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珍
記得放假前夕,我激動萬分,終于可以擺脫這繁重的工作,我坐在電腦旁,不知怎么竟然有些百無聊賴,這五天我都做什么了,吃飯、睡覺、看電視、收拾家務……當這些都就緒之后,卻有些手足無措。打開電腦上網,竟然不知不覺第一個打開了我和孩子們共建的班級博客,熟悉的音樂,熟悉的文章,熟悉的照片,還有那一句句真誠關切的留言。“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我的孩子們,你們還好嗎”?
我是2013年暑假之后接手的這個五(6)班,記得那天是我的第一節語文課,我有些惴惴不安,以前的語文老師年輕高大帥氣,而我——學生能接受我嗎?能接受我這位老氣橫秋的“大娘”級別的老師嗎?會不會趴倒一大片以對我抗拒?會不會偏著腦袋以對我不屑,會不會……我想了很多,但是箭在弦上,不能不發,這是我的工作,我必須面對種種的“不測”。
那節課,我特意給自己準備了一身自己認為還比較新潮的衣服,特意準備了一大長串激情洋溢的開場白,更甚至我對著鏡子給自己設計了幾個比較可愛的表情,以努力向他們走得近一些,呵呵呵呵呵……
上課鈴響了,我忐忑不安地走進教室,習慣性地師生問候。“老師,您辛苦了”,六十幾號人的聲音那么清脆,那么洪亮,我意想中的不是這樣的,該是孩子們用奇怪的眼睛望著我,竊竊私語,該是眼神中充滿失望,怎么來了一位老太太?沒有,沒有,沒有一點這樣的跡象。站在講臺上,我看到了臺下一雙雙熱情誠摯的眼睛,一張張真誠熱情的臉龐,做了二十年教師的我,竟然禁不住眼睛濕潤了。我一時竟忘記了自己該回答:“同學們好。”我竟然忘記了自己那段熱情洋溢的開場白,良久,我竟然脫口而出的只有一句話:“我愿意用我的真誠和大家一起學習進步!”緊接著,我聽到了一陣熱烈的掌聲!后來,在一次作業中,里面竟夾著這樣一張紙條:“老師,沒想到,您和我一樣,竟然會感動得稀里嘩啦。”呵呵,讀著這短短的幾個小字,我不禁自己偷偷地笑了起來。
是呀,那段準備已久的開場白現在看起來是那么刻板,那么高調,而簡單的一句發自內心的交流,卻給了孩子們一個熱烈的擁抱!
我的孩子們——我愛你們!
我們相處的日子開始了。第一次寫作文,我們寫的是《歡樂一家親》,為了能讀到真實的文章,我告訴孩子們:“寫己所想,真誠說話”。批閱中,竟然讀到了這樣一段話:“生活,一把透著寒意的殺豬刀。刀刃的余光不斷傾斜,留下的是遍體鱗傷,還有永遠都不會絕跡的對生活的咆哮。駐足,強忍住它帶來的種種,無以怨告,直至麻木。在這布滿血絲的空間里煎熬時間,魂魄般游離在反反復復的求學路上。在地獄中接受烈火的炙烤,耳畔號叫著魔鬼的陰險。一層一層剝落,喧囂之后,是獨自寂寞的可怕,可驚,可悲。逃不過時間的追打,深紅的烙印出賣了無窮復雜而又不失具象的情感,求學的新鮮感和好奇感被時間埋沒,永不生根發芽,即便想,也被曬干,被飄走,被遺忘在某個不為人知的角落——”,讀著這篇文章,我倒吸了一口涼氣,天哪,孩子們的內心世界太可怕了,生活,我們的學習生活在他們眼中就是這般色彩嗎?長此下去,這個孩子將會怎樣去面對今后如此的道路,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課余時間,我多方面了解了他的情況,后面的評語足足寫了一張——“今天,我欣賞到了你細膩的文筆,語言犀利,思維敏捷!只是我很擔心,如果心靈中每天背負著這個重荷,那么生活中做的任何事情都會很沉重;如果懷著感恩與憧憬生活,那么每一天都是快樂的。上天如果給予一個人太多,那么這個人這一輩子就會失去品嘗艱辛后的快樂!”第二天語文課,我竟然意外地發現,她高高地抬起了頭,臉上綻放出了笑容,那是發自內心的,我放心了。之后的日子里,聽到了課間她的笑聲,聽到了課堂上她的精彩發言,讀到了一篇篇美麗的文字,現在,她擔任了我的課代表,我們相處得很默契!——我終于可以放心了!
今天照例課堂聽寫,課后,我把幾位聽寫出錯較多的孩子請到了辦公室。他——聽寫很糟糕,背了一個早讀的基礎知識居然錯字連篇,我真得氣急了,“我得……,我得……”,種種的憤怒都要爆發出來。課堂上,我狠狠地點名批評了他,“下課后,跟我到辦公室”,我禁不住厲聲喝道。他戰戰兢兢地跟在我的后面,“老師,對不起,早讀我沒有專心背,我一定好好補上。”他,滿面流涕,臉漲得通紅,不知怎么,我竟然感覺到很心疼,我反復地自問自己:“假如站在眼前的是我自己的孩子,我會怎么做?他們同樣都是孩子!”
“知錯就改,善莫大焉”,“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我自愧自己不是君子,我只是覺得我應該給孩子一次補過的機會,給孩子一個希望,為我們的每一位孩子系上一個美麗的蝴蝶結,讓他們找到改正的勇氣和動力!
這是一位孩子在犯錯之后的反思中的幾句話:“不瞞老師說,前段時間的確有些事情困擾著我,壓力很大,昨天聽了您的談話,我想了很多,心中的結已經打開了,心中的輕浮也蕩然無存了,今后我一定好好學習。我懂得了——輕浮,自己是要付出代價的!”
孩子們是年輕的,孩子們的內心世界是可以改變的,孩子們處在一個可塑性的時代。或許孩子的認錯只是曇花一現,或許有些孩子還會寫第二次檢討,第三次檢討……他們畢竟是一個青春正茂的孩子,但是,一次殘酷的訓斥可能會讓孩子心靈的窗戶永遠關閉,而我們的一次原諒,一次微笑,至少會給他們一次希望,孩子的成長不就是在一次次的希望中逐漸成長起來的嘛,當他們日益成熟之后,他們就能夠自己走路了!只要我們的努力能夠讓他們不再犯同樣的錯誤,就是我們的成功!
此時,我不禁想起以前的一位學生趙英杰,現在的她已經工作了。每逢節日,她都要給我發一條信息祝福我“節日快樂”。2013年教師節,她一連發了兩條信息,內容很長,而我竟在忙碌中忘記了給她回短信,第三天,我又收到了她的信息:“老師,我等待您的消息等了兩天,我多么希望能收到您的消息,您還好嗎?”我頓時感覺到很慚愧,很驚訝,想不到,想不到我的一條短信對于一個孩子來說竟然是那么重要,或許短短的一句話就是她的一個世界。帶她所在的這個班時我建立了班級博客,她后來寫了一篇文章,發在了我們的班級博客上,那里面回憶了我們相處的點點滴滴,真的沒有想到,她記得如此清楚,甚至那次感冒到辦公室接水喝!要知道,她的學習成績在當時是很不理想的。2013年教師節,曾經的畢業生程玉琦,給我發來一條信息:“老師,祝您教師節快樂!”這是初中畢業已經三年的學生,我激動地給她回了消息:“謝謝你,在外好好照顧自己。”“老師,您的叮囑我記住了,您像媽媽一樣嘮叨,呵呵呵”,讀著這樣的短信,怎能不心生波瀾!
我付出了一片綠葉,我的孩子們,你們卻給了我一個春天。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短短的一句話曾經讓我把本來樸實的講臺看得很高,閱歷豐富,對教材的鉆研爛熟于心,曾經是我驕傲的資本,但是現在的時代不再是魯迅先生筆下“三味書屋”的時代,不再是宋濂筆下的“先達”的時期,隨著改革,隨著發展,我漸漸明白了:一個孩子就是一個家庭,甚至是三代人的希望,這個社會很豐富,孩子們會做的我未必會做,孩子們能懂的我未必能懂,我不能是權威,我不能再用“你必須這樣做”的強硬來逼迫學生,不是不能,是我不夠資格,因為我所謂的“權威”,孩子們未必真正接受,孩子們未必喜歡,如果不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那么一切的教育付出都是蒼白無力的!
回首過去,竟然越發的慚愧了,慚愧自己曾經犯下的過錯,慚愧自己曾經的沖動,“教師”的內涵竟然如此深厚!今天所發生的,或許只是流年逝去里的一朵,但是隨著時間的綿延,會在思緒里蔓延,然后再慢慢沉淀,我所能做的唯有用自己的拙筆給這些逝去的流年系上蝴蝶的印記,那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
(作者單位 山東省濟南市平陰縣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