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媛
摘 要:電腦應用于音樂領域教學已廣為普及,進行音樂教學必須從觀念上、內容上、教學手段上為電腦音樂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本文主要闡述多媒體音樂教學使音樂教學更具現代化的實用問題。
關鍵詞:媒體?音樂教學?實用價值
計算機多媒體技術能綜合處理文本、圖形、圖像、動畫、音頻、視頻等媒體,能集音響、樂譜、文字,甚至美術作品、動態形象于一體,能把教學內容立體地呈現出來。運用計算機多媒體輔助音樂教學,筆者認為其實用價值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使教師授課呈現靈便性
用電腦輔助音樂教學可打破以往傳統的授課模式。比如,以往上音樂知識課(特別是上和聲課)時,教師主要用五線譜黑板書寫譜例,用鋼琴演示和聲效果。由于受黑板面積等條件的限制,極不利于多個譜例的對比、鑒別,也不便于總結歸納。用鋼琴演示和聲效果時,由于受人的生理條件、演奏能力等諸多因素制約,教師幾乎不可能熟練地彈奏同一和聲題的多種和聲配置法(如學生的和聲作業)。對于速度快、質體復雜、音域寬、聲部多(超過四聲部)的有聲譜例,教師也只能望“譜”興嘆。若用電腦進行輔助教學,其足夠的空間任你書寫譜例,任意調閱、任意要求電腦演奏譜例甚至某個段落、某個小節和弦。 至于演奏的難度我們大可不必為電腦擔心。只要你寫得出,它就不折不扣地演奏出。另外,我們還可以對譜例任意地進行增刪、剪裁、拷貝、粘貼。用電腦輔助音樂教學具有,靈活方便的實用性,它所營造出的一種文化氛圍,能使教師枯燥無味的音樂理論知識的講授變得直觀化、通俗化。
二、讓欣賞教學更具有現實性
音樂欣賞課一直是音樂教學的難點,特別是中國傳統的民族樂曲和西方古典音樂欣賞。一是這些作品誕生的時代背景、文化氛圍、生活節奏與今天飛快的生活節奏、社會氛圍相去甚遠。二是今天的職業學校的學生對“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的情趣,“空山不見人,但聞啼鳥聲”的自然景觀很難有所體會和感知。三是職校學生普遍對中西方傳統文化缺乏了解,許多傳統的中國經典樂曲和西方古典曲很難激起他們的共鳴和想象。最近,筆者在朋友那里借到《中國古典十大名曲》《世界音樂之旅》多媒體光盤,看后感觸頗多。《中國古典十大名曲》光盤收集了《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等十首樂曲。每首曲子除了有高質量的音質外,還有優美的文字說明。更值得稱道的是隨著音樂的進行、情趣的變化,畫面隨之改變,每段音樂都配有與音樂氛圍相符的精美國畫、書法作品,遇到重要的主題時還用簡譜把主題標出來。《世界音樂之旅》目錄上包含有《作品賞析》《作曲家傳》 《音樂欣賞》《視頻精選》四大部分。其背景都配有大量精美的歐洲古建筑、雕塑、油畫、樂器等照片。當進入《作品賞析》菜單時,還可以欣賞到作曲家的經典代表作。每一部分的音樂細節都配有優美、翔實的文字講解。尤其是隨意能選擇播放起訖點,隨意改變樂曲的速度,可只選播想聽的樂器而屏蔽其他聲部,可變換樂曲的調性,甚至可以改變任何聲部的樂譜。若能把這些社會、家庭現已使用的現代化電腦,運用于我們的音樂教學,讓其走進課堂,那將使音樂欣賞教學有很大的突破。
三、使聲樂教學顯現出娛樂示范性
聲樂教學是一種技術很強的,通過耳聽、眼看、口唱,靠音樂心理與生理心理共同參加的聯合行動。如今職校的聲樂課教學是談起來明白,做起來糊涂,感覺上空洞,教學效果很難理想化。如何使電腦音樂輔助于聲樂教學,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總結出“二步教學法”很有效果。
“二步教學法”的程序是這樣的:第一步是賞聽感知。其作法是讓學生走進電教室觀看LD、VCD光盤等多媒體影像,讓學生從熒光屏上賞聽。讓學生從吳雁澤的《一灣灣流水》去感知歌唱聲音力度控制, 欣賞閻維文的《說句心里話》去感受明亮而又有光澤的膛音等等。第二步是剖析跟練。 通過剖析名家唱法特點,讓學生正確掌握發聲概念,認識“聲出于喉而不在喉”的聲樂奧妙。通過“跟唱” 親自感覺歌唱發聲器官和肌肉群協調運動的配合。根據“跟唱”發現的問題有針對性地“練唱”,從而掌握諸如共鳴、支點、氣息、咬字、控制等這些聲樂演唱基本功,讓學生了解“唱”的內涵。用以上教學“二步法”可有三個收獲:一是培養了學生良好的歌唱愿望; 二是樹立了學生歌唱信心;三是學生對長期“困惑”的聲樂理論有了真正初步的體味。通過借助電腦音樂輔助聲樂教學,能發揮學生積極主動性,從而抒發學 生對聲樂課的興趣,使學生從枯燥的聲樂理論和練習曲中解放出來。
通過實踐,筆者覺得用多媒體輔助音樂教學,是音樂教改的重要課題。多媒體已經應用于音樂領域,我們應該去進行認識和掌握,并把它運用于音樂教學中。
(作者單位:南陽市宛東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