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燕鴿
【摘 要】大學文化能夠豐富學生的內涵,思想政治教育能夠規范學生的思想及行為習慣,二者的結合對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故而本文對大學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之間的可融性進行研究,并在此基礎上探討促進二者融合的具體措施,旨在促進高校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關鍵詞】大學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融化創新 措施探討
1 前言
大學文化是指在學校長時期的發展過程中所沉淀下來的校園文化的精華,它對于大學生的個體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然而隨著國際化趨勢的不斷加深,我國大學文化逐漸受到西方各種思潮的迅猛沖擊,給學生的發展帶來眾多負面影響。那么如何才能消除這些負面影響呢?筆者認為將大學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才是解決這一難題的根本途徑。一方面通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為大學文化規定價值導向,引導大學文化的健康發展;另一方面利用大學文化承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切實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及認可度。
2 實現大學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可行性研究
首先,大學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相同的教育目標,這是實現二者融合的根本前提。大學文化通常被比喻為隱性課程,它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以實現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的根本目標,堅持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重視學生本質的體現以及自我價值的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常被設定為顯性課程,它的根本目標同樣是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另外,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較強的意識形態性及政治性,能夠為大學文化的滲透提供正確導向,所以就為二者的融合提供了機會。
其次,大學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相同的文化屬性。大學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沉淀與升華,是各屆師生共同信念及共同追求的精神總和,是高校特色文化的具體表現,與社會文化密切相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政治性、實踐性及文化性的特點,它以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三個特定文化成果為根本教育內容,文化屬性十分明顯。大學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間的文化同質性為二者的融合提供了內在依據。
最后,大學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實現有效的功能互補。大學文化作為精華性的教育資源,能夠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有力的承載介體,促使學生在大學文化的隱性影響下有效接收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內容。另外,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政治敏感性,所以能夠為大學文化的發展規定正確導向。總之,大學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互補性是實現二者融合的重要條件。
3 促進大學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措施探討
促進大學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是有效消除西方思潮負面影響的根本措施,二者的結合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有利于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所以接下來本文將對促使二者有機結合的具體措施進行初步探討。
3.1努力構建 “全員重視、全員參與”的局面
大學文化是在校園歷史的發展過程中得以提煉與升華,它的形成離不開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要有效發揮大學文化的育人功能就要求全校師生及員工必須要重視并積極參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于大學文化的發展,對于學生正確價值觀及意識形態的形成都發揮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的有效實施同樣需要大家的共同參與。所以促進大學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的第一步就是積極構建“全員重視、全員參與”的良好局面。
對此,第一,高校應制定科學全面的規劃與設計。第二,積極營造校園文化交流平臺,為全員參與創造條件。第三,積極引進校外資源,為大學文化的發展及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注入新的“血液”。第四,高校應聘請專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到學校定期開展相關教育講座,促使大學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第五,高校領導集體要堅持以人為本的育人原則,并結合時代發展背景確定科學的辦學思想及辦學方針。第六,教師作為文化教育的主導者,應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積極尋找大學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點,實現二者的有機結合。第七,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也應結合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展現的的政治意識,積極參與校園文化的建設活動。
3.2有效發揮大學文化的載體功能
大學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要實現二者的有效融合,必須要充分發揮大學文化的載體功能。對此,第一,教師應有效利用大學文化促使學生形成與時俱進的人文精神及高尚的道德情操,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準備內在條件。第二,結合豐富的校園文化資源如校風、校史、校訓、校歌等對學生進行文化的熏陶與感染。第三,利用優秀的校園作品鼓舞學生,促使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生活態度。第四,結合時代發展背景對學生進行大學文化教育,促使學生把握“發展”的主題。第五,教師應積極探索能夠融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新型文化教育模式,以實現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3.3積極構建全面有效的保障體系
大學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需要全面的制度保障。對此,第一,加強陣地建設,促進二者融合質量及品位的提升。具體來講,要鼓勵學生通過多途徑聚集思想政治教育力量,并將其投入到大學文化的具體建設之中,以提高大學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度。
第二,積極構建運行保障機制。通過建立道德自律及他律的保障機制以實現大學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設和投入的制度化,確保其不因人或事的改變而發生改變或中斷的狀況。
第三,積極構建隊伍保障機制。通過建立素質過硬、富有激情的工作隊伍以促進大學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結合。
第四,積極構建有效的獎勵機制。獎勵機制的設置為大學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建設準備了豐富的物質基礎,有利于工作人員工作積極性及主動性的形成。
3.4有效利用網絡資源
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現代信息技術逐漸滲透到我國的教育教學領域,其中網絡已經成為當代高校教學及學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推進大學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有效利用網絡資源以促進二者的深度融合。
其具體措施主要有如下幾點:第一,高校應根據學生需要及時代發展特征設置有效的網絡平臺,為學生的文化交流提供廣泛的網絡空間,這為大學文化的傳播提供了媒介基礎。第二,教師應與時俱進積極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網絡教學工作,避免學生的學習受地域、時間等因素的影響。第三,高校應積極建構網絡社會交流板塊,為學生與社會的接觸創造條件。第四,積極構建校際交流版塊,促進不同高校學生之間的交流,以實現不同校園文化的融匯與貫通。
4 實現大學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意義體現
大學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總結起來主要有如下幾點:第一,大學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實現了“以人為本”原則的升華,推動了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促進了大學文化教育目標的實現。第二,大學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促進了學生對于文化導向的正確選擇,增強了學生抵御外來文化侵襲的能力。第三,大學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增強了學生的文化認知能力。第四,大學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增強了學生的文化選擇能力,促使學生能夠根據學習需要及社會需要選擇正確的文化內容。第五,大學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有利于文化情感及創新意識的弘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過程中,教師引導下的學生自我管理及自我教育能夠有效促進其創新意識及文化情感的迸發。另外,積極的大學文化又可以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品位,這些就為大學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建設創造了便利條件。第六,大學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推動了校園精神文明建設。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借助積極的大學文化對學生進行教育及熏陶。另一方面,大學文化借助各種校園活動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二者相輔相成,有利于大學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結合,并促進了高校精神文明建設的順利及有效開展。第七,大學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提升了高校學生的政治覺悟,豐富了大學文化的精神內涵。
5 結束語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大學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趨勢。對此,我們必須要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積極探索更多有效措施以促進二者的深度融合。
【參考文獻】
[1]王紅.大學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創新[J].現代企業教育,2012(06):143-145.
[2]石海英.新時期大學文化建設探討[J].科教導刊,2011(11):155-157.
[3]汪金英,白雪.論高校校園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性[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4(1):55-56.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