度。
五、對醫院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建設的幾點建議
(一)相關人員在從事經濟業務時,必須明確業務處理權限和承擔的責任。對一切經濟業務,均要經過復核,重大經濟業務實行“雙簽”制,禁止一人全過程處理經濟業務,建立以“防”為主的監控防線。
(二)設立事后監督組,對各個崗位、各項經濟業務進行經常性和周期性的核查,建立以“堵”為主的監控防線。
(三)內審人員通過內部常規稽核、落實舉報、監督審查,建立以“查”為主的監控防線。實施“防、堵、查”遞進式的監督控制體系,及時發現問題,防范和化解醫院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對預防和治理腐敗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賈賽軍.完善醫院內部財務控制制度初探[J].經濟研究參考,2012(06).
[2]蘭艷.淺議醫院內部控制的建設與實施[J].經濟研究導刊,2009(16).
[3劉玲.淺談加強醫院內部控制管理[J].現代醫院衛生,2012(05).
[4]劉孟飛.醫改背景下的公立醫院內部控制制度問題研究[J].2012(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