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彥伶 冀鵬飛
摘 要:當前大學宿舍文化呈現出諸多新特點,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一定的挑戰。高校應當深入學生宿舍生活;注重學生的民主和參與,構建良好的宿舍文化氛圍;采取橫向和縱向相結合的教育方式,加強對隱性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等方面實現創新路徑,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建設。
關鍵詞:宿舍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創新;高校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12-0285-02
一、大學宿舍文化的現狀和特點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各種新文化、新元素、新思想、新變化進入了民眾的生活中,大學生作為當代最有活力同時接受能力最強的群體不可避免地成為這種變化的最主要的受眾群體,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的變化都毫不例外地體現在宿舍文化上。
(一)大學宿舍成員背景及觀念的差異日趨增大
進入到新世紀以來,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全面深入和大學生擴招政策的實施,大學生群體也逐漸復雜化和多樣化。對待同一個問題,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看法,在大學宿舍成員中,由于生長環境、所受教育等差異引起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不同會導致各種觀念無法共融,難免會出現一些沖突和矛盾。當然,差異程度相對較小的觀念會比較容易融合,但由于宿舍成員結構迥異,有些宿舍融合后的主流價值觀并不一定是社會要求和倡導的正確價值觀,這對宿舍成員的生活和發展都會產生極大的影響。
(二)大學宿舍成員的民主精神和參與意識明顯提高
當前中國的政治環境日益清明,民主化進程逐步提高,民主形式不斷豐富,這些有利因素都導致了大學生民主意識的提高。作為“90后”的當代大學生,他們對公平、民主平等的要求更為迫切,反映到宿舍生活,他們也希望能夠采用民主而不是簡單粗暴的的管理方式,他們愿意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想法,想與宿舍成員以及老師和管理者們平等相處,共同參與宿舍建設和管理,維護宿舍的衛生、平等和和諧。對于不符合自己意愿的強制管理和制約教育,他們往往會有極高的逆反情緒。
(三)大學宿舍的社會化程度逐漸增強
今天的大學校園早已經不再是傳統的象牙塔,大學生接觸的社會人群和社會事務越來越廣泛,新媒體的出現也使信息渠道更加暢通,高校環境空前復雜。而宿舍是大學生思想最活躍、最外露的處所,各種思想、理念、觀點、文化和社會思潮在這里匯集和撞擊,各種動態在宿舍中可以得到全面的反映,大學宿舍成員會受到很多社會元素的影響。雖然還未真正走向社會,但他們已經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一代。
二、大學宿舍文化的變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的挑戰
首先,大學宿舍思想政治教育難度增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議》中指出:“高等學校要充分發揮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主課堂、主渠道作用”。文件還指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新問題,還面臨著與新形勢新任務不相適應的問題,存在著不少薄弱環節”。長期以來,我們一直注重課堂教育卻忽視對生活實踐的指導。然而,文化作為一種意識形態,具有感染性和滲透性,在新媒介的幫助下,它的傳播速度之快、影響范圍之廣可想而知,大學宿舍屬于學生的自我空間,學校很難完全掌握宿舍文化的具體變化,并運用有效的方式干預該文化的形成,這就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其次,大學宿舍思想政治教育效力較弱。近年來,思想政治工作者們對大學宿舍思想政治教育的關注度也逐步提高,政府提出思想政治工作進公寓、進社團、進網絡的“三進”要求,足見其重視程度;學校也采取了措施干預大學宿舍的文化建設;一些學者也提出了建議,如采用導師制來引導大學宿舍文化、輔導員進駐宿舍參與學生宿舍生活。這些建議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有的也具有較好的實施效果。然而我們知道,要深入解決問題必須尋找根源、注重實際,隨著學生擴招規模的擴大,高校學生人數與高校教師和管理者的人數差距有所加大,有的甚至出現一個輔導員負責好幾百個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現象,這就注定了有些學生的思想上、心理上、生活上的困難得不到教師及時的幫助和解決,加之某些學生的性格內向和教師有距離感等原因,他們的問題并不會輕易在教師面前外露。
最后,大學宿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易受到環境變化的沖擊。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功能的實現至關重要。當前,受到經濟、政治、社會等方面環境變化的影響,加之腐敗問題、誠信問題等的現實存在,使得當代大學生產生了疑惑和焦慮,有些學生開始注重金錢和功利,理想世俗化;在個人與國家的關系中也較多傾向個人的因素;入黨動機中也滲透了個人利益的考量,這些變化在大學宿舍中都有了清晰的反映,甚至在有些學生宿舍中占據主流地位。由于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環境變化的沖擊,思想政治工作者們在研究和探索過程中必須善于發現新問題和新情況,以對其進行具體分析,進而采取有效應對措施,這是一個博弈的過程。
三、大學宿舍文化建設過程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
大學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復雜的社會實踐活動,涉及的影響要素很多,隨著研究領域的不斷深入,必須堅持創新才能更好地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功能。
(一)深入學生宿舍
加強高校輔導員、教師、宿舍管理人員、心理健康輔導中心、校醫院等各方面人員和機構的聯系和合作,作為大學生身邊的服務者、管理者、教育者,他們擁有一致的目標,就是保證學生的安全生活,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對大學生的生活狀態多一些關心,才能及時發現需要幫助的學生,多個角度地給予學生支持,關鍵時刻還可以采取聯合措施,形成一個網絡系統,確保萬無一失。對于有特殊情況需要特別關注的學生,學校應建立專門的學生檔案,以輔導員為主,其他各方面人員和機構也都要從自己擅長領域入手主動干預,給予這些學生足夠的關心和相關的幫助,有針對性地引導他們健康、全面的發展。在開誠布公的基礎上,鼓勵他們進一步思考,明白他們的人生價值,才能更好地面對現在和未來,堅定自己的選擇。
(二)注重學生的民主和參與
在宿舍文化建設中,高校大多注重宿舍管理功能,缺乏“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這必然會引起學生的反感,使宿舍文化建設事倍功半。筆者認為,學校與學生之間,不完全是一種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關系,而更應該是一種平等的類似契約性質的民事法律關系,不論是大學的教育者、管理者還是服務者,都應該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平等的文化氛圍。精神交往是一種主體之間的交往活動,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一種精神交往,我們應該通過多種方式與學生進行多向、多變、多層次的交往,只有注重學生的民主參與,才能實現情感的溝通和交流,以使得我們交往雙方都獲得思想政治道德的發展和境界的提升。
(三)加強對隱性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
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是文化連接而成的,具體表現在個體與社會價值觀的統一與合拍上,因此許多國家對大學生的德育教育都非常重視個體與社會的關系,工作中突出體現了社會機制的建設,這些機制的作用集中體現在潛移默化的價值引導、成才意識培養、理想目標確立、感恩情懷建構等方面,很大程度上實現了學校、家庭等環節的思想政治教育功效。這就是一種橫向與縱向相結合的教育理念。我們也應該借鑒和重視,加強學校與家長、學校與社會、教師與學生、管理人員和學生等的溝通和交流,讓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學生生活中。另外,強調工作方法的社會化和隱蔽性是國外德育工作的又一個特點,隱蔽性指的是一種“無痕跡”的思想政治教育。這就要求我們積極開發和利用隱性課程資源,例如網絡、社團活動、現實生活等等,讓思想政治教育隱形于學生生活之中。
參考文獻:
[1] 石沁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載體[J].社會科學家,2013,(9).
[2] 黃麗瑾.大學生宿舍文化建設新探[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2,(4).
[3] 林立.對大學生宿舍文化建設的思考[J].時代教育,2009,(8).
[4] 羅蘭.大學宿舍文化論[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6).
[責任編輯 吳 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