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改革開放和對外貿易的發展, 我國國際物流業也有了一定的發展, 由于受傳統體制的影響, 我國物流業的綜合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只有加快國際物流業的發展才能跟上國際貿易發展的步伐, 才能適應世界經濟競爭發展的需要。在信息化背景下展開對我國國際物流問題及對策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國際物流;現狀;趨勢戰略;信息化平臺
基金項目:2013年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資助項目(201310421003)
1.我國國際物流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1 物流基礎設施瓶頸制約現象突出
目前我國只有130 多萬公里的公路, 絕大多數還是二三級以下的公路; 6 萬多公里鐵路, 平均1000 平方公里的土地只有6 公里鐵路, 不到歐洲的一半, 與擁有四通八達運輸網的北美相比更是有很大差距; 2004 年港口接卸進口鐵礦石2 億噸, 同比增長38%, 由于疏運能力不配套造成了壓庫壓港, 7 月份全國主要港口鐵礦石港存達3400 萬噸, 同比增長了146%, 年末仍高達2400 萬噸。而目前現有設施也由于種種原因而不能得到有效利用。
1.2 粗放經營的格局尚未根本改變
國際上通常把社會物流費用占GDP 比率作為衡量一個國家物流運作水平的重要指標。發達國家經過經濟結構調整, 推行現代物流運作模式, 這項指標普遍降為10 左右。近年來, 我國的這項指標雖然有所降低, 但2005 年仍然高達18.6%。盡管我國經濟發展階段和經濟結構與這些國家差異較大, 但也反映出物流運作效率方面的差距。物流服務社會化程度低, 物流企業小、散、差 問題還比較突出。在運輸市場上, 大量規模小、實力弱的小企業和個體運輸戶從事道路運輸, 導致空駛和超載現象并存。在倉儲方面, 一些冷藏、冷凍、恒溫、恒濕, 以及危險化學品儲存能力不足, 特別是從農田到餐桌的冷鏈沒有形成。有專家估算, 我國鮮活、冷凍農副產品在采摘、運輸、儲存等流通環節上的損失率高達25%到30%。
1.3 物流企業信息化程度仍然不高
據中國物流信息中心調查, 目前我國商業企業應用計算機系統的比例不到一半, 服務業和運輸業的比例更低, 分別只有24. 3%和18.3%。除了POS 和條形碼技術外, 其他信息技術在物流領域的應用程度普遍較低。物流技術和物流服務規范標準大多不統一。
1.4 物流專業人才缺乏并不斷流失
隨著信息技術和管理水平的提升,現代物流的競爭從低端的物流競爭開始轉向高端的信息技術的競爭。對物流從業人員的要求也隨之提高,從需求層次來看,主要有物流操作人員、物流管理人員、高級物流管理人員。而我國國際物流最缺乏的人才是能夠對所執行作業進行全方位監控、管理的復合型高級物流管理人才。目前高校還缺乏完整合理的相關培訓機制來培養符合市場需求的高級物流管理人才,制約了國際物流行業的發展。
2.信息化背景下我國國際物流發展對策
2.1 支持和鼓勵物流領域信息化技術的開發和應用
信息化技術應用水平的提升依賴于有關軟件和設備開發的開發,因此國家和政府相關部門要加大對于信息化技術開發活動的相關扶持力度,在資金、政策等方面給予相應的支持和鼓勵;鼓勵相關物流企業進行物流信息化建設,引進各種先進的物流管理軟件和相關技術,維持相關信息共享網絡的建設和管理。
2.2 制定推進我國物流信息化發展的相關政策
適合本國家本地區物流信息化相關政策、措施、法律和法規對物流信息化起著重要的作用,尤其對一些物流信息化欠發達國家和地區。好的政策措施會促進信息化發展,相反錯誤的政策措施會造成低水平的重復建設和資源的浪費。有關政府根據我國物流發展現狀不斷完善自己的政策和措施,不僅要在稅收政策給予企業支持,而且在大型、高科技、大投入的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還應給予相應的支持和優惠。有利于加快我國物流信息化整體水平,為國際物流發展水平的提升創造良好的條件。
2.3 加快公共物流信息平臺建設
公共物流信息平臺連接了物流企業、生產制造企業、銷售商、金融服務企業以及政府部門等,為這些機構提供信息共享和交換的平臺,可以有效地推動企業邁向供應鏈管理,提高企業對用戶的服務水平,同時也有利于政府對物流行業的引導、服務和監管。物流信息平臺是物流信息化發展的一定程度的產物,物流信息平臺建設和應用的好壞是物流信息化成熟度的標志。
加快公共物流信息平臺的建設,首先要滿足物流整體規劃戰略的要求,利用現有資源和信息統一規劃,避免重復浪費;同時在建設期間要合理規劃,分步驟進行建設;最后物流信息平臺的建設設計到不同的管理部門,因此需要在政府的引導下進行。公共物流信息平臺的市場化運作能有效調動經營者的積極性,增強運行活力。
2.4 加強國際物流相關專業人才的培養
高校是培養物流相關人才的主要陣地,在人才培養方面,要進一步細化培養模式,結合市場需求培養出不同層次的人才。對于高級物流管理人才,要加強其系統意識、服務意識、服務意識和增值意識的培養,普通本科高校要針對高級物流管理人才制定出相適應的培養方案。高職院校要把側重點放在物流實際管理人員和物流操作人員的培養上,培養重點主要是成本意識、效率意識和服務培訓意識。此外還要強化相關物流從業人員的培訓,推廣物流從業人員的資格認證制度。
小結
物流信息化程度的高低,是衡量現代企業實力的一個重要標志,是企業市場核心競爭力的表現,也是物流行業乃至整個社會現代化程度重要指標。現代企業必須廣泛使用現代物流信息技術,控制和集成所有的物流信息。在信息化已經成為現代物流發展趨勢的大背景和激烈競爭的影響下,我國國際物流需要加快與國際水平接軌的步伐,加快網絡化、信息化、國際化發展。
參考文獻:
[1]翁適.國際物流信息化發展趨勢及策略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09(8)
[2]楊太倫.我國國際物流信息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國際經貿,2009(30)
[3]劉昭暉,楊毅.國際物流信息化發展分析[J].交通科技與經濟,2011(3)
作者簡介:
和杉(1992- ),男,江西財經大學物流管理專業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