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小型大學出版社是大學出版社的主體,而來自大出版集團、民營書企的競爭,使中小型大學出版社步履維艱,如何選擇發展之路是中小型大學出版社亟須解決的難題。文章結合當前中小型大學出版社所處的環境和特點指出,中小型大學出版社走多元化發展之路的必要性,并就多元化發展戰略和應注意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中小型大學出版社;多元化發展;思考;戰略
[作者簡介]劉靜,中國石油大學出版社。
大學出版社中,就規模而言,有70%以上都為中小型出版社,而改制后的中小型大學出版社面臨的壓力更大。比如,大出版社或大出版集團利用自身資源和人才優勢,在教材和教輔建設上做得大而全、細而精,幾乎沒有給中小型大學出版社留下發展空間。在重壓之下,中小型大學出版社不能止步,而要更新觀念,轉變發展模式,實施新的發展戰略。
一、什么是多元化戰略?
多元化戰略又稱多角化戰略,是指企業同時經營兩種以上基本經濟用途不同的產品或服務的一種發展戰略。多元化戰略是相對企業專業化經營而言的,其內容包括:產品的多元化、市場的多元化、投資區域的多元化和資本的多元化。
國外一些大型出版企業早已成功實施多元化發展。比如,貝塔斯曼集團的業務覆蓋書刊出版、電視、廣播、電子商務、線上增值服務等眾多業務領域,成員包括生產圖書的蘭登書屋、出版雜志的古納亞爾公司等。又如,培生集團把自己的經營范圍擴展至文化產業、金融、旅游和房地產等諸多領域。在我國出版社轉企改制后,一些出版社也在多元化發展方面取得了成功,如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安徽出版集團、鳳凰出版傳媒集團等。
二、多元化發展的必備條件
多元化發展是出版企業做大做強的現實選擇。多元化發展可以助推出版企業尋找新發展空間,形成經濟增長點,并且可以與相關行業進行資源共享,實現利潤的最大化。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中小型大學出版社都可以進行多元化發展,在一些大的出版社和出版集團爭相進行多元化發展的時候,中小型大學出版社首先要“看清”自己,謹慎而行。那么,多元化發展應該具備哪些條件呢?
1. 具有核心競爭力,有一定的資源優勢
核心競爭力具有不可替代性,也就是一個出版企業在市場上最有價值的產品和服務。只有具備了一定的核心競爭力,才能具有充足的優勢資源,才能形成優勢明顯的主營業務,才能夠滿足出版社在發展新領域時對資源的不斷需求。比如,廣西師范大學報刊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在桂林掛牌成立,就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以主業優勢為中心探索多元化發展的一大重要舉措。
2. 有配套的資金、人才
資金、人才是影響出版企業進行多元化發展的重要因素。如果沒有一定的資金和人才資源,盲目進行多元化的發展戰略,會使原本規模不大的出版企業陷入困境。當資金和人才都具備之后,應進行積極嘗試。比如,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在多年從事外語圖書出版的基礎上,不僅在廣大讀者中形成了口碑和品牌,而且積累了豐富的人才資源,其兒童發展中心推出的《布奇樂樂園》就是多元化發展的一個典范。
3. 深知自身發展階段,能夠審時度勢
何時進行多元化發展嘗試?進行多元化發展嘗試的切入點在哪里?回答好這些問題的關鍵,首先是深知自身所處的發展階段。主業的各個分項目所處的發展階段,生命周期如何?編輯團隊的結構和發展情況如何等。其次是出版企業要關注國家相關的文化政策,審時度勢,洞察進行多元化發展的先機。國家“十二五”規劃中指出,將推進文化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文化創意、影視制作、出版發行、印刷復制、演藝娛樂、數字內容和動漫等七大重點文化產業。如果能緊跟政策,分析政策,不僅能夠減少出版企業進行多元化發展的阻力,而且還會為多元化發展帶來助力。
三、多元化發展的戰略選擇
筆者查閱相關資料,大部分專家學者提出了出版企業多元化發展的三種模式:一是采取橫向多元化模式,經營報紙、期刊、廣播電視、數字多媒體等。二是采取縱向多元化模式,經營紙張、印刷、倉儲、物流等。三是采取同心多元化經營模式,經營培訓、教育、廣告、旅游、軟件開發、法律服務、行業咨詢等。
選擇哪種多元化的發展戰略模式,關鍵是依據自身和學校的優勢。目前,大型出版集團紛紛采取多元化的發展路徑,它們主業突出、輔業強勁,有的在輔業上走得更遠。但是,中小型大學出版社自身的實力和資源與實力雄厚的出版集團相距甚遠,不可能進行跨行業、跨領域的發展,也不可能走兼并、重組、并購的道路。因此,中小型大學出版社應從出版社自身的定位和環境出發,轉變觀念,嘗試與自身資源密切相關的多元化發展戰略,迅速發展壯大,形成具有中小型大學出版社特色的發展之路。
1. 立足圖書出版,嘗試合作出版
中小型大學出版社不僅實力有限,而且還受到大型出版集團的擠壓,在夾縫中險中求生,實力弱小,如果再單打獨斗,可能會更快地走向深淵。中小型大學出版社應以圖書出版為主業,積極尋求外部資源,嘗試合作。比如,出版社之間的橫向合作,出版上下游之間的縱向合作,與高校、科研院所、政府機構等出版資源的合作,與專業領域相近行業的合作,與境外的出版或教育機構的合作,與民營書企的合作等。其中,拓展與民營書企的合作是一種積極的富有活力的形式。中小型大學出版社可以嘗試在大眾出版和教育出版領域與民營書企合作,借助民營書企敏銳的市場意識、優秀的出版創意、精細的成本核算、靈活的市場運作方式,在項目合作方面有所突圍。
2. 立足服務教育,嘗試特色教育培訓
服務教育、教學和科研,是大學出版社建社之初的定位,也是大學出版社多年來發展的主要方向,更是目前選題資源的核心。因此,中小型大學出版社應立足教育,結合目前國內的教育形式和市場需求,在教育培訓方面進行嘗試。比如,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和日本最大的個性化教育機構——“株式會社拓人”合資成立“上海師華拓人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主要運用ETS、PCS、CMT三大系統,通過對學生的心理環境測試、學力環境測試、適配教師的測試為每一個不同個性的學生量身訂制適合他們的個性化助讀教材。
3. 立足服務教學,嘗試數字化發展
如今出版社提供給學生和教師的不僅僅是教材,各家出版社互相競爭的也不是教材本身,而是教材后期的服務建設,即為教學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平臺。因此,中小型大學出版社可以在已有教材和學術品牌的基礎上,建立數字化教學服務平臺,嘗試以數字出版為創新的多元化發展策略。比如,清華大學出版社的數字出版門戶網站——文泉書局,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以主業為資源,開展多元化經營,成立“中國建筑出版在線”網絡平臺,銷售電子書、培訓視頻等音像類培訓教材。
四、多元化發展中應注意的問題
1. 協調好主業與多元化
主業是中小型大學出版社的基礎和支柱,而多元化是在基礎和支柱庇護下搭建的支架。主業是中小型大學出版社做強的基礎和關鍵,多元化是出版社做大的手段。主業是進行多元化嘗試的基礎和保障,而多元化發展又會促進主業的發展,為主業向更高層次發展提供支持。發展多元化是對出版社的要求,但不能因為多元化而忽視主業的持續發展。因此,處理好主業和多元化發展之間的關系,建立起兩者之間的和諧構架,是中小型大學出版社健康發展的關鍵。
2. 多元化不等于“面面俱到”
立體經營,多元化發展,做大做強,是各中小型大學出版社的共識。但是,多元化不等于“面面俱到”,不分行業、不分領域,采取“天女散花”式的發展。過多的隨機性、投機性和不確定性增大了失敗的幾率,還會拖累主業,削弱核心競爭力,使出版社陷入危機。多元化發展對任何一家出版社來說,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以復制,只有從自身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在科學預測的基礎上,圍繞主業相機而動、擇機而行。
面對挑戰和復雜的競爭環境,如何尋找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成為中小型大學社的當務之急。發展、改革是企業生存的唯一出路,中小型大學出版社既不能盲目跟從,也不能停滯不前。要抓住國家“十二五”期間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大好時機,在做好主業的基礎上,積累資金、人才等資源,培育核心競爭力,結合自身和學校的優勢資源,選擇合適的多元化發展模式,直面市場,勇敢地自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