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明
摘 要:田徑作為學校體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發展學生體能、速度、耐力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第6次全國青少年體質健康調研結果表明: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不理想,令人擔憂的狀況并沒有得到改變。文章正是在此基礎上通過查閱相關的文獻資料以及結合自身的教學體會,了解當前我國高中體育教學中田徑模塊的現狀,針對問題提出一些建議,以期通過改善田徑在教學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來提高中學生身體素質。
關鍵詞:新課標;高中體育;田徑;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G807.3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4.03.004
2011年9月2日第6次全國青少年體質健康調研結果公布顯示,我國青少年在身體形態、耐力素質、爆發力素質、速度素質、柔韌素質、力量素質、以及肥胖檢出率方面結果喜憂參半,但在耐力、速度、爆發力這些與田徑密切相關的素質上學生的素質并沒有提高,而現有身體素質甚至低于前十年的身體素質[1]。這一點不得不令人深思。田徑素有“運動之母”之稱,是其它運動項目的基礎。在高中階段通過對學生進行田徑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教育,將有助于促進身體型態和各器官系統功能的協調發展,提高耐力、力量、速度等身體素質和基本活動能力,以及培養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這些都是其它運動項目所不可替代的。因此,新課標中要求高中階段學生在田徑類項目中至少必修1個學分,且在學生必修1個學分的基礎上允許學生對田徑類項目進行再次選擇學習,以便加深對田徑運動的體驗和理解,形成對田徑運動價值的正確判斷,發展運動愛好和專長[2]。本文正是在此基礎上結合自身的教學體會來探討高中體育田徑模塊教學中所出現的問題、提出對策。
1高中體育田徑模塊教學現狀
1.1 與初中相比高中田徑教學內容逐步萎縮
雖然中考體育加試被認為是一種應試教學,但是在學生身體素質普遍下降的今天,通過迫使學生進行體育鍛煉來增強身體素質,不失為一種有效的無奈之舉。中考體育中的測試項目涉及到田徑的跑、跳、投多方面,所以初中生在體育課上以及課外體育活動中田徑方面的訓練比重較大。高中的田徑教學雖然在新課標中被規定要修得1個學分,但對其教學內容沒有明確規定且與高考無關,所以很多學校田徑模塊的教學只有跑,以發展學生的速度與耐力,而發展學生爆發力與彈跳力素質的跳高、跳遠項目,以及上肢力量素質的投擲類項目很少延續。
1.2 學生對田徑運動的健身屬性了解甚少
田徑運動有二種不同的屬性即:競技屬性與健身屬性。競技屬性主要面對的對象是少數有天賦的運動員,以通過長期的訓練并在國內外賽場上取得好成績,達到為國爭光為目的。大多數學生能夠通過電視轉播、直播觀看到這些精彩節目,因此他們對田徑運動的競技屬性比較了解。健身屬性面對的對象是全體學生和練習者,要求以健身的基礎理論為指導,科學健身[3]。而有關田徑健身方面的基礎理論與健身價值大多由體育教師在理論課上傳授。但是受傳統教育以及高考壓力的影響,學校領導往往壓縮體育課減少學生課外活動時間,以犧牲學生的身體素質為代價,片面追求升學率,領導對學校體育的不重視,導致有些體育教師產生體育課“上好上壞一個樣”的不負責任觀念。在下雨天很少準備田徑方面的理論課教學,大多都是讓學生自習。因此,學生對通過田徑運動來達到鍛煉身體方面的價值了解很少。
1.3教師缺少對田徑項目進行再改造吸引學生興趣的能力
田徑方面的教學貫穿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初中學的田徑內容高中甚至大學仍然在學,因此在教學內容上顯得比較枯燥。在教學方法上大多也是重復示范—講解—組織學生自己練習這幾個環節。在同樣的教學內容上再用同樣的教學方法很難吸引學生的練習興趣。因此,需要體育教師對田徑教學內容進行必要的改造與開發,來重新吸引學生的興趣[4]。但是由于體育教師能力有限,很少能做到對運動項目進行改造。
1.4 評價考核機制過于籠統
新課標提出考核評價要圍繞五大目標來展開即:運動參與、身體素質、心理健康、社會適應、運動技能[5]。評價時要綜合體現學生的體能、知識性能、學習態度、情意表現、合作態度以及健康行為。這種新型的評價考核機制比較籠統,操作起來比較困難。所以大多數體育教師形式上采用這類評價標準,而在實際操作中還是采用傳統的終結性評價。
2高中體育田徑模塊教學對策
2.1 建立基礎教育田徑課程內容的完整體系
高中體育教學逐漸萎縮的主要原因是高考不加試體育,導致初中學生已有的身體素質與運動技能在高中得不到延續與提高。因此,在中學田徑課程改革中必須要從明確中學田徑課教學目標開始,逐步完善教學過程,要按照走、跑、跳躍、投擲等田徑基本運動形式與結構要求來設置田徑教學內容,并及時在學校田徑教學活動中推廣,保證田徑教學內容在中學階段的完整性。
2.2 增加田徑理論課健身價值方面的介紹,讓學生從思想上重視田徑課
體育教師在理論課上對田徑運動的功能與價值進行有目的的講解、宣傳,使學生對科學鍛煉身體的原理與方法有一個理性認識。幫助他們正確認識田徑教學及田徑運動與提高身體素質、專項運動技能、增進健康的關系。通過理論上的教學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田徑課的重要作用,從而把學習田徑課變為一種自覺行為,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進一步提高學生對田徑運動價值的認識,明確鍛煉目的。
2.3 體育教師要不斷總結經驗開動腦筋提高自身教學能力
趣味性是體育的基本屬性之一,因此,在體育教學中要充分地吸引學生的興趣。體育教學中教師要不斷開動腦筋,發揮主觀能動性,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體育教師可以學習、借鑒其它學校體育教師成功的教學經驗
例如:在耐久跑練習中可以組織全班學生以隊列跑操的形式進行練習同樣能夠達到學習目標。同時要跟上時代步伐不斷嘗試新的教學方法,例如:針對身體素質比較差,學習體育動作吃力的學生可以采用循序漸進法,教師在教學中對這一群體爭取做到教學內容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先分解再完整,分層漸進使學生不斷進步體驗成功的快樂。又如,在跑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搭配法,根據不同學生身體素質情況和技能掌握的程度進行強、弱搭配,引導學生互幫互助,共同提高。
2.4 進一步改善考核評價機制
科學的考核評價機制是考察學生在田徑教學課上練習效果的有效方式,也是調動其練習積極性,激勵其通過田徑課堂學習來鍛煉身體的有效途徑。因此,高中學校應根據學校和學生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機制。評價內容上,在對學生體能和運動技能的評價上可以嘗試性地采用量性評價,采用“記分數”的方式進行。在對學生學習態度、心理和行為方面的評價可以采用“寫評語”的方式進行。同時,在評價方式上堅持采用終極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相結合方式,既要體現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要體現學生自評、互評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 陳虎,范麗.第六次全國青少年體質健康調研結果的研究與
分析[J].安徽體育科技,2012,(33):42-45
[2] 湯惠亮.在新課程改革中對高中體育選項教學田徑必修課
的方法與手段探究[J].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2008,(15):
852-853
[3] 孫慶杰.田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
[4] 郭建龍,李山.中小學田徑類課程開發與應用研究的理論構
想[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7,(24):210-212
[5] 耿培新,體育與健康[M].廣東: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0
(廣東省惠東平山中學5163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