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桂玲
摘 要:教學質量是一個學校生存和發展的前提,是實現物理課價值的基礎,更是促使學生全面發展的關鍵。因此,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要做好教學各個方面的工作,從而,為實現高質量、高效益的物理課堂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初中物理;備課;教學方法;評價
初中物理作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必修學科,其價值不僅僅是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物理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借助物理教學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一、做好備課工作
備課可以說是一節課的開端,也可以是說一節課的縮影。但是,在以往的物理教學過程中,我們往往并不看重備課環節,基本上備課都是按照大綱要求進行簡單的改動。甚至有些教師一個教案能用好幾年。這樣的備課嚴重影響了物理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進而,設計出明確的教學方案,為高效課堂的實現打下堅實的基礎。需要注意的是,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學目標有所改動,已經不再是單一的知識與技能的掌握,而是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立體目標。所以,教師在備課的時候,要深入挖掘教材內容,并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做好課前的備課工作。
二、選好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選擇的是否恰當直接決定了高效課堂是否能夠順利實現,但是,在以往的物理教學過程中,我們的課堂基本上呈現的是“灌輸式”“滿堂灌”的模式,再加上物理一直被人們認為是一門比較抽象、比較難的學科,所以,導致學生對物理產生了一定的畏懼感。下面以“分層教學教學法”為例進行簡單介紹。
注意全體學生的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是新課程基本理念,而在物理教學中開展分層教學法不僅有助于全體學生的發展,而且,也有助于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獲得相應程度的提高。例如,在教學《光的折射》時,我選擇了分層教學模式,首先,我按照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了分層,之后,就是教學目標、教學方法的分層。
教學目標:
C層:了解介質的折射率與光速的關系;掌握光的折射定律;
B層:在C層的基礎上,掌握介質的折射率的概念;會用折射定律解釋簡單的現象。
A層:在B層的基礎上,通過觀察反射光線、折射光線隨入射角的變化而變化,培養學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學方法:
C層:傳授法,目的是讓學生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知識點;
B層:小組自主學習法;目的是讓學生在小組交流學習中掌握物理知識。
A層:先學后教法;目的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體會自主學習帶來的樂趣。
從這個層次設計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出,該模式的實施可以讓每個學生都能獲得相應的知識,進而,為高質量課堂的實現做出應有的貢獻。
三、做好課堂評價
《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指出:“物理課程應該改革單一的以甄別和選拔為目的的評價體系。在新的評價觀念指導下,注重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結合,構建多元化、發展性的評價體系,以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和教師的不斷進步。”也就是說,教師要想充分發揮評價在課堂中的作用,就必須要改變以往以說教為主的終結式評價模式,要構建多元化的評價模式促使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需要注意的是,課堂的評價主體也應該由教師向學生轉變,進而,充分發揮評價的作用,使學生能夠正確地認識自己,最終,讓學生以積極的心態走進物理課堂。
總之,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抓好教學各個環節,要認真貫徹落實新課改基本理念,以促使高效物理課堂的實現做好基礎工作。
參考文獻:
李彥利.淺談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學質量[J].學周刊,2011(26).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第七中學)
?誗編輯 劉青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