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銳
摘 要:批判性思維是指“對所學東西的真實性、精確性、性質和價值進行的個人判斷,從而對做什么和相信什么做出合理決策的思維活動”。通俗地說,批判性思維是指學習者具有懷疑知識的真與假、有用與否等判斷思維能力。隨著少數民族漢語教學的日益普及,對少數民族漢語教學日漸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綜合性邊緣學科。要培養少數民族學生具有批判性思維,漢語教學需要做到學生、教師、課堂、評價系統等四個方面的要求。
關鍵詞:批判性思維;少數民族漢語教學;要求
中圖分類號:G75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15-0230-02
一、批判性思維的基本概述
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是近些年來非常熱門的研究話題之一,在教育、心理、醫學等領域正在被積極深入地研究著。批判性思維“在國際教育界被認為是和讀、寫一樣基本的學習和學術技能。是創造知識和合理決策所必需的能力”[1]。
至于批判性思維的定義,至今有多種說法,目前廣為采用的批判性思維的定義是恩尼斯(Robert Ennis)的觀點,即“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維,其目的在于決定我們的信念和行動”[1]。
一般認為批判性思維是由批判性思維技能和批判精神兩個方面構成的。批判性思維技能可以被概括為下列八種:(1)抓住中心思想和議題;(2)判斷證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3)判斷推理的質量和邏輯一致性;(4)察覺出那些已經明說或未加明說的偏見、立場、意圖、假設以及觀點;(5)從多種角度考察合理性;(6)在更大的背景中檢驗適用性;(7)評定事物的價值和意義;(8)預測可能的后果等;批判精神包含下列六大要素(1)獨立自主;(2)充滿自信;(3)樂于思考;(4)不迷信權威;(5)頭腦開放;(6)尊重他人[2]。
在當前高速發展的信息社會,每個人每天都可能面對著無數信息,批判性思維就是在這真真假假魚龍混雜的海量信息中做出正確選擇的有力武器。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新思維也密切相關,互相促進。所以,是否具有批判性思維不僅直接影響學習效果的好壞,而且對學生的創新精神也有重要的影響,在當前我國大力提倡創新素質教育的話語情景下批判性思維無疑是不可或缺的。
在西方歐美國家里,批判性思維的關注度比較高,并且在20世紀80年代起,西方的高等教育體系明確提出要把培養大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作為核心目標之一。
但是在我國,批判性思維直到21世紀初才引入進來,成為一種理論認識。由于人們長期對“批判”一詞的誤解,認為批判性思維就是否定的消極的思維。在教學實踐中,很多教師的教育理念仍很傳統,仍然是以知識的權威者自居,不容許學生對其所教知識的真實性和價值性等問題采取質疑的態度。因此,我國學生一直缺乏批判性思維,不太善于積極、獨立地批判性思考。
近些年來,批判性思維在語言教學里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漢語文教學、英語教學以及對外漢語教學都在探討和嘗試如何在語言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很探索和研究表明“語言知識的學習與批判性思維培養相互促進”[3],可是,在國內的少數民族漢語教學還是一片沉寂。
二、少數民族漢語教學的概況
我國歷史源遠流長,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華民族地大物博,擁有五十六個民族。除了漢族以外,我國還有五十五個少數民族,比如回族、藏族、蒙古族、維吾爾族、滿族、壯族、哈薩克族、苗族、彝族、朝鮮族等。為了促進各民族的溝通和交流,我國需要大力推動少數民族學習漢語,讓廣大少數民族不僅要掌握一種語言工具,而且要讓少數民族了解漢族文化,融合各自民族的優點,讓自己民族更獨具個性。一直以來,對少數民族開展漢語教學這一個學科沒有統一規范的名稱,常被人們稱呼為“漢語教學”、“少數民族漢語教學”、“對少數民族學生的漢語教學”等[4]。從字面上理解,少數民族漢語的教學對象是在我國國內的少數民族,也就是說除了漢族以外,母語為非漢語的少數民族。與對外漢語教學一樣,少數民族漢語教學也是一種第二語言教學,套用“對外漢語教學”名稱,將該學科命名為“對少數民族漢語教學”[5]。
趙金銘在《對外漢語研究的基本框架》一文中指出:“作為一門學科,對外漢語教學的理論基礎是語言學(包括心理語言學、社會語言學、人類語言學)理論、心理學理論、教育學理論,從根本上說,它是一門新興的邊緣交叉學科”。由于國內少數民族和國外漢語學習者在國情、地域、文化及心理上有著很大的不同,隨著少數民族漢語教學的日益普及,對少數民族漢語教學也日漸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綜合性邊緣學科。
在中國普遍缺乏批判性思維傳統和意識的情況下,在當前國際競爭激烈和國內創新精神亟待提升的背景下,對少數民族漢語教學更應該積極探索,開創教學改革的新思路。
三、批判性思維應該成為少數民族漢語教學的基本要求
新課程改革提出的漢語教學的基本教學理念是既重視漢語的基礎、基本技能的培養,“提高學生的人文科技素質,培養負責任的公民,幫助學生形成國家觀念,具備應有的道德價值觀”[6]。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室不是對學生進行訓練的場所,而是引導學生發展的場所;教室不只是傳授知識的場所,而更應該是探究知識的場所;教室不是教師教學行為模式化運作的場所,而是教師教育教學智慧充分展現的場所”[6]。在傳統教學觀念里,教師是知識的權威者,教師傳授的內容都是不受質疑的金科玉律。因此,傳統少數民族漢語教學模式,過于注重語音語法等漢語知識的講授,學生總是在努力地死記硬背,嚴重缺乏質疑和創新精神,批判性思維意識和能力都沒有得到發展。非但漢語學得只是皮毛,無法進行符合邏輯、條理清楚的深入交流,而且思維片面狹隘,在當今國際國內復雜的維穩形勢下,面對社會及網絡上的鋪天蓋地的信息時往往辨識不清,應對失當。
針對這種傳統的少數民族漢語教學模式,我們需要提出教學改革,采取全新的教學理念,積極培養少數民族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讓學生在扎實掌握有效漢語水平的同時,也能養成批判性思維的精神和習慣。要培養少數民族學生具有批判性思維,這樣的漢語教學需要哪些基本要求?總的來說,需要下面四個方面的要求,分別是學生要求、教師要求、課堂要求、評價系統的要求。
1.教師要求
要培養少數民族學生具有批判性思維,那么,我們需要對漢語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漢語教師需要自己擁有批判性思維精神和技能,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和楷模。廣大少數民族漢語教師要不斷更新教育教學理念,不僅需要完善漢語基本功,而且需要加強對和批判性思維有關的知識信息的檢索和學習,提高自己的批判性思維精神和能力。其次,漢語教師需要掌握新的教學法,特別是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積極引導學生的質疑精神。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善于以問題為中心,帶領學生采取研究性學習法、任務學習法,在學習活動中能夠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最后,漢語教師要重視對存在思維邏輯錯誤的語句和語段的評講,引導學生思考、分析和判斷,不僅加深了語言點的理解,也不斷地提高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2.學生要求
漢語教學要重視培養少數民族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一要讓學生懂得謙虛、實事求是,敢于提出問題,不要不懂裝懂,不求甚解。二要培養崇尚真知,追求真理之精神,學會獨立思考、理性思考。三要學會反思,經常對自己和別人的各種觀點信念進行反芻咀嚼,要學會平等對待自己和別人。四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恒。不輕易放棄提高思維能力的要求。只要學生樂于思考,思想開放,大膽質疑,縝密分析,誠實反思,相信一定會體會到批判性思維的益處和樂趣,也會增強學習的興趣和效果[7]。
3.課堂要求
要培養學生具有批判性思維,我們教師需要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敢于批判,能夠對問題提出質疑。因此,漢語教師在漢語課堂上,需要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在自由、開放的課堂氛圍中,學生能夠輕松自由地與教師進行溝通和交流,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敢于主動地對教材內容提出自己的觀點與看法。與此同時,漢語教師要有意識地設計具有引導性的課堂學習活動,在課堂上需要提高情景學習的真實性,在有效利用教材的同時,更要緊密聯系實際生活,鼓勵學生主動思考生活學習中的實際問題,探討社會熱點及有爭議的問題。透過這些活動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反思能力。
4.評價系統的要求
一般來說,傳統評價系統就是采取標準答案給學生打分,根據學習成績,我們教師把學生簡單地分為優、良、中、差。這種評價系統必然束縛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發展,因此,我們需要提出更科學合理的評價要求,比如增加主觀題的含量和平時自主學習成績的比例。
批判性思維就是要求學生具有多角度思考能力,敢于反對權威,樹立獨特的創新觀點。過多的客觀題目,用標準答案來評價學生的能力是有點偏頗,欠缺全面性。因此,我們需要設計多點主觀題目,只要能夠用所學的語言知識,自圓其說就可以,不限定統一的標準答案。
批判性思維是一種反思行為,需要長期時間的歷練,無法靠一兩次的考核就能體現。因此,評價系統不僅參考要期末考試成績,更需要加入平時學習成績。平時成績的考核,主要包括學習態度、學習過程的完整度及是否樂于運用批判性思維進行思考等等方面。
總而言之,要培養少數民族學生具有批判性思維,漢語教學需要做到學生、教師、課堂、評價系統等四個方面的要求。而且,針對不同學生的性格特點,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與策略,做到因材施教,讓廣大少數民族學生的漢語水平獲得極大提高,也能夠養成批判性思維習慣。
參考文獻:
[1]董毓.批判性思維三大誤解辨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2(11):64-70.
[2]劉儒德.論批判性思維的意義和內涵[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2000(1):56-61.
[3]葉淑斌.論語言教學與培養批判性思維相結合的可行性[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4):144-146.
[4]華錦木.對少數民族漢語教學的學科定位[J].語言與翻譯,2003(4).
[5]楊德明.對少數民族漢語教學的學科性質和特點[J].新疆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04):27.
[6]方曉華.新疆課程改革與漢語教學改革[C]//新疆中小學漢語雙語教學研究論文集.新疆:新疆教育出版社,2008:20-30.
[7]范忠偉.論批判性思維及其在教育中的應用[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04.
[8]鐘啟泉.“批判性思維”及其教學[J].全球教育展望,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