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 陳敏 趙潔
【摘要】我國發展社區銀行有利于正確引導民間資本的發展,有利于彌補大型銀行服務的不足,可以為實體經濟“補血”,有利于更好地發揮市場配置金融資源的作用,有助于我國金融結構的完善,有利于緩解中小企業的融資難題,有利于銀行提供個性化的金融服務,是商業銀行轉型重要方向,在我國城鎮化和利率市場化改革等方面能發揮重要作用。發展社區銀行非常必要。
【關鍵詞】我國 發展社區銀行 必要性
一、引言
近年來,我國銀行零售領域變革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小商業銀行的社區銀行探索。面對利率市場化快速推進、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以及小微企業和居民需要獲得更好的金融服務,一些銀行加快轉型發展,發力“社區金融”。發展社區銀行是一個必然趨勢。本文在國內專家學者近年來研究的基礎上,創新地歸納了社區銀行可以更好地發揮市場配置金融資源的作用、社區銀行是商業銀行轉型的重要方向、我國城鎮化和利率市場化改革需要發展社區銀行。
二、社區銀行的含義
社區銀行,是指在一定地區的社區范圍內按照市場化原則自主設立、獨立按照市場化原則運營、主要服務于中小企業、居民家庭和個人客戶的中小銀行。
三、社區銀行的特點
一是經營規模小型化。二是資金運用社區化。資金來源于社區,同時又用之于社區。三是客戶主體邊緣化。社區銀行作為小銀行,其在機構設置、網點布局上更多地注重拾遺補缺,以填補金融空白。四是經營特色個性化。社區銀行根植于社區,專注于社區,貼近企業,貼近居民,經營具有特色。
四、我國發展社區銀行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正確引導民間社會資本的發展
民間資本規模和實力的不斷增強,為更多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社區銀行可以成為吸納民間資本的“蓄水池”。一是對現有金融機構存量進行改革,對城市中小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等進行股權結構改造,穩步提高民間資本的占比,社區銀行可以發揮重要作用。二是對規模龐大的民間借貸進行規范引導,鼓勵符合條件的民間資本進入社區設立社區銀行,服務范圍包括小額貸款、擔保等。三是放寬準入,引導民間資本參與社區銀行的改制和增資擴股。四是加大在村鎮、農村和社區等社區金融機構的推廣進度,構建多種所有制結構相結合、良性互動的金融組織體系。
民間借貸的部分非正規金融安排,有可能借助社區銀行的方式得以規范化運作。民間借貸一方面為我國經濟發展注入了所需的資金,另一方面由于我國對民間借貸一直處于排斥狀態,未將之納入正常監管范圍,不可避免地也蘊藏著風險,將部分民間金融活動改造為社區銀行可以引導民間資本的規范發展。
(二)有利于彌補大型銀行金融服務的不足
一是社區銀行基于對社區內客戶的深入了解并相應提供個性化服務,社區銀行和其服務對象之間,因信息不對稱而導致嚴重的信貸失敗的風險,比全國性銀行和跨國銀行要小得多。社區銀行和客戶之間相互熟悉情況,是大銀行不可想象的。此外,社區銀行存在的最重大意義是,中小借款者由于不能提供充分的抵押物、擔保或盈利保障,往往不能從大銀行取得信貸支持;或者由于中小企業貸款量小事多,大銀行對這樣的小額信貸展開貸前審查非常不經濟,而社區銀行有力地彌補了大銀行在這一金融服務層面的缺位。二是社區銀行可以有效防范基層金融的空洞化。對于社區經濟的發展,社區銀行可以擔當重任。在銀行布局網點方面,縣以下金融服務嚴重不足,除了農行和郵政儲蓄之外,全國性銀行在縣以下的機構網點很少見了。在網點布局上社區銀行更加注意拾遺補缺,填補大銀行退出后的市場空白,多在農村和城鄉結合部發展。
(三)有利于為實體經濟“補血”
近幾年市場出現的“炒樓”、“炒礦”、“炒金”、“炒中藥材”等現象也表明,社會資本呈現“脫實向虛”、“以錢炒錢”等趨勢,甚至引發一些企業資金進入民間借貸,一些地方出現產業空心化現象,另一方面,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貸款困難,實體經濟融資成本過高,導致企業發展舉步維艱。發展社區銀行可以彌補這些不足。在美國,有1200家社區銀行,專門為創業型企業做貸款,這就避免了小企業與大銀行打交道的難題。同時,社區銀行的地域服務性決定了其風險的可控性較強。發展社區銀行可以為小微企業服務,可以解決企業與銀行信息不對稱問題,提高互信度,還能為民營資本與企業資本的流通提供一個渠道。發展實體經濟,不僅要做好大企業,同時也要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社區銀行可以有效地將資金投向實體經濟,有助于增加對實體經濟的資金供給,有效解決小微企業、“三農”等領域的融資難問題。
(四)有利于更好地發揮市場配置金融資源的作用
在社會資金整體并不匱乏的情況下,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是不爭的事實,另一方面,規模龐大的社會和民間資金急需尋找出口,以至于一些地區在正規金融之外出現“影子銀行”,社會和民間借貸陡然升溫。這說明,結構性“錢荒”背后,是金融資源的錯配和浪費。進一步提高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社區銀行可以發揮重要的作用,通過社區銀行引導和規范社會資本進入金融服務領域,形成多元、有序的市場競爭格局。
(五)有助于我國金融體系結構的完善
銀行體系要講求結構的合理性,不但要“多樣化”,而且大、中、小比例要得當。目前,我國現行銀行體系中最薄弱的環節便是小型商業銀行,其比重太低,同時大銀行的比重又太高。社區銀行強調的是面對一定社區的個性化的金融服務,消費者貸款等將會成為主要的貸款形式之一,對客戶的服務也會較國有商業銀行更為全面和個性化,這對于推進當前中國金融結構的轉變具有積極的意義。
(六)有助于為社區居民提供個性化的金融服務
居民消費信貸具有金額小、量多、面廣的特點,大銀行要達到規模效益點,只能提供少量的標準化信貸產品,實行面向大眾的無差異營銷,并且為了規避風險往往設定了嚴格的抵押擔保條件,這不僅難以滿足千差萬別的居民個性化消費信貸需求,也無形中抬高了居民消費信貸的“門檻”。而發展與當地居民近距離接觸的社區銀行,不僅能夠比大銀行更好地滿足居民個性化的消費信貸需求,而且還能進一步引導社區居民形成新的消費信貸需求。
(七)可以有效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大型國有企業是我國經濟的脊梁骨,而大量的中小企業則是我國經濟的血肉。中小企業對我國經濟發展起了重要作用,中小企業面臨的困難是融資成本高,融資難。從商業銀行本質來看,大銀行交易成本高,本身就是嫌貧愛富的,加之一些小企業管理不規范,就更難從大銀行獲得貸款了。社區銀行的人心里裝著老百姓,裝著中小企業,大家榮辱與共。社區銀行規模小,服務于中小企業;在一個社區,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也能解決,而且社區銀行包袱也相對較少。所以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重要的環節是建立社區銀行,建立真正為中小企業服務的小型銀行。
(八)社區銀行是商業銀行轉型的重要方向
移動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即使銀行面臨巨大挑戰,也為銀行零售業務轉型提供了新的機遇。移動互聯時代的銀行渠道變革將突出虛實結合,“虛”即加快網絡銀行、手機銀行等建設步伐,“實”則要求貼近消費者,大力發展社區銀行,并實現銀行線上線下高度協同。隨著網絡和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銀行服務方向、營銷渠道、客戶金融需求等正發生著深刻變化,出現了金融需求多元化,客戶需求差異化,營銷渠道虛擬化,金融服務自助化,金融設備綜合化的新趨勢。網絡、網購、快遞不僅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也為銀行轉型社區銀行提供了新的機會和發展空間。
(九)社區銀行有助于我國城鎮化的發展
隨著農民對承包土地的物權性擁有,農業產業化進程將提速,此外,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的戶籍,逐步放開中等城市的戶籍,會導致人口遷徙。在城鎮化加速的背景下,自然村和小城鎮的數量可能會逐步減少,大城市的發展也應適當加以限制,中心鎮和中小城市則有可能吸納較多的人口,形成較多的中小企業和個體戶的集聚。相應地,城鎮化帶來的金融需求也需要社區銀行的壯大予以填補。
(十)社區銀行有助于推動利率市場化改革
一個信貸機構本地化的體現,主要是為了利于實現對客戶的信息對稱;其次是針對缺乏抵押擔保的客戶進行信貸業務操作模式、業務運行機制、風險管理模式的創新。對于中國的商業銀行來說,在利率市場化、互聯網金融的雙重沖擊下,構建“草根金融”的機構體系來依靠零售、個人客戶穩定收入和比互聯網更加貼近潛在客戶。社區銀行的差異化的客戶定位,可以減少對商業銀行的業務沖擊。社區銀行通過將金融服務下沉到社區,不僅提供了便捷銀行服務,也為零售業務帶來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王愛儉.中國社區銀行發展模式研究[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6.
[2]尹麗艷.對我國發展社區銀行的思考[J].金融界,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