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洋++陳金濤
摘 要:軍火貿易作為特殊的商品貿易,在國際上具有重要作用。中國是和平崛起的大國,在進行軍火貿易的過程中嚴格秉承一定的原則,這使得尚不健全的我國軍火貿易存在諸多局限。因此,從軍火貿易的本身特點出發,描述了我國軍火貿易的現狀及存在問題,在此基礎上,探討了若想使我國軍火貿易在國際市場上具有競爭能力應該實施的相關發展對策。
關鍵詞:軍火貿易;現狀;問題;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F746.1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08-0058-02
一、軍火貿易概述
軍火貿易不同于國際中的一般商品貿易,一般在國家政府之間進行交易。與普通商品貿易的以經濟利益為主的交換原則不同,軍火貿易更夾雜著國際關系等諸多政治因素和各個國家的軍事利益。雖然軍民通用品也屬于軍火貿易中的一部分,但因其所占軍火貿易總額較少,且相對而言厲害關系較弱,所以通常情況下,軍火貿易一般指軍隊的武器裝備以及與其相關的技術方面的貿易活動。最初的軍火貿易以軍事援助為主要目的,在兩個國家之間進行。到了20世紀60年代中期以后,隨著經濟的發展,很多的軍火開始以貿易為基礎進入國際市場,并且在各個國家之間進行流通。
軍火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其具有保密性強、研發投入大、技術更新快等特殊性質。若只從單一國家內部考慮,對軍火的供給和需求雙方就全無經濟利益而言。在此情況下,投入大和更新快等特點讓軍火的生產研發在相對和平的年代容易陷入困局。所以,軍火貿易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軍事援助,更在很大程度上收回了軍火研發成本,使得有更多的資金能夠投入到軍火的發展中,也能使單一性質的軍工廠在和平年代容易形成如普通工廠一樣的規模經濟。當然,所有軍火貿易都是在不損害進行貿易的國家國防安全利益基礎之上進行的。
二、我國軍火貿易現狀及存在問題
我國很長一段時間都以“不做軍火商”進行自我定位,有限的軍火貿易,一般也都主要針對社會主義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通過對這些國家出售軍火來達到能夠與霸權主義國家進行抗衡的目的。所以,那時我國的軍火貿易基本基于國際援助的基礎之上,這也直接導致我國通過軍火貿易獲得的經濟利益較小。改革開放對我國的軍火貿易影響很大,這一政策使得我國明白經濟務實的重要性。在此之后,我國開始改變軍火貿易策略,參加到了國際的軍火貿易中。
我國在國際上進行的軍火貿易中以出售常規性的、防御性的作戰武器為主,主要用于軍火貿易的進口國維護其國家的安全和穩定。我國在進行軍火貿易的過程中很少甚至基本上不附帶政治條件,這與美國等國家在出售軍火時設定很高的門檻形成了鮮明對比。此外,我國的軍火價格低廉,而且在技術和設計等方面與前蘇聯較為相像,這也使我國的軍火在第三世界國家相對而言較為受歡迎。
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相關統計,1972年在國際軍火市場上主要進行軍火輸出的國家就已經達到了32個,這個數字在1990年的時候保守估計應該在50個以上。就國際上軍火市場中的比較優勢而言,發達國家的軍火輸出占國際軍火貿易輸出的大部分,尤其以美國和俄羅斯為主。我國在國際軍火貿易中雖然具有一定的優勢,但是劣勢也很明顯,所以我國軍火貿易市場在90年代后期就開始逐步萎縮。首先,我國進行以經濟利益為主的軍火貿易的時間較短,這就使得我國在軍火貿易的很多相關領域沒有形成健全的體制,對軍火貿易的認識程度較低,并沒能上升到戰略的高度。因此,當面對國際軍火貿易市場變化時,我國軍火貿易政策和行動無法立刻做到相應調整。其次,我國高水平武器裝備欠缺。科技的發展使得戰爭中高技術含量武器的需求量增加,高端武器裝備的作用在戰爭中日益凸顯。美國的武器裝備在阿富汗戰爭中得到錘煉,而在伊拉克戰爭中又得到了發展和證明,所以,武器裝備在技術含量上的欠缺是我國軍火貿易的一大瓶頸。
三、我國軍火貿易發展對策
第一,加大對軍事技術和武器研制開發的資金支持。國際上各國競爭激烈,想要在國防上達到本國的防御標準,必須自己加大研發力度。一個國家的國防技術是需要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實現的,如果依賴于其他國家的先進技術,單純靠進口來解決本國國防需求是十分不現實的。所以,我們必須有自己的研發成果。我國可以將有能力進行軍品生產的企業進行一定程度的整合,增強軍工企業總體實力;在生產的過程中以軍事思想為主體導向,通過加大資金的投入力度來實現軍品技術含量的進一步提高。有針對性地進行資金支持能夠加強我國軍火的發展后勁,使得我國軍火在國際軍火貿易上更具技術優勢。
第二,發揮本國比較優勢,在數量和規模上加以擴大。軍品屬于特殊的商品,如果能夠通過一定的途徑來達到軍品銷售數量和規模的擴大,將對于軍品貿易的整體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進行國際軍火貿易可以為本國積累外匯儲備量,通過規模化的生產銷售形成良好的規模經濟,既能夠保證本國國防安全需要,又能夠節約本國研發資金,甚至贏取一定利潤。中國一直以具有較強國際責任感的形象屹立在世界之林,而軍品貿易通常帶有一定的政治性。擴大其他國家對于中國軍品的需求能夠使得我國的國際地位進一步提高,也能夠達到我國維護世界和平穩定的發展方針。每一個國家都希望能夠在國際影響力和國家軍事實力方面得到平衡,縮小與發達國家軍事水平的距離。我國也是如此,如果能夠在軍火貿易方面有長足的發展,既能夠使本國有更多的資金投入到軍火研發中,又能夠保障特殊情況下,如戰爭時期的急迫需要。單純的自主研究存在一定的難度,我們可以借鑒發達國家的軍品生產經驗以及已有的技術,通過進口發達國家的軍品來提高本國軍火的整體優勢。
第三,健全軍火貿易體制,制定相關的軍火貿易規劃。以前由美國和俄羅斯為領頭國的武器出口國家現在已逐漸走向多元化競爭市場。一些新興工業國家的興起,如韓國、以色列等國家,使得國際軍火市場現在已經逐漸從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這種情況下,若想在國際軍火市場站穩腳,就需要對軍火貿易實施戰略性政策以及具體的中長期規劃,只有這樣,才能使得現在還不發達的我國國防工業在國際競爭中能夠長久生存。endprint
第四,通過各種渠道提高我國軍火的技術含量。對軍火的技術投入需要通過國際軍火貿易來進行成本回收,而國際軍火貿易本身又依賴于該國軍火是否先進等技術因素,因此,如何加大軍火研發的資金投入力度,整合各方資源配合軍火研發,是我國面臨的首要問題。對軍火的技術投入,我國可以與其他在該領域優勢明顯的國家合作。我國具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可以用此優勢與其他國家進行技術交流,并且在此過程中提高我國軍火生產效率。現在,已經由賣方市場轉化為買方市場的國際軍火市場,高科技的高端武器在貿易中占有重要比例。但就購買能力而言,我國的儲備外匯不可能只用來更新武器裝備,還需要以經濟的發展建設為主。所以,在國際軍火貿易中扮演買方角色時,我國應主要進口技術先進的高端武器,購買后進行研發以達到自我生產的目的,將高端技術產品的轉化率提高。
第五,形成具有競爭力的中國特色軍火產品。軍火與普通商品一樣,在銷售的過程中具有類別之分。軍火的銷售市場主要分為兵器銷售市場、艦艇銷售市場、軍用飛機銷售市場、軍用電子產品銷售市場等。我國軍工產業尚不完善,應將軍火貿易集中在某幾個軍火產品的銷售市場,在確定的銷售市場開拓出中國特色的軍火以提升我國軍火的競爭力,當特定的軍火銷售市場具有中國的標志性軍火商品后,再逐漸向軍火產品的其他銷售市場延伸,不僅能保存我國實力,更能提高中國式軍火的競爭力。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rms trade in China
LI Yang ,CHEN Jin-tao
(Defence economy Research Center ,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62,China)
Abstract:The arms trade is a special commodity trade,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ternational arena. Chinese is peaceful rising,strictly adhering to certain principles in the process of the arms trade,China's arms trade is not perfect the limitations in the. Therefor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arms trade characteristics,describ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China's arms trade and problems,on this basis,discussed our country to make the arms trade with relevant development strategy should be implemented in the competitive ability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Key words:arms trade;current situation;problems;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責任編輯 王 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