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芳
【摘 要】邱學華的嘗試教學倡導以學生為主體,主張“先練后學先試后講”,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重拾自信,找回學習興趣,激發生活熱情。
【關鍵詞】嘗試教學 職業教育 接受型學習模式
從事中職計算機課教學多年,感觸頗多。職校的培養目標是為社會培養合格的中等技術人才,而從本人多年對職校教學的觀察思考,還存在問題。對此,我們認真分析職業教育現狀,摸索出一套適合中職計算機教學的“嘗試”教學模式。
一、中職生現狀分析
1. 生源分析:中職生源萎縮,招生難,中職已進入無條件入學。生源良莠不齊,有應屆初中畢業生、往屆生、社會無業青年及初中輟學生。學生文化基礎薄弱,沒有奮斗目標,缺少學習動力。2. 家長和學生學習態度分析:進入職業學校的學生多對學習失去信心,到職校純粹是混日子,甚至有家長直言不諱就是讓孩子在職校長身體。3. 家長和學生進職業學校的另一個心聲:在職校能學一技之長。
針對學生的這些情況,我們認為邱學華的嘗試教學,倡導以學生為主體,主張“先練后講、先試后導”,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他們重拾自信,找回學習的興趣,掌握一技之長。
二、確定嘗試教學模式的特點
嘗試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是:在嘗試中享受成功的喜悅,養成積極向上的行為習慣。嘗試教學法最突出的特點:“先練后學、先試后講”。
三、實驗制定嘗試教學常規模式
由嘗試教學理論的實質和“先練后學先試后講”的特點,及職校計算機教學內容的不同,我們總結出適合計算機教學的六步式課堂教學結構:1.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2. 大膽嘗試,熱身練習;3. 點撥提示,自主嘗試;4. 精點細講,老師演示;5. 設置任務,再次嘗試;6. 總結知識,延伸拓展。下面以計算機專業課《圖文混排》一節談談“嘗試”教學的六步設計。
1.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好的開頭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興趣。在《圖文混排》一節中,我開頭創設的情境是聽歌曲《媽媽的愛有多少斤》,激發學生感恩的心,在學生心潮澎湃的時候,明確教學任務是做母親節賀卡。
2. 大膽嘗試,熱身練習:老師先制定好嘗試目標,不過高也不過低。把握好嘗試的度,還要有教師的指導。如《圖文混排》這節課,為了把握好嘗試的度,我先請同學們欣賞母親節賀卡,在欣賞中引導學生分析這些卡片用了哪些知識技能。學生對制作卡片有想法后,讓學生大膽嘗試。
3. 點撥提示,自主嘗試:嘗試成功后學生情緒高漲,此時對學生的嘗試作品點評,如如何設置圖片的格式、環繞方式、位置、顏色、大小、邊框等;如何設置藝術字的環繞方式、位置、顏色、大小等;如何調整文本框、藝術字和圖片的位置、大小、顏色和層次關系等。點評后,學生都會頓悟,感覺再給一次機會,自己的賀卡會做得更美。成功引導學生自主嘗試。
4. 精點細講,老師演示:此環節老師對學生作品點評,通過點評找出學生嘗試中的不足,讓學生熟練掌握本節操作技能,強化學生新技能,同時鼓勵學生再次嘗試。
5. 設置任務,再次嘗試:再次嘗試強化技能。此時給學生分組,讓學生合作學習,在好勝心的驅使下,再次喚起學生的積極性,各組學生合作探究,共同完成任務。學生三次嘗試,鞏固了重點,化解了難點,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6. 總結知識,延伸拓展:本環節強調技能要點,我采用學生總結、老師補充的方法。為了強調難點,有些步驟讓學生再次演示,將本節課的內容向縱深推進。
整個教學設計調動了學生學習興趣,維持了學習動機,在自主嘗試和合作學習中,學生掌握了“圖文混排”的知識技能,體驗了成功的喜悅,培養了合作精神。
四、收集反饋意見,克服“嘗試”教學的難點
“嘗試”教學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了他們的專業技能,但教學中,也有教師要注意的問題:
1. 如何有效激發學生嘗試興趣:教學的每一環節都要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熱情飽滿投入嘗試。開始要精心設計嘗試任務,激發學生的嘗試熱情;嘗試中,教師及時贊揚也是學生產生興趣的催化劑。這些都是我們教學中隨時注意的問題。
2. 精心設計嘗試難度:嘗試任務要給學生信心,還要給學生創新空間。嘗試問題過易會讓學生失去嘗試興趣;嘗試問題過難會讓學生失去嘗試信心。這要求老師備課周全,做到準確把握。也可以采取預案的做法,即在備課時,準備幾個難易不同的“嘗試問題”,還可以考慮在二次嘗試任務中進行難易的調整。也可以分層次教學,對不同的學生給出不同的任務。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嘗試任務,也是一種解決嘗試任務難易不同的有效方法。
3. 重視“嘗試”教學過程評價:嘗試結果固然重要,但解決問題的嘗試過程更重要,要鼓勵學生嘗試到底,不半途而廢。對于學生嘗試的結果要及時評價,哪怕有一點的進步都應給學生肯定,評價應該向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方面傾斜。
4. 根據課程內容,隨時調整課堂環節: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學中,即使一門課的不同章節,內容不同我們采用的教學方法也不同,對于不同學科,更難用固定的模式進行教學。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只要堅持“嘗試”教學的原則,不必每節課都采用固定的模式,要根據實際情況,適時變換。
總之“嘗試”教學法的基本特征為“先練后學,先試后講”。嘗試是創造的前提,嘗試是成功的階梯,讓學生在嘗試中學習。學生自主嘗試,沒有現成答案,沒有思維束縛,學生可以這樣做,也可以那樣試,為學生自我探索留下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