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晶晶
摘 要:在基礎教育中,小學數學教學占了相當大一部分比重,所以應注重學生的數學能力培養,讓學生具備勇于探索、主動自覺、熱情積極、獨立思考等素質。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最主要的方面就是讓學生具有自主學習精神,讓學生重學、愛學、會學。論述了在建構理論下對于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構想。
關鍵詞:自主學習;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建構理論
一、建構模式的理論概述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認識學習理論的分支之一,它否定了經驗論和活力論,承認知識是在個體與環境之間相互作用之中逐漸建構起來的。學習者獲取知識的途徑不僅要通過教師的講授,也要有周圍環境的配合,是在文化背景和周圍人輔助的共同作用之下得到的。學生是獲取信息的主體部分,對知識有主動建構的活動,并不是被動地受到外界灌輸的對象。這就要求教師應該建立良好的機制激發學生的思維,為學生創建良好的外部環境,讓學生能夠通過多種途徑學習。例如,自主實驗、合作探究、實踐創新等方式,這樣就比單純的講解效果更好。
二、教學模式構建
在上面的探討中我們可以知道,建立能讓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所以應該在教學中把重點放在“主導”和“主體”的最優結合上,實現教學的和諧統一。在建構理論下數學教學的模式環節應該是:“激發興趣—確立目標—積極引導—整合探究—評價反饋。”例如,在講“口算乘法”這一節時,老師可以在課堂上拿出十根鉛筆,說今天老師去買鉛筆,一根鉛筆五角錢,誰能猜猜我十根鉛筆花了多少錢,最先答對的學生,老師可以把鉛筆獎勵給你。這就是激發興趣和確立目標的環節,讓學生知道數學其實并不枯燥,并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
三、實施要求
在建構數學教學模式時,要讓學生從對知識的初步理解逐步深化,最終達到運用到實踐活動中的目標。要培養學生發展能力,需要注意很多方面。(1)要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和學生平等交流,信任學生。(2)教師應該發揮引導作用,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擁有自主權。(3)在教學中確立目標,對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貫穿始終。
從上面幾點可以總結看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需要發揮建構模式的長處,寓教于樂,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中獲取知識,最終讓學生具有自主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張葵.網絡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初探[J].考試周刊,2011(27).
(作者單位 安徽省馬鞍山市含山縣清溪鎮馬橋小學)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