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麗敏
摘 要:復習課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課型之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復習是一個系統、完善、深化所學內容的關鍵環節,所要解決的是知識的點、線、面三者的結合,它承載著回顧與整理、溝通與生長的獨特功能。
關鍵詞:復習;小學數學;教學模式
復習課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課型之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復習是一個系統、完善、深化所學內容的關鍵環節,所要解決的是知識的點、線、面三者的結合,它承載著回顧與整理、溝通與生長的獨特功能。復習課應該做到學一點懂一片,學一片會一面。復習課既不同于新授課,更不同于練習課。新授課目標集中,只需攻下知識上的一個或幾個“點”;練習課是將某一點或一部分知識轉化為技能技巧;復習課不是舊知識的簡單再現和機械重復,而是把平時相對獨立的知識、帶有規律性的知識,以再現、整理、歸納等辦法串起來,進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溝通,并使之條理化、系統化。如果說數學新授課是“畫龍”,而復習課則是“點睛”。怎樣上一節高效的數學復習課,提高復習的效率,這是我們每一位數學教師都應該關注的問題?下面我就以下幾點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復習課教學任務和教學要求
1.復習課的教學任務
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進行查漏補缺;幫助學生整理所學知識,理清知識的來龍去脈,構建知識體系,做到“豎成線、橫成片”,使學生能更加全面、更加系統地整體理解、掌握相關知識;提高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復習方法指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復習的能力,達到高效。
2.復習課的教學要求
復習課要突出自主性;要體現靈活性;要注重針對性;要強調系統性、綜合性和生活性;還要加強開放性和情感性。
二、復習課的基本模式
經過多年潛心研究和不斷的實踐,我校構建了復習課課堂教學模式,即以兒童的發展為本,讓復習課堂充滿生命活力,促進智慧生成,洋溢生活氣息,呈現靈動色彩。
1.明確內容,交代任務
上課伊始,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復習內容,并交代復習的目標,讓師生明確本節課的方向,具有導向作用。
2.知識再現,喚起回憶
復習時應放手讓學生整理知識,形成各異,互助評價,開展爭辯。最后組織學生討論、歸納這些知識點,并說說各概念的意義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形成知識網絡。如,我在教學“大數的認識”復習課時,讓學生自己在家整理網絡圖,學生獲得了成功的喜悅。
3.梳理知識,導引練習
“梳理”是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梳理、總結、歸納,幫助學生理清知識線,分清解題思路,弄清各種解題方法之間的聯系的過程。要根據學生的回憶,進行從點到線、由線及面的總結,做到以一點或一題串一線、聯一面,特別是要注意知識間縱橫向的聯系和比較,構建知識網絡。在幫助學生理清知識脈絡的同時,可以根據復習內容、教學信息容量的多少,分項、分步進行整理。如,我在復習“大數的讀法”時,先結合數位順序表、十進制計數法,最后總結歸納出大數的讀法、寫法,包括比較大小、改寫、求近似數等由數位順序表串成一條主線,同時理清各知識點的聯系和區別。其實“梳”的過程是梳理、溝通的過程,就是將所學知識前后貫通,把知識進行泛化的過程,是復習課的鮮明特征。
4.綜合訓練,拓展提高
“數學的學習是從厚到薄,又從薄到厚。”復習課中可以延伸、拓寬,但要有個度。復習課練習的特點與新授課的練習不同,應換個角度,多聯系學生的日常生活解決實際問題,體現綜合性、靈活性、發展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練習時,可通過題組的形式呈現練習內容,內容要注意算理、規律或知識技能、知識的縱橫聯系,抓一題多解或一題多變,做到舉一反三,使學生通過練習不斷受到啟發,在練習中進一步形成知識結構。如,典型多樣練習:填空、選擇、判斷、運用等。一題多變練習“成竹在胸”這一環節的第六題,用0、0、1、5、5、8組成最大的六位數是( ),精確到萬位是( ),組成最小的六位數是( ),精確到萬位是( )。綜合發展練習:最后的猜一猜。
總之,綜合訓練題應“下要保底,上不封頂”,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內容上要“全”,在形式上要“精”,在方法上要“活”,在時間上要“足”。教師要在課堂上給學生充分的演練機會,為學生的評價提供豐富的資源,讓每一位學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5.總結深化,提出希望(2分鐘)
這一環節是全課總結,教師提出希望,布置一些實踐作業等。如,辦數學小報、寫數學日記進行梳理;然后在下節課對數學小報、數學日記進行展評。
總之,作為一名教師,我們總是力求使自己的課堂教學達到高效,但是教無定法,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嘗試,大膽創新,潛心鉆研,真正實現“復習課”的高效。
參考文獻:
宗香.淺談如何上好小學數學復習課[J].新課程:小學,2010(08).
(作者單位 吉林省長春市雙陽區第一實驗小學)
?誗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