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杉等
摘 要:微博在社會正負能量傳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對微博在社會正負能量傳播調查的基礎上,闡述今后微博在傳播社會正負能量應該注意的問題和相應的啟示。
關鍵詞:微博;正負能量;調查;啟示
中圖分類號:G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13-0211-02
微博如何適應新形勢要求,如何運用微博新平臺,積極開展微博輿論引導工作,呼吁更多的人對社會正能量有更多的關注與傳播,我們對微博在社會正負能量傳播的現狀進行了調查。本次實地問卷調查共發出問卷800份,收回800份,刪除無效問卷,實際有效問卷758份。
一、不同年齡段對于微博傳播正負能量的影響調查
1.微博擁有情況調查。微博是時代進步的產物,早已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通過調查研究發現,82%的受調查者擁有自己的微博。不同的年齡段擁有的微博數量并不相同,在校大學生對微博的了解更多,而已經踏入社會的在職人員,對微博的了解程度相對較低。20~30歲之間的年輕人大部分都擁有微博比例達到96.88%,而30歲以后的人擁有微博的數量僅為41.2%。究其原因,調查發現20~30歲的人接觸網絡的時間較早,自身具備良好的網絡文化基礎,他們對微博這一新興傳媒體的接受能力較快,因而對于一些新興的傳媒體具有較快的接受理念;而30歲以上的人,接觸網絡的年齡都較晚,網絡對于他們并沒有那么強的吸引力,所以在微博用戶中,這個年齡段的人數所占的比例較小,活躍程度也較低。這證明了年輕人是微博的主力軍,向我們反映了這一問題的研究的社會人群存在著年輕化的趨向,年齡較大的人群對微博的關注比較少。
2.微博傳播內容調查。對于20~30歲這個年齡段的微博用戶中,他們傳播的內容大多數休閑性的,如那些能為人們提供吃喝玩樂娛樂信息外,更多的是直接從內容讓人們心情愉悅放松的文字、圖片、和視頻。新浪微博草根人氣榜大多為段子、冷笑話錦集、經典語錄等多是體現青春氣息的內容,因為他們自己就是青春時尚的代名詞,他們所熱愛的正是自己個性特征中所具備的。對于30歲以上的微博用戶人群,從微博傳播的內容上看,他們更為成熟與現實。
3.微博甄別能力調查。不同年齡段的微博用戶人群,在心里成熟程度,社會經驗的積累和知識的儲備上都存在者較大的差異,所以對微博中正負能量的信息的傳播的甄別能力也存在著差異。而在微博上的社會經驗不僅僅包括日常的生活經歷還包括網絡信息的經歷。在調查過程中發現87.07%的20~30歲年齡段的受調查者認為自己對于微博信息的真實與否具備一定的甄別能力,比30歲以上受調查者75.54%的比例更高。
二、不同年齡段對于微博傳播正負能量處理信息的調查
1.不同年齡段對于正負能量信息的選擇傾向調查。針對于正負能量的認識程度上看,91.77%的受調查者都認為自己有一定的了解,在20~30歲這一年齡段超出平均水平,有93.61%受調查者認為自己對正負能量有一定認識。在對20~30歲年齡段自我傳播正負能量信息的調查中可以發現,轉發正能量更多的比例為38.32%,轉發負能量更多的比例為19.78%,兩者都超過了38.06%與17.60%的平均水平。相比較30歲以上37.34%與11.59%的比例,20~30歲的人群顯得更加具備主動性。另一方面,根據結果顯示不清楚自己轉發信息的正、負能量屬性的人群中20~30歲年輕人為23%而30歲以上的人則是37%。結果顯示并不是絕大多數的年輕人都有較好的辨識力,而年輕人作為微博使用者的主力軍,這種辨識力的缺失無疑是致命的,微博信息的混亂,以及大量負能量的傳播很可能就來源于此。而涉及到個人的正負能量信息的傳播傾向時,結果與受調查者目前自身的微博情況并不相同。一方面,在只轉發正能量這一選項上,整體比例達到45.49%,表示更多的人希望微博充滿正能量。在20~30歲的這一年齡段,比例為41.9%稍低于平均水平,而30歲以上的比例達到了55.36%比平均水平高出較多,同樣的結果也體現在只轉發負能量這個選項上,年長的人群比較年輕的人更加有自己選擇偏好。另一方面,對于正負能量信息都轉發的平均比例為27.66%,20~30歲人群中比例為32.71%,30歲以上比例為13.73%。
2.不同年齡段對于不實正負能量信息的處理。對于明確了解有人(多為陌生或公眾性人物)在微博上惡意傳播負能量的時候你會怎么做的問題時,大家較為贊同的是“發微博或者轉發并告訴大家這是不對的”這個辦法。可在“我知道這是不對的就好了沒必要告訴別人”、“轉發的人這么多,無所謂我也轉”這個選項不同年齡段的比例差異中不難看出,在不去主動制止的人群中,20~30歲的人更傾向于自我認識即可的方式而30歲以上的人更傾向于無所謂的態度,他們認為面對微博上大量的信息他們的轉發并不會有影響。盡管年輕一代一直在被各種原因詬病,但是在微博環境這一塊,普通的年輕大眾并沒有觀念中的那么不盡人意反而表現更優于年長一代。另一方面,在調查大家面對好友的負能量話題的轉發,有69.26%的被調查者選擇冷淡對待看過即好不去擴散也不去制止,這類人群占了大多數但是也呈年齡變化,20~30歲的受調查人群中這一比例達到了71.34%而30歲以上人群則低至63.52%,而在選擇制止的人數比例上20~30歲的人數比例為27.77%低于30歲以上人群的31.33%,選擇轉發的比例為2.97%,通過這個數據,說明更多的人不會去轉發或者制止負能量信息,但是也存在三成左右的人群愿意去制止負能量信息的擴散,絕大部分人不愿意去主動轉播社會負能量,而30歲以上人群則有更強的社會責任感去制止負能量的傳播,但是也有更大比例的人更加盲目地去轉發。
三、結論與啟示
1.微博作為當今自媒體時代的一種代表性新型傳媒方式,從進入中國的那一刻起,憑借著核裂變式的傳播模式,數以億計的受眾,驚人的傳播效應以及區別于傳統媒體的極強互動性,受到眾多中國網民的青睞,在反映社情民意、提供信息服務、進行輿論監督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2.以微博為代表的新媒體對年輕人的影響有越來越大的趨勢。當代年輕人有強烈的自我表現意識,渴望得到關注和認可,新媒體的出現,突破了時空的限制,使得年輕一代有了與他人、社會的頻繁互動交流的機會,加速他們了解社會、認識社會,獲得更多的社會知識和社會經驗的過程,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張揚個性、展現自我的絕佳舞臺。在此背景下,微博為代表的新媒體對年輕人的影響越來越大。
3.微博新媒體對于年輕人展現自我,弘揚民主自由之精神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同時也應看到,對于正處在成長階段、世界觀尚未成型的年輕人來說,他們的思想更加容易混亂,在發展的道路上更容易迷失方向,導致對負能量關注持續增加,這也是負能量飛速傳播的重要因素,應當引起足夠重視。
4.微博意見領袖在網絡輿論的產生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意見領袖對信息的發布、轉發、評論等,形成了輿論獨特的網狀對話結構。大多數網絡意見領袖在與網民交流意見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他們通過發表或轉發言論,與網民 媒體之間形成互動,在社會熱點事件中他們的觀點能夠影響眾多粉絲,從而影響輿論走向,甚至改變公共事件在現實中的走向。
5.政務微博在網絡這個輿論陣地上形成了一股勢不可擋的“政能量”。而對這股“政能量”的有效管理及合理運用,勢必促使其進一步成為創新社會管理的“正能量”。
參考文獻:
[1] 中國信息網絡中心.2008—2009中國博客市場及博客行為研究報告[Z].2009:7.
[責任編輯 安世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