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剛
【摘 要】職高階段的體育教學是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目標的重要環節,也是通過系統教學來引導學生增強體育健身的興趣,逐步發展為體育的良好認識,以養成體育鍛煉的好習慣。
【關鍵詞】職高體育教學 課程改革 選擇式教學 終身體育
體育課程教學是職業高中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結合職高培養目標需要,增強學生體育素養的有效渠道。在當前職高體育教學實踐中,由于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對于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相脫離現象依然存在,教學手段單一,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特別是女生多表現出不愿上體育課的傾向。為此,改進職高體育教學模式,從職高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來全面貫徹素質教育,增強學生的體育興趣,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全面提升,更需要從職高教學模式的創新和選擇性教學上來展開探討。
一、選擇性教學概述及特點
流行于日本的“快樂體育”是選擇性教學的最初形式,也是獲得較高評價的一種教學方式。職高體育教學目標將育人作為出發點和歸屬,更體現了從教學實踐中來強化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注重以情感教學來促進育體與育心的融合,以增強學生的個性化教育。為此,在課堂教學實施中,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從現有的訓練場地和設施上,通過構建興趣課堂來促進學生對體育教學的熱愛,教師要在課堂教學環境營造中發揮積極作用,轉變教學思路,從訓練方法和運動技巧上來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和講解,以獲得啟發式教學的目的。一方面要體現“健康第一”的教學思路,從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來推進體育運動的發展;另一方面從激發學生的興趣入手,讓學生增強終身體育意識;再者對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強調,建立以生為本的發展觀;最后是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從學生的不同基礎和需求上來制定體育教學任務,確保學生能夠從中受益。職高院校學生由于文化知識相對不足,特別是在就業壓力下,學生的體育課程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在職高階段開展以技能培養為主的綜合能力教育,通過身體鍛煉來促進學生的素質教育,并結合不同專業學生的特點,科學的運用有效的鍛煉方法,在既有教材大綱上不斷深入挖掘體育教學任務,以更好地促進學生能夠從體育教學中獲得應有的鍛煉和提升,增強對體育教學的興趣,增強體質,適應社會。選擇性課題將人的個性和能力進行了專門分析,并從人與社會的協調發展中來推進人的綜合素質的提升,更有助于激發學生的體育熱情。
二、職高體育與選擇式教學
選擇授課是選擇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職高體育不僅限于選擇授課, 還應探討多層次的選擇式教學,因為對職高生來說,除了培養其適應社會的個性外, 還應使其身體機能更適應于專業技能的學習和掌握。
(一)結合學生專業特點來構建體育教學內容
恩格斯曾說:“勞動的分工使一切受它影響的人變成殘疾,使一部分肌肉發達,而其他部分肌肉萎縮”。對于職高階段不同專業的學生來說,同樣具有勞動分工的特點。如文秘專業、會計專業的學生側重于長期的坐或站,其腰腹及下肢持久性好,小腦平衡能力強,而其心腦血管和運動器官相對機能較差,因此對于體育教學內容上,應該結合學科特點實際,從教學內容上進行選擇,以增強學生的體質鍛煉需要,如增加室外運動,以跑步、武術、球類運動來改善靜坐對身體的影響;而對于家電維修、建筑工程專業以及烹飪專業的學生,其呼吸功能是關鍵,多安排一些靜力平衡、形體練習、耐力跑步等內容;而對于側重于身體一側的崗位,多安排另一側的活動,對于經常站立的,可以多做一些上肢運動,由此來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全面協調發展。
(二)選擇式體育教學的實用性
體育教學重在實用,合理的運動量是對身體有益的,而運動量過大則有礙于身體的健康。對于職高學生體育教學來說,更應該從體育內容和體育方式的實用性上來推進,注重體育項目的選擇和搭配,講究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才能更好地發揮體育運動對健康的需要。職高生體育教學除傳授知識和提高運動技術水平外,更應重視傳授科學實用的鍛煉方法,使其提高自我鍛煉、自我修養的能力,有目的地進行終身體育教育。即使走進工作崗位,也能夠從體育鍛煉中靈活運用多種方式來強化體質,養成良好的鍛煉身體的習慣。
三、職高體育的教學模式創新
體育課堂教學創新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對于職高學生來說,其身心發展的關鍵期,尤其需要從體育鍛煉中來充實和完善。體育運動是學校體育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促進學生適應社會需要、養成體質的基礎,選擇式授課方式的開展,對于學生來說能夠更加主動地參與到自己喜歡的運動中去,從運動中來完成學習任務,在學習中獲得健康身體。為此,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從教學的靈活性上來把握教學內容,注重選擇式教學的適用性,對于符合生理運動需要的學生,不能從“放羊式”運動中來滿堂灌,要從科學的組織和多重選擇中來營造豐富的課堂實踐,增強運動的趣味性,促進運動強度和負荷與學生的需求相適應。
四、結語
課外輔導模式作為職高體育教育的有效延伸,在時間和場地寬裕的條件下,通過組織豐富多彩的小型化體育活動,來激發學生的體育熱情,增強體育運動的思想性和藝術性,也提高了學生與“社會”的親和力。如籃球比賽、田徑比賽等活動,既能夠活躍身心,又能夠增強校園活力,適當的野營、登山運動,走進大自然,創新體育運動新模式,促進學生體育與健康的協調發展。總之,對于職高體育教學中鍛煉方法和終身健身意識的培養上,既要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又要從教學評價中來鼓勵學生的積極性,重視學生的參與性,健身性與娛樂性相統一。
【參考文獻】
[1] 張浩. 淺談新課程標準下職高體育教學模式創新[J]. 時代教育,2012(19).
[2] 張朝綱. 貫徹新《課程標準》,創新體育教學方法[J]. 中國校外教育,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