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 李澤忠
摘 要:學生習作內容空洞無趣,寫得平淡無味像流水賬。這是教師作文教學的困惑,也是學生一談習作就頭疼的原因,如何指導學生習作內容具體生動,告別“流水賬”似的作文呢?主要從三方面提出了指導學生寫作文的技巧。
關鍵詞:小學生;作文教學;作文技巧
技巧一:讓習作“有聲有色”
在學生的習作中指導學生加入描寫聲音、色彩的詞語,這樣習作會更加吸引人,能讓人展開無限的想象。如:“嗚——”飛船長鳴一聲,飛向太空;沙沙沙,沙沙沙。春雨姑娘在綠色的葉叢中彈奏著樂曲;桃花笑紅了臉,柳樹樂彎了腰……在作文中,讓學生加入“嗚——”“沙沙沙”這樣的擬聲詞、象聲詞,“紅、綠”描寫顏色的詞語,會讓習作增添生機,充滿生命力,這樣的作文就生動起來了。
技巧二:對話巧用提示語
人物語言的描寫中,學生的習作都曾出現過這樣的現象:你說××,我說××,他說××,這樣的對話形式造成了語言描寫毫無生氣,如果學生的習作普遍出現這樣的對話形式,這就要求教師適時地指導學生學習習作中對話的四種形式。(1)提示語在前,引語在后。如,媽媽笑著說:“不不不,你能保護更弱小的,你是勇敢的孩子啦!”(2)引語在前,提示語在后。如,“好極了,好極了!”美慧高興地說。(3)無提示語。“你在做什么呢?”“我在看書。”“一起出去玩好嗎?”“好的,等一會兒。”(4)提示語在中間。“三個兒子?”老爺爺說,“不對吧,我可看見一個兒子。”
另外,在提示語中加入修飾的詞語,這些修飾詞語能夠描繪出人們說話時的心情、神態、語氣、動作等,這樣人物的特點就鮮活起來了。如,醫生環顧四周,遲疑了片刻,說:“房間里光線太暗,沒法做手術。”“環顧四周”“遲疑”這兩個詞語描寫了人物的動作、神態,這樣人物的特點就鮮明了,內容自然就生動了。
技巧三:心理活動少不了
在學生的習作描寫中,往往平鋪直敘,只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表達清楚了,但是人物的性格就不凸顯。如果加入人物的心理活動描寫,習作就會潤色不少,人物的特點就會突出,文章才會生動,使讀者產生共鳴。
如一學生在習作中這樣寫道:“我把衣服弄臟了,害怕媽媽說我,我回家忙把衣服脫掉。”改為:“我把衣服弄臟了,心想:‘完了,完了,要是媽媽發現了,肯定是狠狠地批評我一頓,周末出去玩的事肯定泡湯。我回家忙把衣服脫掉。”在修改中加入了人物心理活動描寫,就把“我”的害怕、恐懼的心理描寫出來,讓讀者也能感受到文中作者把衣服弄臟后的忐忑心理。可見心理活動描寫在習作中是很重要的。
(作者單位 吉林省敦化市翰章學校)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