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龍祥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根據同樣的教學設計,不同的教師會上出不同的課,有些教師表現得淋漓盡致,有些教師上得心灰意冷、索然無味。有些教師模仿名師的課堂,卻上不出名師課堂教學的“味兒”,從而以失敗告終。
關鍵詞:小學數學;概念;思想方法
如何把數學課上得簡單些需要一定的方法。
一、準確把握和理解數學的本質
在探討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的過程中,教師越來越意識到自身最欠缺的是對數學本質的理解與把握,只關注教學的“顯性內容”,而忽視教學的“隱性內容”,課堂教學往往就顯得很“單薄”,這就需要教師從數學本質的高度上去思考?!敖淌裁础焙汀霸趺唇獭?,使課堂教學更加“厚實”一些。
1.基本概念的理解
“越是簡單的往往越是本質的。”小學數學的概念都是非?;尽⒎浅V匾?,所有的數學技能都離不開對數學基本概念的理解。
如,小學數學中一個很重要的概念一一分數的認識,首先從分數的產生入手,從“平均分”或計量長度的現實模型中讓學生產生學習分數的需要,讓學生經歷并體驗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各個部分,借助于不同的直觀模型建構部分與整體的關系,并了解這種關系可以用一個新的數來表示。對于分數的基本概念要在“有過程”的教學中讓學生體驗與感悟,從學生原有的經驗、原有的初步認識逐步抽象概括出分數的形式化定義。只有經歷了“過程”的學習,學生才能真正理解分數的含義,正確解決有關分數的實際問題。
2.思想方法的滲透
數學思想就是對數學的知識內容和所使用的方法的本質認識,是對數學規律的理性認識。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滲透數學思想與方法。如,教學“圓的周長”一課,教材通過探究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推導出周長的計算方法,教師在“求圓的周長”中滲透“以曲化直”的方法,讓學生思考:“用一把剪刀,只剪一刀,怎樣剪才能把一個正方形剪出一個圓來?”通過作品展示、對比,讓學生發現對折的次數越多,剪下的圖形就越“圓”,它的周長就越接近圓的周長,體驗極限思想。然后借助電腦演示,并介紹劉徽、祖沖之的“割圓術”,讓學生經歷正多邊形逼近圓的過程,進一步理解“以曲化直”的問題解決策略。
3.學習品質的培養
在實際教學中,學生抄錯、看錯、算錯的現象非常普遍,我們都將之歸因于“粗心”。實驗證明,“粗心”的背后是學生學習品質的缺失。有一位專家曾經做過一項實驗:期末復習時出現了一道“甲比乙多走5%,那么乙就比甲少走5%”的判斷題。經過討論,同學們明確了兩個5%的標準量不同,因此,它們的對應量(實際量)不等。期末考試卷中又有意出了一道相似的判斷:“甲比乙多走了全長的5%,那么乙就比甲少走全長的5%”,結果“全軍覆沒”。很顯然,學生受到復習題的干擾而“上當”了。許多學生錯誤解題的主要原因是不善于讀題、審題,題目意思還沒弄明白就下筆了。因此,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品質是很重要的。
二、建構數學知識體系,達到融會貫通
數學知識點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之間有密切的聯系。每一個新知識點都是舊知識點的延續,有一根無形的“線”將它們串起來,這根無形的“線”要靠教師引導學生去尋找。如,在教學《分數的意義》時,發現分數(百分數)問題是小學階段學生最難掌握的知識之一。究其原因,自然是對分數的理解不夠透徹?;仡櫬犨^的許多一線教師的“分數的認識”一課,導入部分大同小異,請看下面的導入環節。
師:有6個蘋果,分給小明和小琴,你想怎么分?
生:每人分3個。
師:為什么?
生:這樣分才公平。
師:這樣分,我們把它叫“平均分”。
師:把4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得幾個?
生:4除以2等于2,每人得2個。
師:把2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得幾個?
生:2除以2等于1,每人得1個。
師:把1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得幾個?
生:每人得半個。
師:這半個怎么用數來表示呢?
生:半個可以用0.5表示。
生:用一分之二表示。
生:用二分之一表示。
師:是用一分之二還是用二分之一表示好呢?
生:一分之二。
(認為用一分之二表示好的同學明顯占了上風,只有一個同學認為用二分之一表示好)
師:是的,正確的答案是用二分之一表示。
……
以上導入給學生滲透了分數產生及分數學習的必要性,但它給予學生一個錯誤的信號,就是只有一個蘋果(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才需要用分數表示,大部分學生用一分之二(一分為二)表示半個也驗證了這一點。學生剛開始學習分數,教師就讓學生形成了一個強烈的思維定式,給往后學習多個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也可以用分數表示,也就是分數的相對性理解埋下了隱患,為此,建議作細微的調整,請看以下處理:
師:有6個蘋果分給小明和小琴,你想怎么分?
生:每人分3個。
師:為什么?
生:這樣分才公平。
師:每人一半,2人分得一樣多,叫“平均分”。(課件演示分的過程)
師:把4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得幾個?
生:4除以2等于2,每人得2個。
師:(演示)一人一半得2個。那么,把2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得幾個?
生:2除以2等于1,每人得1個。
師:還是每人一半,是1個。把1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又得幾個?
生:每人得半個。
師:這一半怎么用數來表示呢?(板書“一半”)
“一半”與“半個”有本質的區別,“一半”既可表示“率”,又可表示實際量,而“半個”只表示實際量。教師強調“一半”,就隱藏著分數的相對性意義在里邊,也就是“6個的一半是3個,4個的一半是2個,2個的一半是1個,1個的一半是半個”。同時,使分數與除法也建立了密切的聯系。這樣,學生學習“分數的再認識”時,體會分數的相對性就容易了。
三、發揮優勢,彰顯風格
記得學校有一位走上講臺不久的王老師準備參加縣教學評優活動課,上的是一節低年級的課。王老師是一位男教師,在借班試教過程中,無法與低年級的孩子“融”在一起,很是苦惱。我當時恰好上一年級的數學課,學校領導建議他抽空聽我的課。于是,他悄悄地端了一把椅子坐在教室后面聽了我的一堂課。
聽完后,他很好奇地對我說:“你一站在教室門口,微笑地看著學生,學生立即就安靜下來,真神了!你有兒童語言,說的每一句話,學生都喜歡,我卻很難做到?!?/p>
我鼓勵他:“你也試一試,可以做到的!”
于是,他學著我開始再一次試教,我也坐在教室后面聽,感覺非常別扭。上完課后,他苦笑道:“我怎么也學不會你的那種教學神態、教學語氣!”
我告訴他:“你的表情流露、兒童語言是裝出來的,當然很別扭了。只要你心中有學生,教學設計適合學生,發揮你自己的優勢,上出你自己的風格,這堂課是可以上好的!”
五個手指都有長短之分,每個教師也都有所長、有所短,聰明的教師善于發揮自身的長處,在課前準備時設計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案。
教師應把課上得簡單一些。簡單課堂真實、樸實、扎實,實實在在,沒有過多的熱熱鬧鬧,沒有過多的刻意追求。簡單課堂看似簡單,卻有內涵;看似簡單,卻有韻味;看似簡單,卻不簡單?!昂唵巍钡恼n堂顯得更加厚重、更有思想、更有學科味,學生更為喜歡,學得更為輕松。
(作者單位 福建省龍巖市武平縣平川中心學校)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