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柯宇
【摘 要】軍校學員心理發展尚未成熟,自我控制和調節能力較弱,單純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心理學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以使心理學來促進思想政治教育達到滿意的疏導效果。
【關鍵詞】心理學 思想政治教育 軍校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多元的思想文化不斷沖擊著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軍校學員的思想也必然受到影響,其價值觀念隨之改變。思想政治教育能夠保持軍校學員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吃苦耐勞、勇于犧牲的大無畏精神。面對日趨復雜的社會形勢,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斷創新教育方法,以確保教育的有效性和持久性。為適應新形勢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必要把心理學引入其中。
一、心理學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應用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軍校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一直以來備受關注。經過長期的經驗積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為軍校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軍校學員的思想不再像以前那么單純,多元思想文化的沖擊使他們的思想越來越復雜。在這種形勢下,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很難滿足培養優秀軍事人才的要求,繼續沿用有可能出現適得其反的效果。任何學科的發展都應與時俱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亦如此,必須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改變。從思想政治教育發展來看,應多吸納相關學科的優秀成果,只有拓展教育視野,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心理現象、行為的學科,可以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通過對軍事學員進行心理學觀察,推測學員的心理動向,從而因人而異地選擇合適的思想教育方法。心理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能夠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心理環境和教育環境,從而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和科學的價值觀念。心理學的運用,實現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經驗型向科學型的轉變。
二、心理學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運用
1.掌握學員的心理特點,因材施教
人的個性特征是指人在長期的生活中固定下來的、穩定的心理特征。比如一個人脾氣暴躁,是因為在與其長期交往中看到了這個人的表現,從而對他產生的評價,這種穩定性在一定時期是相對的。個性心理特征可以是先天的,也可以是后天的,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心理個性。軍校學員有著不同的心理個性,通過他們一定時期的態度和行為表達出來,差異性也更加明顯。如有的人心懷坦蕩,易于交往;有的人為人直爽,敢想敢為;有的人性情急躁,不拘小節;有的人心思縝密,處事不驚。針對不同的性格就要運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只有抓住學員的心理,恰到好處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激發學員的熱情,培養他們學習的信心,對自己的職業發展充滿期望。
2.注重心理疏導與思想政治工作的結合
心理疏導是一項全新的工作,在歐、美、日、韓等國家很早就重視對學生的心理疏導教育,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心理疏導與思想政治工作一樣,也需要一支強有力的教育骨干隊伍來支撐,就目前我國軍校的教育現狀來看,培養政治思想與心理教育兼備的人才更加切實可行。思想政治工作是我軍長期實踐中保存下來的優秀革命傳統,是保持軍校學員優良政治素質的基礎性工作,而心理教育作為輔助手段,一是保持學員健康積極的學習心態;二是促進政治思想工作由經驗型向科學型轉變。軍校應充分利用在心理疏導方面的優勢,以政工干部為主體建立心理疏導隊伍,如果隊伍整體素質仍無法滿足要求,可聘請心理學專家來軍校擔當心理咨詢顧問,以解決軍校學員心理上的障礙。同時,軍校應經常組織一些相關活動,如“心理健康知識競賽”“演講”等,讓學員自發、主動地完成自我教育,通過積極的自我心理疏導,徹底消除心理上的不健康因素,從而毫無顧慮地完成軍校學業,成為我軍的優秀儲備人才。
3.堅持以人為本,綜合利用各種資源
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受到學員自身心理個性及各種制約因素的影響,只有在充分認識這些因素的基礎上才能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個性心理具有連續性和階段性的特點,應利用這一特點把握好政治教育的起點和歸宿點。在確定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時應以對象的個性心理特點為依據,將教育的前期、中期和后期目標結合起來,而不是根據每個學員心理的不同而將教育簡單地拼湊起來。比如,一些學員感性思維要強于邏輯思維,那么就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盡量利用感性思維的優勢來培養學員的抽象邏輯思維,可以多結合生活中的具體例子,將抽象問題具體化、生活化。用生活化知識解釋抽象理論,再用抽象理論來解決生活上的問題,如此反復,學員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就會得到加強。從某種意義而言,思想政治是一種大教育,工作內容不僅包括軍校系統教育,還包括家庭教育和生活教育。因此,在制定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內容時,不要將范圍局限于軍校內部,要不斷發散思維,在繼承的基礎上不斷創新,讓社會生活、個性心理及文化觀念等都融入體系之內,從而保證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系統、連貫和一致。
結語
總之,以思想政治教育為主體,心理學為輔助的教育方式是可行的。在實踐中,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努力尋求心理學與思想政治的最佳結合點,不斷滲透到對學員的教育中來,從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性,為軍隊培養優秀的儲備人才。
【參考文獻】
[1]盧麗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研究綜述[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13(6):16-18,22.
[2]萬金店.試析積極心理學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應用[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4):92-93.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