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開展計算機和網絡美術教學,鼓勵他們主動檢索美術信息,利用數碼相機和計算機創作美術作品,互相交流。然而,在目前多媒體教學華麗的外表之下教育效益究竟有多大?對此不禁要產生疑問:“在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正確運用多媒體,發揮多媒體在美術教學中的作用?”下面就對初中美術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提出一些看法。
關鍵詞:多媒體;初中美術;自主學習
《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要求:開發和利用網絡美術教學資源,獲得最新的美術教育資源……開展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學校之間等的交流。經過對我區美術教師教學資源的抽樣調查,網絡和自身經驗的積累占絕大多數。特別是視頻資料構成美術教學資源的主要類型。
在初中美術教學中,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魅力所在,不僅是直觀形象、光彩絢麗和悅耳動聽,還能創設特定的教學情境,使教學內容充滿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并能造就一個想象的空間,培養學生的思維創造能力。
一、利用網絡激發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把學生的興趣作為美術教學的出發點,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異于一種苦。在初中美術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技術,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傳統教學中的困難,它以形象生動的畫面,言簡意賅的解說,悅耳動聽的音樂,及時有效的反饋使學生保持旺盛的學習興趣,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案例1.《人類的朋友》1課時,在課的導入部分,先請學生聽鳥的聲音,讓學生猜猜是什么鳥。再看鳥的視頻資料。聲、像結合,化靜為動,化虛為實調動學生的興趣。然后在計算機的屏幕上出現大量學生熟悉的麻雀、家燕、雞、鴨、鵝等,讓學生概括出禽鳥的基本形,出示多種幾何形,讓學生通過鼠標來組建雞、鴨、鵝、麻雀等。在學生了解禽鳥的基本形并通過親自操作計算機后,讓學生帶著“世界各地禽鳥知多少?”的疑問上網查找,開闊學生的眼界,進而激發學生的想象,激發學生對禽鳥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目的。
案例2.《歐洲隨想》這一單元主要以欣賞為主,如果教師一味地從頭到尾,滔滔不絕地介紹,學生一知半解,師生缺乏互動性,教師成“話霸”強行灌輸,忽略學生的興趣和需要,未能激活學生的情緒和思維,學生未能成為真正的學習主體。可想而知,這節課無疑是失敗的。如果我們換一種方式讓學生通過上網查找資料,讓學生談談你所認識的“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這三位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師生以網絡為載體融合視頻、圖片、文字等,圍繞“你最欣賞哪一位藝術家,為什么?”這個話題展開討論。然后還設置了留言板,讓感興趣的學生課后再進行交流。巧用網絡師生互動學習,這樣教師和學生都受益匪淺。
二、憑借網絡突破重難點,加深學生理解感悟
構建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一種構建過程。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與外部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學習者在一定的學習環境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知識。多媒體輔助教學最大的特點:方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流不同的看法、觀點,達到互動的目的,加強美術教學的效果,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多樣化。
初中美術教學中,我們常常通過實物或對景寫生等方法,讓學生捕捉事物的特征,以提高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這種直觀性的教學方法會受到時間、空間等諸多因素的制約,讓學生對那些事物進行描繪的,而學生對周圍的事物往往會缺乏足夠的注意力,在不同時間、空間的變化掌握不住,更談不上去抓住那些帶有本質性的東西。多媒體技術卻能根據教學內容需要現場演示事物、現象、過程,通過豐富多彩的畫面、歡快感人的樂曲,迅速、直觀地再現于課堂,并對那些需要學生掌握平時用語言等傳統教學手段難以完整地表達的事物動態特征,利用多媒體的特長予以顯現,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同時用幾個感官去接受、去學習。這種感知更充分,記憶更牢固,理解更清楚,學得更實用、快捷、有趣。
案例3.我在講授色彩的基礎知識時,在教學環節設計上,力求以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為主,在教師的引導下使學生主動學習,悟出所學知識點,而將色彩理論放在學生感知之后,改變以往只是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在教學的全過程中,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在課的導入部分,設計了一個互動游戲:請學生說最喜歡的顏色,老師猜他的性格來制造懸念,引起學生的好奇,為下面做鋪墊。在初步認識冷、暖色以及冷、暖色的相對性的環節中也設計了“12色相的‘分家游戲”讓學生判斷冷色、暖色的畫面;引導學生聯想自然界中的事物,通過一些反映自然、生活繪畫的圖片談對色彩的感覺,讓學生選擇2種以上顏色表達心情故事,從而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教學過程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一起對色彩的探究、體驗,同時又通過各種個性化的美術創作活動體驗色彩的無窮魅力。
三、巧用網絡,師生互動,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新課程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過程。在實踐中學習,使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引導學生在課外運用網絡搜集大量的資料,在班級上進行學習,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案例4.利用網絡平臺讓學生申請美術檔案袋的個人博客,在每位學生的個人博客頁面上設置了“我的地盤我做主”“我的美術作品”“佳作欣賞”等幾個欄目。
1.“我的地盤我做主”欄目,主要是學生的一些個人信息資料。
2.“我的美術作品”欄目,主要是學生根據學習以及評價目標選擇存放在個人頁面上的美術作品,有平面的、立體的,也有學生設計的電腦作品。點擊欄目中的作品,即可瀏覽作品和評價。在此界面上,有作者資料、作品、評價記錄等。
3.“佳作欣賞”欄目,里面有學生自己最喜歡的美術作品、最喜歡的欣賞作品或進步最大的作品。
電子檔案袋更有利于交流,促進學生自主性評價。它可以突破傳統教室的束縛,不受時空的限制,通過網絡的交互性、開放性,隨時隨地查詢、實現資源共享,自由地表達自己的看法,提出疑問,展開遠程交流、評價。
另外,與學生建立QQ群,隨時隨地共享文件。通過語音視頻,讓交流互動更加直接、更加有效。
多媒體輔助教學給美術教學帶來了重大變革,大大擴展了美術教學的容量與空間,極大地豐富了教學手段與教學資源,但在教學多媒體技術得到大量運用的同時,媒體的多樣化并不等于美術教學最優,也存在一些誤區,制約其進一步、深層次的發展。我們不因為趕形式而造成多媒體使用不當,或者沒有很好地發揮多媒體功能。如,有的多媒體課件,只是簡單的文字、習題加圖片,只是起了幾個“小黑板”的作用。個別教師從引入到新課、從概念到規律、從舉例到課練,均投影到屏幕上,學生看得多、聽得多、但思考得少,只強調過多的外部刺激,不留給學生足夠的獨立自主思維空間,學生收效甚微,更談不上能力的培養。
總之,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優化美術教學,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促進學生探求知識、培養智能均有積極意義。對培養學生的審美素質、想象能力、創造性思維具有十分巨大的作用,但選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應注意立足本質,因教材、環境及教師、學生的實際出發,既要方法多樣,又要科學合理,不要盲目照抄照搬,走入形式主義的誤區。
參考文獻:
[1]蔡麗芬.利用多媒體構鍵與新課程相適應的學習方式[J].中小學電教,2014(04).
[2]朱其珍.初中美術檔案袋評定管理實踐初探[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07).
(作者單位 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黃橋中學)
·編輯 魯翠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