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群艷
摘 要:在“習”中“學”,在“學”中“習”,“習”與“學”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尤其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學習”策略尤為重要。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學習”策略
一直以來,“學習”被認為是通過聽講和看書獲取知識的過程。事實上,人們的學習本來就應該是“學”與“習”的統一,《論語》中的“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和毛澤東同志說的“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都是強調“學”與“習”統一的至理名言。“學”是從書本和教師的語言中獲取知識的過程,“習”是從自己的實踐和經驗中獲取知識的過程。通過“學”與“習”兩種途徑獲取知識,不僅能更全面地掌握知識,而且還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作文中的“學習”又指什么呢?作文經常也被稱為“習作”,由此看出,我們平常過多地強調了“習”的過程,重視寫的過程,而忽視了學的、積累的過程。因此,作文教學中的“學習”應該是學生獲取作文知識、經驗與作文實踐有機結合的過程。關注作文教學中“學”與“習”的策略,才能優化小學作文教學過程,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作文教學中“學”的策略
1.積累素材
農村的孩子本身擁有豐富的寫作天然素材,但由于農村孩子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引導,對身邊的一切熟視無睹,這就極大地限制了學生的寫作思維。在學生課外觀察指導中,我注意引導學生觀察積累——注意家鄉的風土人情、自然風光、農家生活。觀察家庭生活——留意家里今天來了什么客人,爸爸又買了什么新電器,媽媽又添了什么新衣服。觀察學校生活——大到開學典禮、運動會,小到同學的課堂發言。覺得有收獲就寫觀察日記。
同時,學生個人的觀察能力有大小,觀察角度也不同,因此,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又是一種積累素材的好方法,如,在資陽創衛這段時間里,資陽的街道變得干凈整潔,而且增設了許多垃圾桶,學生缺乏發現的眼睛,我安排學生利用周末的時間到街上找找資陽的變化,并寫一則觀察日記。每天拿一節語文課的課前兩分鐘讓學生交流他看到的、想到的、聽到的,讓學生在交流中去搜集好的寫作素材,并把它們隨時記錄下來,以備作文時使用。
2.積累語言
“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積句而成章,積章而成篇。”這告訴我們寫好文章必須有豐富的語言積累。這里的積累不僅僅指語文課內的閱讀,也不等同于語文課本的學習,還包括大量的課外閱讀。為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我要求學生課本上的優美詩文必須熟讀成誦,并在班內設了一個小書架,發動每個學生從家里拿來幾本書與大家“共享”,定期更換。這其中的書就不僅僅是《作文指導》《優秀作文選》,還包括了許多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和名家名著。這樣就解決的書源,保證了每一位學生都有好書看。同時,我還每周為學生提供一首古詩、一句格言,讓學生記憶、背誦。學生從影視中搜集詞匯、好的語言、名人名言、古詩詞等,也要把他們隨時記錄下來,有些還要經常背誦。
3.積累方法
積累方法就是引導學生在課內外閱讀中搜集寫作方法,包括寫好一句話的方法,寫好一段話的方法,寫好一個片段的方法,寫好一篇文章的方法等。針對小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這一點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教師的教學。教師在平常的教學中注意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的整合,以教材的課目為藍本,提取好的寫作方法,讓學生有目的地學習、積累,以備作文時使用。
4.積累認識
主題是文章的靈魂,文章要有好的主題,需要作者有較高的認識水平,所以,我們要重視學生積累認識。為幫助學生積累認識,我在課內外教學和相互交談中,特別重視從不同角度進行分析文章,通過引導學生對文章發表不同見解,幫助學生多側面積累認識。
有了這四方面的積累,就為他們寫好文章打好了基礎,而要把好的文章寫出來,還要有好的寫作能力。寫作能力和其他任何能力一樣,都是實踐的產物,沒有實踐,什么能力也不會有。所以,要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還必須重視學生的“習”。
二、作文教學“習”的策略
1.閱讀童話,培養寫作興趣
教材中的《狐貍和烏鴉》《丑小鴨》這些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與學生腦海中的奇思妙想極易產生共鳴。課文中的童話故事遠遠滿足不了學生對童話的喜愛和要求,閱讀童話自然成了學生感興趣的事。教師要因勢利導,把編寫童話故事作為語文課的一項寫作實踐活動。因為快樂的寫作永遠伴隨著無窮的創造。如,在講桌上擺放狐貍和狼的玩具,讓學生根據它們的特點編學一個童話故事。教室里頓時生動和熱鬧起來,課堂上寫著寫著,有的學生喃喃自語,有的學生情不自禁地笑起來,學生的興趣被大大地激發了。
2.閱讀教學中,讀、說、寫并進,著眼整體訓練
教科書選用的課文是學生練筆的范例,可以引導學生運用閱讀積累中的語言材料和表達方式,運用閱讀中獲得的體驗和感受,豐富自己的表達,可以用模仿、想象、理解等方法,將讀、說、寫有機結合,發展學生思維,培養想象力和創新力,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仿寫是小學生學習作文的重要途徑和訓練形式,借助范文指導學生進行仿寫,最能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如,學習了《西沙群島》指導學生寫“總分”結構的段落。根據情況,這種模仿練筆可分為三種方式:單項模仿、片段模仿、全文模仿。
想象是指人們對已感知的事物的表象進行積極思維,把這些表象以不同的方式組合起來,創造出形象的過程,愛因斯坦說:“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在課堂教學中,適時地安排些想象練筆也是一種重要的習得方式。
3.觀察生活,開拓作文資源
語文教師要多組織學生開展一些有意義的活動,讓學生有目的地體會生活中的每一件細小的事情,并要求他們把事情的過程寫完整、寫清楚,這樣作文自然就言之有物了。比如,有段時間,我班學生特別喜歡吹泡泡,于是,我特意安排了一次吹泡泡比賽,讓學生在玩中觀察、體驗,讓每位學生都有話可說,有事可寫,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利用情境,提倡“即興作文”
作文教學應該貫穿于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中,不能將作文拘泥于每周的那兩節作文課,教師要帶領學生隨時發現生活中的寫作素材,多進行“即興作文”。如,在夏季,經常出現雷電交加的場面,我就抓住一次刮大風的時候,讓學生“即興作文”。完成之后,看學生的作文,每位學生都能用眼睛仔細觀察,并生動、真實地寫出來,回家吃飯的學生還寫出了自己在風中的感受。然后,通過教師及時的講評,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
總之,作文教學中,將積累與實踐結合,將“學”與“習”結合,是一種內容與形式兼顧、文與道兼得的切實有效的途徑,對提高學生寫作興趣、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單位 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馬鞍九年義務教育學校)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