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達勝
摘?要:遷移理論對于當代課程教學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指導作用,“為遷移而教”已經(jīng)成為當代教育界流行的一句口號。那么什么是遷移理論,怎樣在遷移理論指導下完善初中物理教學,本文圍繞這兩方面展開了相關討論。
關鍵詞:遷移理論;初中物理教學;有效策略
一、遷移理論分析
在心理學領域,所謂遷移就是兩個學習之間的相互影響。學習者應用現(xiàn)在已經(jīng)擁有的認知結構,對新課題進行分析和概括,來加深對新課題的理解和認識。現(xiàn)代的認知遷移理論是與學校的教育目的較為相符的學習理論。它的“凡是有學習的地方就會有遷移”的觀點;它的遷移“就是學習者利用認知結構的原有觀念,對新課題進行分析、概括過程”的看法都比經(jīng)驗類化說更具有科學、進步和完善的色彩。總的來說,這一理論的“遷移是學習者充分發(fā)揮其主體作用,在利用知識、積極主動思維過程中實現(xiàn)的”核心觀點,對于教師的教學實踐,是全面而又深刻的,也是大有裨益的。
二、遷移理論指導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學的策略
1.注重對于前概念的揚棄
前概念是指學生在接受專門教育之前,在日常生活中通過積累經(jīng)驗而獲得的概念。即學生在進入課堂的時候并不是毫無思考,而是帶有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的。這種前概念在學生的腦子中根深蒂固,很難改變。因此,教師在講授新知識的開始,就必須將學生腦海中所產(chǎn)生的這些所謂經(jīng)驗概念剔除,使其重新認識科學的方法規(guī)律。
在初中物理《浮力》一章的教學中,由于鐵球在水中直接會沉下去,所以在解釋任何物體在水中都會受到浮力的作用時,學生會感到很難理解;在解釋當液體的密度比鐵大,鐵球便會浮起來的時候,一般學生也會感到難以接受。因此,教師在教授新課之前必須把學生原來頭腦中非科學的知識剔除,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接受正確的物理觀點。
2.運用物理實驗將抽象問題直觀化
物理學的很多定理以及結論離不開實驗探究。我們現(xiàn)在的課堂很多情況下本末倒置,往往只是輕描淡寫地給出公式,然后囑咐學生記住,繼而重點談論公式的應用以及解題技巧。殊不知,實驗是物理教學的靈魂,離開實驗的物理教學是單薄的、無力的,我們必須加強課堂上的實驗教學,讓學生真正感受到物理學的魅力,體會獲取物理知識的過程,這樣的教學,才能讓學生提高遷移的能力,讓他們舉一反三,深刻理解公式。
在進行初中物理彈力教學的時候,對于微小形變的認識和理解是教學的難點。由于很多自然生活中產(chǎn)生的形變是非常微小的,我們的肉眼幾乎觀察不到。這就需要教師采用實驗的方法來使這些形變放大,讓學生產(chǎn)生深刻記憶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思維以及創(chuàng)新思維。
3.加強相似概念之間的對比
通過將相似的概念、物理規(guī)律進行比較來加強學生對于物理概念的理解,這種方法不僅易于操作,而且不受課程形式的限制,可以是習題課,也可以是新課、復習課,更重要的是,這種方法可以顯著提高課堂效率,使學生對于物理的認識更加深刻。因此這種方法被廣泛地運用在初中物理教學的過程中。
列表法是物理課本上以及教學參考書上運用得相對比較多的方法,這種方法通過表格的方式將兩個知識點的相同以及不同之處通過最簡單、最準確的文字方法進行相關表述,讓學生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將知識的關系弄清楚,繼而提高教學效果。通過相同概念之間的對比,教師不僅幫助學生找到了新知識的固著點,而且增強了學生認知結構的可辨別性,為學生以后知識的遷移鋪平了道路。
本文主要是基于教師的角度來討論如何促進學生知識遷移能力,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的。通過本文對知識遷移的論述以及分析,我們可以清楚地了解到遷移規(guī)律在物理學習中的重要作用。并且通過相關研究得出,教師對學生知識遷移方面的影響是巨大的,直接影響學生知識遷移能力的高低。有效的教學方法,不僅僅是教給學生學科的基本知識,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更重要的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始終如一地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因此作為人師,必須清楚遷移的內(nèi)涵,深刻領會它的本質(zhì),將遷移的規(guī)律緊緊地與所教學科聯(lián)系起來,才能真正地實現(xiàn)“為遷移而教”的目標,才能真正提高初中物理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馮忠良,等.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段金梅,等.物理教學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