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芳,沈維鳳
摘 要:顧樹森是一位職業教育實踐者,也是一位職業教育理論家。他一生從事教育事業數十載,在實踐中總結了許多職業教育理論指導與實踐方法,為我國近代職業教育的發展做出過重要的貢獻。目前,對顧樹森職業教育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職業教育理論、職業指導理論。
關鍵詞:顧樹森;職業教育;職業教育思想
中圖分類號:G65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12-0174-02
顧樹森,江蘇嘉定人,幼習四書五經,1904年求學于上海龍門書院,1917年參與由學界泰斗黃炎培主導創立的中華職業教育社,開創中國近現代職業教育的先河。
他一生致力為國家教育事業獻計獻策,其在職業教育領域的貢獻尤為突出。顧樹森先生曾任《中華教育界》編輯主任、中華職業學校首任校長、在國家教育行政部門也曾擔任重要職務。這些職務為顧樹森扎根我國職業教育事業提供了平臺。為了辦好我國的職業教育,他也曾辦學校、擬章程、做學問、教書育人、訪學海外。顧樹森是一位教育實踐者,更是一位教育理論家。他一生中編寫、編譯的教育著作二十余篇,其中關于職業教育的著作約十篇。顧樹森投身職業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發表了一系列發展職業教育的文章,此類文章大部分發表于《中國教育界》和《教育與職業》。
整理分析現階段關于顧樹森職業教育思想的研究數量與質量、內容與深度,能夠幫助人們更全面、客觀、科學地概括顧樹森的職業教育思想,進一步豐富我國近代職業教育思想的內涵,并將為我國現代職業教育理論和實踐的發展提供一定的借鑒。
一、研究基礎
縱觀我國的職業教育發展史,民國時期是頗受人們關注的一個重要歷史階段。民國時期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受到一大批學者的關注,這對顧樹森職業教育思想的研究是有利的。陸勇在《民國時期顧樹森的職業教育思想與實踐》中指出,顧樹森積極投身于職業教育思想的洪流之中[1],其“職業教育救國”的理想受到當時社會大眾的普遍認同。這就為顧樹森進一步開展職業教育活動、探索職業教育的改革奠定了現實基礎。
顧樹森職業教育思想注重用實踐來檢驗理論的準確性。早在中華職業教育社尚未成立之時,職業指導問題的研究就已經進入顧樹森的視野。謝長法在《中國職業教育史》中提及:顧樹森認為職業指導的先決問題在于職業心理測試[2],于是1924年他在德國考察期間特地參觀了當時漢堡大學頗具盛名的職業心理測驗室,并于1928年3月在《教育雜志》上發表了《職業指導與職業教育心理測驗》。可見,顧樹森潛心于職業教育的研究,事必躬親地去論證職業教育理論的科學性、合理性。
通常認為,“職業精神是與人們的職業活動緊密聯系、具有自身職業特征的精神”[3]。教育者的職業精神奠定顧樹森一生職業教育理論與實踐的基調。顧樹森的一生是為教育奔走的一生,其職業生涯中不乏為職業教育做貢獻的歷史痕跡。胡穎穎所寫的《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記蘇州大學已故教授顧樹森》[4]中介紹了顧樹森近六十年的教育生涯,頌揚了顧樹森的教育精神。六十年的時間里,顧樹森將畢生精力獻給了祖國的教育事業,他積極投身到職業教育辦學中,為職業教育發展獻計獻策,并遠赴歐洲學習西方的職業教育思想,形成了一系列職業教育理論與實踐成果。
鑒于此,筆者認為我們有必要總結顧樹森職業教育思想的研究現狀,分析日后研究的重點和難點,為人們對顧樹森職業教育思想進行進一步研究提供一些借鑒。
二、研究現狀
顧樹森所處的時代及其當時的教育現狀是其職業教育思想產生的土壤,他的價值觀、職業觀是其職業教育思想發展的支撐,其職業生涯是其職業教育思想成形的過程。顧樹森職業教育思想包含其基本職業教育觀點與看法,發展職業教育的思路與建議,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一系列影響職業教育發展的舉措。
目前,顧樹森職業教育思想的研究開始引起學術界的重視,涌現出一批專門研究顧樹森及其職業教育思想的學者,并形成了一些初具規模的研究成果。這些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顧樹森的“職業教育”理論的淺析;顧樹森職業指導理論的研究;顧樹森職業教育思想的評鑒。
(一)淺析顧樹森的“職業教育”理論
顧樹森的“職業教育”觀,是其職業教育思想中的核心內容。主要包括:顧樹森對職業教育內涵的界定;顧樹森對職業教育目的的認識;顧樹森對職業教育實施和改進的建議;其對職業教育與實業教育關系的解讀。
1.職業教育的內涵。顧樹森對職業教育有相對完整的認識過程[5]:其對職業教育內涵的認識,建立在其將職業教育與實業教育、普通教育的兩次比較的基礎上。顧樹森提出廣義的職業教育范圍過大,凡是具有職業性質的教育類型沒有不能被稱為職業教育的,他提出的職業教育才能為不能升學的子弟謀生做準備。因此:“今之所謂職業教育者,乃指程度較低者而言,是狹義而非廣義也”。另外,針對當時社會普遍對職業教育存在著質疑和爭論的狀況,顧樹森曾多次對職業教育的內涵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論述和演說。
陸勇強調,顧樹森明確職業教育內涵和目的是實踐職業教育首要的任務。羅銀科、曲鐵華指出,盡管近代學者對于當時的職業教育內涵的理解莫衷一是,但是顧樹森等人的“中下”職業教育觀是主流思想。謝長法也提出,顧樹森等人及時站出來為社會大眾傳道、解惑,這對塑造良好的職業教育學術風氣是很有幫助的。此外,羅銀科等人還通過展示顧樹森在《教育與職業》雜志上的大量作品,總結其在職業教育內涵探索方面的貢獻。
2.職業教育的目的。顧樹森提出,職業教育的目的主要有二:一是“發達其關于職業上知識技能之基礎,以為適應于謀生之準備”;二是“更進而圖職業得到之陶冶,以增進社會國家之幸福”。概而言之,顧樹森認為職業教育的主要目的不外乎為個人謀生、為國家培養合法公民。
有學者評價:顧樹森和俞子夷等人是從培養合格公民的角度倡導職業教育。白媛媛通過引用顧樹森關于職業教育目的的表述,論證顧樹森認為職業教育是培養人的勞動習慣以做職業之準備并不是最大的目標,培養對國家有用的公民才是職業教育最大的責任。謝長法指出:顧樹森是從個人身心和社會國家方面闡述職業教育的目的。陸勇等人也總結顧樹森的職業教育目的觀,是不僅為謀生做準備,還要培養公民良好的品行及道德。
3.實施職業教育的途徑和方法。顧樹森說,“職業教育的范圍,很是廣大,種類又是繁復,其關系于各方面,尤為重要”,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進一步提出:“不欲施行職業教育則已,欲施行職業教育,必先自調查入手”;“欲舉行職業教育,養成師資,實為最先最重要之問題”。在他看來,范圍廣、種類多且關系到國家、個人等方方面面,這就決定了職業教育的施行不可輕易促成。職業教育的施行應當從調查入手,并將培養師資放在實施職業教育最首要的位置。
尹艷秋在研究顧樹森職業教育實踐的過程中,評價顧樹森在中華職業學校增設琺瑯科培養此項專業的人才,是“教育上為中國增加生產”的創始之舉。陸勇在論述顧樹森對職業教育實施方法的觀點時,注意到調查和培養師資問題是其中主要的亮點。事實上,顧樹森在提出職業教育實施方法的同時,還積極投身到職業教育的辦學實踐中。李霞認為,顧樹森對職業補習學校編制辦法的介紹,引起知識界的人士對職業補習學校編制的重視。
(二)研究顧樹森的職業指導理論
有學者指出,在顧樹森先生豐富的人生經歷中,教育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部分。職業教育思想是顧樹森教育思想中體系較為完整、影響力較大的部分。而研究顧樹森的職業教育思想,其職業指導理論又是人們關注的重點之一。對顧樹森職業指導理論的研究主要側重于西方職業指導理論的引薦、中國職業指導理論的構建這兩個方面。
1.引介西方職業指導理論。顧樹森是我國最早認識到職業指導在西方教育發展中重要作用的教育家之一。早在1917年,人們對職業教育心存疑惑之時,他就在《德美英法四國職業教育之實況》中開始宣傳西方國家職業指導的發展狀況,并建議人們重視發展職業教育。1922年,中華職教社委托其奔赴歐洲,考察西方的職業教育事業。他游歷歐洲許多國家,參觀當地教育機構和職業學校、走訪職業教育名師、專家,歸國后將考察所得材料編寫成“歐游叢刊”(共七集)。其中,三集職業指導是重要的組成部分。
謝長法在對職業指導近代化的研究中,充分肯定顧樹森等人赴歐美一些職業指導發達國家考察職業教育和職業指導現狀的有效性。金兵在統計對近代中國職業指導產生過重大影響的人物時也肯定了顧樹森的地位。
2.構建中國職業指導理論。顧樹森在《德美英法四國職業教育之實況》中提及:歐美職業指導發達國家,都非常注重對小學生進行職業陶冶。對比我國當時的狀況,顧樹森感慨道:“以歐美工藝之進步,實業之發達,而猶注重職業教育若是,獨于我國處今日之情形,而反視之漠然,毫不加意,不亦可怪已夫”。顧樹森深感職業指導對職業教育的重要性,呼吁社會大眾重視職業指導以發展中國的職業教育。
李興軍在研究中稱,民國時期職業指導研究的繁榮局面得益于顧樹森等人的理論探索。謝長法認同小學陶冶是職業指導的開端,并充分肯定顧樹森在小學職業陶冶研究方面的成果。顧樹森主張小學陶冶、建議設立職業指導組織機構、重視職業心理測試等思想,在職業指導領域的研究是具有前瞻性和合理性。陸勇認為,在職業指導的諸多問題中,顧樹森非常重視擔任職業指導的人選。一方面,這個人選必須了解職業界的復雜形勢;另一方面,必須了解學生的個性狀況并調查學生是否適應其所認同的職業。
參考文獻:
[1]陸勇.民國時期顧樹森的職業教育思想與實踐[J].江蘇社會科學,2010(S1).
[2]謝長法.中國職業教育史[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1.
[3]陳浩,王宏凱.職業精神[M].北京: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2010.
[4]胡穎穎.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記蘇州大學已故教授顧樹森[J].蘇州教育論壇,2008(4).
[5]顧樹森.德美英法四國職業教育[M].上海:中華書局,19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