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曉輝
摘 要:小學語文課堂可以在讀和讀后評中完成既定的任務并實現思考的飛躍。教師要豐富讀的形式和內容,以便學生自由學習與思考。
關鍵詞:朗讀;評說;自主
在語文課堂,讀的教學方式值得提倡。學生不但要在家里大聲朗讀,還要在課堂自由地讀。讀既是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手段,又是教學目標之一。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學生的學習課文積極性會得到顯著的提高。筆者認為,語文課堂完全在“讀”中教。不妨從以下方面進行嘗試。
一、范讀不容忽視
面對優美的課文,極易萌發朗讀沖動。通過單純地朗讀,學生在傾聽中首先了解課文大意、感知作者情感,再者可讓學生參考我的朗讀模式,以便于他們更好地進行朗讀訓練。在我的朗讀背景下,學生認真學文并有所思。每至那時,教室沉浸在一片安靜之中,證明老師的范讀很重要,能營造一種學習課文的情感氛圍。
二、朗讀不該拘束
回顧語文傳統課堂模式,尤其是鄉村學校,學生在課堂被老師指名站讀,是老師通用的教學手段之一。雖然這種狀況有所“改革”,但不夠“開放”。為了讓學生從傳統的朗讀格子里解放,可分三步走:
首先,不叫“讀”,而是任學生舉手,發自學生的自主行為,更利于朗讀行為的推進。其次,讓學生選擇朗讀的最佳位置,可站著讀,也可坐著讀,還可到講臺上面對同學們大聲讀,也可“縮”到教室后面輕讀……不拘一格,一切為朗讀服務的方式皆可考慮。借助孩子們愛表演的因子,鍛煉他們的朗讀,通過“聲情并茂”的讀,讓聆聽者在歡樂中更易接受課文內容和情感。最后,任其選閱讀范圍。如一篇課文,學生可全篇讀,也可選幾個自然段讀,還可挑選喜歡的部分讀,這樣有利于鼓勵更多的學生參與,尤其是膽子較小的學生,盡可能讓大家得到機會。
三、讀后評不可缺
“放任”學生去讀,由于學生的注意力和傾聽能力有局限,還不能很好取得朗讀的實際效果。作為課堂“讀”的導演,一定要把握好學生讀的節奏,適時穿插點評,方可促進學生不斷進步。讀后評可有兩種形式進行:其一是分步式評,在學生朗讀后,帶領大家評價,可使閱讀個體得到具有針對性的指導和被他人尊重的成就感,這樣一步一個腳印,直至最后總評。其二是總結式評,就是先耐心傾聽學生朗讀完,之后再進行全體評,這樣對朗讀者有橫向的比較,易讓學生發掘優缺點,從而提高朗讀能力。評價要以鼓勵性語言為主,還要引導學生端正態度,勿互相挖苦,否則,教育效果適得其反。
參考文獻:
[美]克拉生.閱讀的力量[M].李玉梅,譯.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2-01.
(作者單位 江西省余干縣第六小學)
·編輯 張 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