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泓 張平
摘 要 隨著國家對農村地區中學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也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年輕化、高學歷已成為未來師資隊伍配置的主流趨勢,而在面臨相對艱苦的工作環境、基礎較差的生源、意識相對封閉守舊的同事、待遇缺乏競爭力等各種實際問題時,農村中學青年教師存在著職業規劃不清、成長動力受挫、缺乏有針對性的培養等障礙。鑒于此,本文從農村中學青年教師面臨的成長現狀出發,探討其成長中出現的各種障礙,并最終提出具有借鑒意義的應對之策。
關鍵詞 農村中學 青年教師 成長管理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Research on Growth Management of the Young
Teachers in Rural Middle Schools
LUO Hong[1], ZHANG Ping[2]
([1] Chongqing Hechuan Longshi Middle School, Chongqing 401520;
[2] College of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 Chongqing 401520)
Abstract With the national emphasis on secondary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 continue to strengthen, faculty build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of society. Young, highly educated have become the main trend of the future configuration of the faculty, and in the various practical problems faced relatively tough work environment, the basis of poor students, consciousness relatively closed conservative colleagues, lack of competitiveness, such as the treatment of rural secondary schools young teachers there career planning is unclear, growth momentum frustrated, lack of targeted training and other obstacles. In view of this, this article from the growth status of young teachers in rural secondary schools faced, discusses the obstacles that appear in its growth and eventually propose countermeasures with reference significance.
Key words rural middle school; young teachers; growth management
1 農村中學青年教師現狀分析
目前,從進入農村中學工作的青年教師來看,大多數人學歷層次較高,絕大多數都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他們生活有激情,對新生事物保持高度的關注,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在工作上,雖然他們缺乏實踐經歷,經驗略顯不足,但他們掌握大量的教育專業理論,對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持開放態度;他們的職業觀已隨著社會發展發生改變,他們更多地把教師當成一種職業,他們為工作而工作,缺乏把教育作為一種崇高事業的追求與熱情。雖然大量青年教師已進入農村中學任教,但因為異地戀、定居城區、子女念書等現實問題,不同程度存在著“身在曹營心在漢”的狀況。
2 農村中學青年教師成長過程中的障礙分析
青年教師的成長是一個持續推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各種不良因素的影響會導致不同個體的發展進程和最終的結果出現差異。針對這種情況,筆者通過觀察、訪談等一系列的手段和方法,試圖了解到阻礙青年教師發展的主要原因。經過總結歸納,有如下幾點值得注意:
2.1 市場經濟與信息時代帶來的觀念沖擊,導致成長意愿不足
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同時又是社會觀念趨于前衛、市場經濟沖擊比較嚴重的時代。在信息高速公路上,隨著各種社會思潮的起伏,人們在意識上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波動,一些不良思潮侵入校園。崇尚個性、追求享樂,不求最好,得過且過的思想漸漸地腐蝕著年輕教師,工作缺少激情,缺乏愛心,責任心不強,不肯吃苦,不愿奉獻。而學校由于受到人事制度的制約,為求太平而聽之任之,導致教師的成長意愿不夠強烈。
2.2 工作條件相對較差,導致不能安心工作
農村小學大多地處農村,與市里、城區路程較遠,導致青年教師外出學習、培訓進修等成本相對偏高。近年來,由于部分學校生源急劇下降,加之義務教育階段又免收學雜費,財政對教育投入稍顯不足,學校經費運轉困難,教師待遇較低,辦公條件較差,誘發青年教師產生“調動”“跳槽”的想法,導致不能安心工作,在一定程度阻礙了青年教師的發展。
2.3 家長配合不力,導致青年教師壓力重重
隨著中國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大量農村中青年勞動力進城務工。留在農村接受教育的留守兒童長年得不到父母的關懷,再加之年邁的爺爺、奶奶照料所造成的“隔代教育”風險,在平時的生活中,祖輩對孫輩溺愛有加,對孫輩提出的要求無條件地滿足,但對孩子在校學習和發展的情況關注不夠,也無心思與學校教師交流。青年教師在面對淡漠的“老家長”與不聽話、基礎差的孩子時,專業上和情感上面臨巨大的挑戰,導致工作壓力重重。
3 農村中學青年教師成長管理的對策建議
3.1 加強思想觀念的引導,促使青年教師安心從教
從目前來看,青年教師通常都在城市接受過高等教育,初到農村學校任教時,由于環境差異較大,再加之事先對工作認知不足,思想會有波動,造成工作不安心。作為學校管理者應多與之進行思想觀念溝通和心理疏導,培養他們面對現實的勇氣,讓他們明白“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的道理。同時,適當引入教育界的資深人士,為青年教師樹立學習的榜樣。要讓他們明白農村教育的重要性以及農村教育的廣闊發展空間,使他們認識到:農村學校,只要努力,也可以干一番事業,也會實現自身的價值,從而增強他們安心從教,奉獻農村教育的信心。
3.2 努力為青年教師創設條件,滿足他們的合理需要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需要層次理論表明:人類的基本需要是由低級到高級組成,共分為生理、安全、社交、受人尊重、自我實現五個層次。當某一層次的需要得到相對滿足時,其激發動機的作用隨之減弱或消失,此時上一級的較高層次的需要成為新的激勵因素。由此可見,“需要”是激發人的積極性的最直接因素。鑒于此,在學校的實際管理中,教育管理者要創造條件,盡量滿足青年教師的合理需要,從而激發其工作熱情,增強其職業認同感和忠誠度。例如,把有一定管理才能、敬業精神突出、責任感強的優秀青年教師及時進行發掘和培養,吸收為黨的后備人才,選拔到學校各層領導崗位上來;把教學業務出眾的青年教師組織起來,請各學科的專家來校輔導,讓青年教師與他們對話,進行思維碰撞,表現特別優秀的可作為后備學科帶頭人。
3.3 優化激勵措施,提升職業認同感和成就感
從現實的情況來看,青年教師大多屬于80、90后,這部分人隨著社會就業觀念的轉變,價值取向更趨多元化,更注重長遠的自我發展空間。與60、70后的“工作是為了生存”不同,更多的80后、90后員工認為“工作是為了生活”。因此,較有競爭力的薪酬、假期、發展平臺、彈性的工作時間、組織娛樂活動等因素成為了他們選擇職業的關注點。青年教師之所以走上教育崗位,主要便是出于以上幾方面的考慮。作為學校管理者,應創造條件讓他們展示自我,賦予他們重任等,讓他們體會到農村教師成才、成功機遇不比城區教師少,促使他們不斷增強自尊和自信,去追求更高層次的發展。此外,附著學校教育管理干部配置的年輕化,管理者與青年教師的溝通模式也悄然發生改變,平等對話方式日漸成為主流。教育管理者可以通過校園文化建設和組織文化方面的打造,營造融洽的干群關系和同事關系,從而促使青年教師減少防御心理,對學校形成良好的認同感,逐步將干工作變為干事業,將被動謀生變為職業成就的不懈追求。
參考文獻
[1] 肖遠軍等.學校人員評價.遼寧人民出版社,1999.
[2] 金東海,蔣明之.教育學.甘肅人民出版社,2004.7.
[3] 鄒尚智.教育科研與教師自主專業發展.開明出版社,2010.2.
[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1993-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