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君效等
摘 要 目的:了解浦東新區城鄉結合部腦卒中患者的危險因素,為二級預防提供依據。方法:采用橫斷面調查,分析腦卒中患者社會、經濟、文化特征、相關危險因素的暴露率。結果:腦卒中患者中,高血壓、冠心病、房顫、糖尿病、高血脂、周圍神經病的暴露率分別為80.9%、25.9%、8.4%、21.3%、24.9%、2.4%,超重和肥胖占39%。結論:上海浦東新區城鄉結合部的高血壓、冠心病、高脂血癥人群是腦卒中二級預防的重點干預對象;要大力倡導戒煙、限酒、適當體育鍛煉等健康生活方式。
關鍵詞 腦卒中 危險因素 二級預防 城鄉結合部 浦東新區
中圖分類號:R74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14)08-0051-03
Survey of the risk factors of the patients with stroke
in city and countryside intersection in Pudong New District
ZHU Junxiao, ZHANG Lijuan, ZHAO Meizhen, SHI Nan, ZHANG Wei, ZHANG Yan, JIN Lei, WANG Zhijing, DI Yong, XU Dongwei
(1.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of Zhoupu Hospital of Pudong New District, Shanghai 201318, China;
2. Hangtou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Pudong New Distict, Shanghai 20131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isk factors of the patients with stroke in city and countryside intersection in Pudong New District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secondary prevention. Methods: The cross-sectional survey was adopted. The patients characteristics of society, economy, culture and the exposure rate to the relevant risk factor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ir rates of hypertensio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trial fibrillation, diabetes, hyperlipidemia and exposure rate of peripheral neuropathy were 80.9%, 25.9%, 8.4%, 21.3%, 24.9%, and 2.4%, respectively. The rate of over-weight or obesity was 39%. Conclusion: The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hyperlipidemia are the key objects of intervention. It should be strongly advocated cessation of smoking, limitation of alcohol, proper physical exercise and healthy life styles.
KEY WORDS stroke; risk factors; secondary prevention; city and countryside intersection; Pudong New District
2008年衛生部第三次全國居民死亡原因調查顯示,腦卒中的病死率為22.45%,超過惡性腫瘤的22.32%,成為我國居民的第一位死亡原因。腦卒中危險因素及其控制與腦卒中再發和預后有著密切關系。周浦、康橋、航頭社區是上海市浦東新區的城鄉結合部,地區人口密集,衛生資源分布不均,了解和掌握該地區腦卒中患者的危險因素及其控制情況,對開展該病二級預防有重要意義。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浦東新區周浦、康橋、航頭三個社區居民腦卒中患者。納入標準:①符合腦卒中診斷標準,在該社區居住2年以上;②意識清晰,能準確表達。排除標準:①精神異?;虬V呆;②感覺性失語;③資料不完整者。完成調查910例,資料完整并符合納入標準共892例。
1.2 調查方法
社區醫師收集腦卒中患者名單,調查者經過本課題組統一培訓。采用橫斷面問卷調查,與患者面對面調查。自行設計調查表,內容包括患者生活習慣,高血壓病、冠心病、房顫、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蛋白尿等危險因素及其控制情況,以及影像學檢查結果等。
1.3 診斷標準與危險因素定義
腦卒中的診斷標準參照1995年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疾病學術會議通過的《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有CT或MRI證實。危險因素的定義:高血壓診斷參照高血壓防治指南,即收縮壓≥140 mmHg和(或)舒張壓≥90 mmHg;高血脂診斷參照美國膽固醇教育計劃委員會成人治療組制定的《高脂血癥診斷標準》;冠心病診斷標準參照1979年國際心臟病學會和協會,及世界衛生組織臨床命名標準化聯合專業組的報告;房顫診斷以心電圖檢查為準;體質指數24~27.9為超重,≥28為肥胖。
2 結果
2.1 研究對象一般情況
共收集腦卒中患者892例,男性381例,女性511例;年齡40~91歲,平均(72.7±9.8)歲,其中40~49歲14例(1.6%),≥80歲234例(26.2%)。
2.2 腦卒中患者危險因素暴露分析
暴露率最高為高血壓和缺乏體力活動,分別占80.9%和63.1%。除吸煙和飲酒外,男女組間危險因素暴露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3 腦卒中患者危險因素干預現況
針對有高血壓、冠心病、房顫、糖尿病、高血脂、周圍神經病、蛋白尿、缺乏體力活動、吸煙、飲酒等危險因素,有明確干預措施的構成比分別為91.8%、81.3%、57.3%、77.4%、45.5%、14.3%、0、97.2%、65.8%、65.1%,男女組間危險因素控制情況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2)。
3 討論
查閱近10年文獻發現,多名研究人員開展了對上海市區、農村地區的腦卒中危險因素的分析比較[1-2],而城鄉結合部尚無有關研究報道。城鄉結合部因其人口導入、文化背景、生活水平和經濟條件等差異較大,對疾病的重視程度不同,同時因土地大量占用,居民體力活動明顯減少,生活方式城市化,使這些社區面臨著更為嚴峻的心腦血管病防治形勢。
有研究顯示,城市與農村地區的腦卒中患者暴露最高的危險因素是高血壓,城區腦卒中患者高危因素排名其次為糖尿病及冠心?。晦r村地區為長期吸煙及糖尿病。本研究結果與之相符,腦卒中高危因素中排名前三的分別為高血壓、缺乏體力活動、吸煙,與農村地區相符,符合城鄉結合部農民為主的特點。而吳蘊華等[2]所做的調查發現城區和農村地區的腦卒中患者在冠心病、高脂血癥這兩個可干預的危險因素暴露上存在差異,冠心病城區比例為22.3%,農村為8.6%,高脂血癥城區比例為22%,農村為8.6%。而本次調查顯示城鄉結合部的冠心病、高脂血癥患病與城區相當,這又顯現了城鄉結合部農民生活城市化的特點。因此,城鄉結合部的高血壓、冠心病、高脂血癥人群是腦卒中二級預防的重點干預人群。
高血壓是腦卒中患者最重要的可干預危險因素。2010發表于Lancet雜志的國際腦卒中研究,在22個國家大約入選6 000人,對多種腦卒中危險因素進行評估,結果顯示90%的腦卒中危險源自10種可控危險因素,其中高血壓是最重要的危險因素[3]。《2010中國缺血性腦卒中和TIA二級預防指南》推薦,對于缺血性腦卒中和TIA,建議進行抗高血壓治療,以降低腦卒中和其他血管事件復發的風險;在參考高齡、基礎血壓、平時用藥、可耐受性的情況下,降壓目標一般應≤140/90 mmHg,理想為≤130/80 mmHg[4]。美國心臟協會/美國腦卒中協會《2011腦卒中一級預防指南》指出,伴有糖尿病或腎病的患者血壓最好降至<130/80 mmHg。多項研究表明,高血壓是缺血性腦卒中最重要的危險因素,控制血壓可降低腦卒中的復發率和病死率。本次調查結果與上述研究一致。蘇慶杰等的研究還顯示,患者高血壓控制率與教育程度呈正相關,需要提高針對低文化層次患者的宣教監督管理,以提高高血壓病的治療率與控制率。本研究中,腦卒中患者的高血壓干預率為91.8%,雖高于一般高血壓人群的干預率,但仍有10%左右的患者未對自身高血壓進行任何干預,可見加強社區腦卒中患者健康宣教仍有著重要意義。
與李焰生等[5]報道不同的是,此次調查發現缺乏鍛煉的不良生活方式高居最常見危險因素的第二位,缺乏體力活動為63.1%,可能與近幾年城鄉結合部居民的生活方式城市化有關。高鹽飲食占最常見危險因素的第三位,這種可干預的生活方式危險因素的高發凸顯出健康教育在腦卒中二級預防中的重要性。
綜上所述,上海地區城鄉結合部的腦卒中防治工作應采取社區人群綜合干預的模式,充分發揮家庭醫生及防保人員的作用,以控制高血壓為主要手段,動員全社會參與,政府部門及各級醫療機構加大健康宣教力度,家庭醫生及防保人員定期開展健康體檢及講座,普及健康知識,指導居民及時糾正不良生活習慣、積極正確就醫用藥。不斷探索更有效的防治措施,提高社區人群防治腦卒中的自我能力,高度重視康復、體育鍛煉對腦卒中的影響,有效降低腦卒中的發生,增進社區人群健康。
參考文獻
[1] 黃久儀, 管陽太, 郭吉平, 等. 上海市兩個農村社區2008-2010年卒中發病率和死亡率的監測[J]. 中國腦血管病雜志, 2012, 9(1): 5-9.
[2] 吳蘊華, 張金玲. 2005-2007年上海市閔行區城鄉居民腦卒中發病率及危險因素[J]. 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 2009, 17(4): 407-411.
[3] O'Donnell MJ, Xavier D, Liu L, et al. Risk factors for ischaemic and intracerebral haemorrhagic stroke in 22 countries(the INTER STROKE study): a case-control study[J]. Lancet, 2010, 376(9 735): 112-123.
[4]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缺血性腦卒中二級預防指南撰寫組. 中國缺血性腦卒中和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二級預防指南2010[J]. 中華神經科雜志, 2010, 43(2): 154-160.
[5] 李焰生, 林巖, 王瑞芳, 等. 上海地區2 201例腦卒中患者危險因素分析[J]. 上海醫學, 2010, 33(9): 799-802.
(收稿日期:2013-12-04)
2 結果
2.1 研究對象一般情況
共收集腦卒中患者892例,男性381例,女性511例;年齡40~91歲,平均(72.7±9.8)歲,其中40~49歲14例(1.6%),≥80歲234例(26.2%)。
2.2 腦卒中患者危險因素暴露分析
暴露率最高為高血壓和缺乏體力活動,分別占80.9%和63.1%。除吸煙和飲酒外,男女組間危險因素暴露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3 腦卒中患者危險因素干預現況
針對有高血壓、冠心病、房顫、糖尿病、高血脂、周圍神經病、蛋白尿、缺乏體力活動、吸煙、飲酒等危險因素,有明確干預措施的構成比分別為91.8%、81.3%、57.3%、77.4%、45.5%、14.3%、0、97.2%、65.8%、65.1%,男女組間危險因素控制情況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2)。
3 討論
查閱近10年文獻發現,多名研究人員開展了對上海市區、農村地區的腦卒中危險因素的分析比較[1-2],而城鄉結合部尚無有關研究報道。城鄉結合部因其人口導入、文化背景、生活水平和經濟條件等差異較大,對疾病的重視程度不同,同時因土地大量占用,居民體力活動明顯減少,生活方式城市化,使這些社區面臨著更為嚴峻的心腦血管病防治形勢。
有研究顯示,城市與農村地區的腦卒中患者暴露最高的危險因素是高血壓,城區腦卒中患者高危因素排名其次為糖尿病及冠心??;農村地區為長期吸煙及糖尿病。本研究結果與之相符,腦卒中高危因素中排名前三的分別為高血壓、缺乏體力活動、吸煙,與農村地區相符,符合城鄉結合部農民為主的特點。而吳蘊華等[2]所做的調查發現城區和農村地區的腦卒中患者在冠心病、高脂血癥這兩個可干預的危險因素暴露上存在差異,冠心病城區比例為22.3%,農村為8.6%,高脂血癥城區比例為22%,農村為8.6%。而本次調查顯示城鄉結合部的冠心病、高脂血癥患病與城區相當,這又顯現了城鄉結合部農民生活城市化的特點。因此,城鄉結合部的高血壓、冠心病、高脂血癥人群是腦卒中二級預防的重點干預人群。
高血壓是腦卒中患者最重要的可干預危險因素。2010發表于Lancet雜志的國際腦卒中研究,在22個國家大約入選6 000人,對多種腦卒中危險因素進行評估,結果顯示90%的腦卒中危險源自10種可控危險因素,其中高血壓是最重要的危險因素[3]。《2010中國缺血性腦卒中和TIA二級預防指南》推薦,對于缺血性腦卒中和TIA,建議進行抗高血壓治療,以降低腦卒中和其他血管事件復發的風險;在參考高齡、基礎血壓、平時用藥、可耐受性的情況下,降壓目標一般應≤140/90 mmHg,理想為≤130/80 mmHg[4]。美國心臟協會/美國腦卒中協會《2011腦卒中一級預防指南》指出,伴有糖尿病或腎病的患者血壓最好降至<130/80 mmHg。多項研究表明,高血壓是缺血性腦卒中最重要的危險因素,控制血壓可降低腦卒中的復發率和病死率。本次調查結果與上述研究一致。蘇慶杰等的研究還顯示,患者高血壓控制率與教育程度呈正相關,需要提高針對低文化層次患者的宣教監督管理,以提高高血壓病的治療率與控制率。本研究中,腦卒中患者的高血壓干預率為91.8%,雖高于一般高血壓人群的干預率,但仍有10%左右的患者未對自身高血壓進行任何干預,可見加強社區腦卒中患者健康宣教仍有著重要意義。
與李焰生等[5]報道不同的是,此次調查發現缺乏鍛煉的不良生活方式高居最常見危險因素的第二位,缺乏體力活動為63.1%,可能與近幾年城鄉結合部居民的生活方式城市化有關。高鹽飲食占最常見危險因素的第三位,這種可干預的生活方式危險因素的高發凸顯出健康教育在腦卒中二級預防中的重要性。
綜上所述,上海地區城鄉結合部的腦卒中防治工作應采取社區人群綜合干預的模式,充分發揮家庭醫生及防保人員的作用,以控制高血壓為主要手段,動員全社會參與,政府部門及各級醫療機構加大健康宣教力度,家庭醫生及防保人員定期開展健康體檢及講座,普及健康知識,指導居民及時糾正不良生活習慣、積極正確就醫用藥。不斷探索更有效的防治措施,提高社區人群防治腦卒中的自我能力,高度重視康復、體育鍛煉對腦卒中的影響,有效降低腦卒中的發生,增進社區人群健康。
參考文獻
[1] 黃久儀, 管陽太, 郭吉平, 等. 上海市兩個農村社區2008-2010年卒中發病率和死亡率的監測[J]. 中國腦血管病雜志, 2012, 9(1): 5-9.
[2] 吳蘊華, 張金玲. 2005-2007年上海市閔行區城鄉居民腦卒中發病率及危險因素[J]. 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 2009, 17(4): 407-411.
[3] O'Donnell MJ, Xavier D, Liu L, et al. Risk factors for ischaemic and intracerebral haemorrhagic stroke in 22 countries(the INTER STROKE study): a case-control study[J]. Lancet, 2010, 376(9 735): 112-123.
[4]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缺血性腦卒中二級預防指南撰寫組. 中國缺血性腦卒中和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二級預防指南2010[J]. 中華神經科雜志, 2010, 43(2): 154-160.
[5] 李焰生, 林巖, 王瑞芳, 等. 上海地區2 201例腦卒中患者危險因素分析[J]. 上海醫學, 2010, 33(9): 799-802.
(收稿日期:2013-12-04)
2 結果
2.1 研究對象一般情況
共收集腦卒中患者892例,男性381例,女性511例;年齡40~91歲,平均(72.7±9.8)歲,其中40~49歲14例(1.6%),≥80歲234例(26.2%)。
2.2 腦卒中患者危險因素暴露分析
暴露率最高為高血壓和缺乏體力活動,分別占80.9%和63.1%。除吸煙和飲酒外,男女組間危險因素暴露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3 腦卒中患者危險因素干預現況
針對有高血壓、冠心病、房顫、糖尿病、高血脂、周圍神經病、蛋白尿、缺乏體力活動、吸煙、飲酒等危險因素,有明確干預措施的構成比分別為91.8%、81.3%、57.3%、77.4%、45.5%、14.3%、0、97.2%、65.8%、65.1%,男女組間危險因素控制情況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2)。
3 討論
查閱近10年文獻發現,多名研究人員開展了對上海市區、農村地區的腦卒中危險因素的分析比較[1-2],而城鄉結合部尚無有關研究報道。城鄉結合部因其人口導入、文化背景、生活水平和經濟條件等差異較大,對疾病的重視程度不同,同時因土地大量占用,居民體力活動明顯減少,生活方式城市化,使這些社區面臨著更為嚴峻的心腦血管病防治形勢。
有研究顯示,城市與農村地區的腦卒中患者暴露最高的危險因素是高血壓,城區腦卒中患者高危因素排名其次為糖尿病及冠心??;農村地區為長期吸煙及糖尿病。本研究結果與之相符,腦卒中高危因素中排名前三的分別為高血壓、缺乏體力活動、吸煙,與農村地區相符,符合城鄉結合部農民為主的特點。而吳蘊華等[2]所做的調查發現城區和農村地區的腦卒中患者在冠心病、高脂血癥這兩個可干預的危險因素暴露上存在差異,冠心病城區比例為22.3%,農村為8.6%,高脂血癥城區比例為22%,農村為8.6%。而本次調查顯示城鄉結合部的冠心病、高脂血癥患病與城區相當,這又顯現了城鄉結合部農民生活城市化的特點。因此,城鄉結合部的高血壓、冠心病、高脂血癥人群是腦卒中二級預防的重點干預人群。
高血壓是腦卒中患者最重要的可干預危險因素。2010發表于Lancet雜志的國際腦卒中研究,在22個國家大約入選6 000人,對多種腦卒中危險因素進行評估,結果顯示90%的腦卒中危險源自10種可控危險因素,其中高血壓是最重要的危險因素[3]?!?010中國缺血性腦卒中和TIA二級預防指南》推薦,對于缺血性腦卒中和TIA,建議進行抗高血壓治療,以降低腦卒中和其他血管事件復發的風險;在參考高齡、基礎血壓、平時用藥、可耐受性的情況下,降壓目標一般應≤140/90 mmHg,理想為≤130/80 mmHg[4]。美國心臟協會/美國腦卒中協會《2011腦卒中一級預防指南》指出,伴有糖尿病或腎病的患者血壓最好降至<130/80 mmHg。多項研究表明,高血壓是缺血性腦卒中最重要的危險因素,控制血壓可降低腦卒中的復發率和病死率。本次調查結果與上述研究一致。蘇慶杰等的研究還顯示,患者高血壓控制率與教育程度呈正相關,需要提高針對低文化層次患者的宣教監督管理,以提高高血壓病的治療率與控制率。本研究中,腦卒中患者的高血壓干預率為91.8%,雖高于一般高血壓人群的干預率,但仍有10%左右的患者未對自身高血壓進行任何干預,可見加強社區腦卒中患者健康宣教仍有著重要意義。
與李焰生等[5]報道不同的是,此次調查發現缺乏鍛煉的不良生活方式高居最常見危險因素的第二位,缺乏體力活動為63.1%,可能與近幾年城鄉結合部居民的生活方式城市化有關。高鹽飲食占最常見危險因素的第三位,這種可干預的生活方式危險因素的高發凸顯出健康教育在腦卒中二級預防中的重要性。
綜上所述,上海地區城鄉結合部的腦卒中防治工作應采取社區人群綜合干預的模式,充分發揮家庭醫生及防保人員的作用,以控制高血壓為主要手段,動員全社會參與,政府部門及各級醫療機構加大健康宣教力度,家庭醫生及防保人員定期開展健康體檢及講座,普及健康知識,指導居民及時糾正不良生活習慣、積極正確就醫用藥。不斷探索更有效的防治措施,提高社區人群防治腦卒中的自我能力,高度重視康復、體育鍛煉對腦卒中的影響,有效降低腦卒中的發生,增進社區人群健康。
參考文獻
[1] 黃久儀, 管陽太, 郭吉平, 等. 上海市兩個農村社區2008-2010年卒中發病率和死亡率的監測[J]. 中國腦血管病雜志, 2012, 9(1): 5-9.
[2] 吳蘊華, 張金玲. 2005-2007年上海市閔行區城鄉居民腦卒中發病率及危險因素[J]. 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 2009, 17(4): 407-411.
[3] O'Donnell MJ, Xavier D, Liu L, et al. Risk factors for ischaemic and intracerebral haemorrhagic stroke in 22 countries(the INTER STROKE study): a case-control study[J]. Lancet, 2010, 376(9 735): 112-123.
[4]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缺血性腦卒中二級預防指南撰寫組. 中國缺血性腦卒中和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二級預防指南2010[J]. 中華神經科雜志, 2010, 43(2): 154-160.
[5] 李焰生, 林巖, 王瑞芳, 等. 上海地區2 201例腦卒中患者危險因素分析[J]. 上海醫學, 2010, 33(9): 799-802.
(收稿日期:2013-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