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摘 要: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從“高效課堂”的定義及具體實施錯略入手,對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進行初步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策略
隨著課程教育改革的逐漸深入與普及,優秀的教育理念層出不窮。在此背景下,“高效課堂”顯得格外引人矚目,并成了諸多教育工作者所共同致力于實現的教學目標之一。那么,究竟何謂“高效課堂”?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又當通過何種措施才能將這一理論真正落實到日常實踐之中呢?以下,筆者將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試就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進行初步的探討。
一、高效課堂的定義
高效課堂,顧名思義是指高效率、高質量的課堂。具體是指,課堂教學中師生以最少的時間和精力投入,換回教學任務、教學目標的最優化效果。高效課堂基于有效課堂,是有效課堂的最高境界。
小學數學高效課堂可主要從教學效率最大化以及教學效益最優化這兩個方面進行體現。效率的最大化是指,單位時間,也就是課上45分鐘內,謀求最大的教學效率;效益最優化則是指,通過單位時間,也就是課上45分鐘的數學知識學習,學生學習能力、思維品質、情感態度、數學綜合素質等多方面收到的多重效益。
二、小學高效課堂的具體構建策略
1.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學習是學生在學,因此,他們才是自身學習和發展的真正主體。小學數學教師要想真正構建高效率、高質量的課堂,樹立“學生主體”的意識、充分尊重他們在課堂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就非常有必要了。
以我自身為例,我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就非常注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尊重與落實,并靈活運用“自主合作、自主探究”這一教學模式,以求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之上,最大限度地保護他們積極進取、勇于創新的精神,從而為其自主學習能力以及數學綜合素質的顯著提升與進步奠定良好的基礎。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穩定性”這部分知識時,我沒有將三角形的這一重要性質直接灌輸給學生,而是為學生帶來了幾個三角形形狀的木板實體,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親自動手進行滾一滾、轉一轉的活動,并以此為基礎同小組內的其他成員一起嘗試歸納三角形的性質。
如此,不但真正尊重了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極大地激發了他們數學學習興趣的產生與發展,進而積極、主動地將自身融入探究與總結的自主活動之中。而且更為重要的一點在于通過親身的實踐操作活動,又切實加深了學生對于“三角形具有較強穩定性”這一性質的感受與認識,這些都為其順利完成自主總結知識的任務、提高當節課堂的教學效率及質量提供了有利條件。
2.教學方式要豐富多彩、生動化
要想打造高效的數學課堂,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就不能過于死板、單調、乏善可陳,而應在尊重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這一學習特征的基礎之上,實現教學方式的豐富化、生動化、形象化,以便大大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推動他們在愉悅、和諧、融洽的氛圍中實現對于所學知識點的更好理解與掌握。
如,在講解完“100以內數的認識”這節內容的具體知識點之后,我鼓勵學生兩兩結成一組,在課堂上進行如下的“猜數字”游戲:
首先,我在黑板上寫下一個數字,學生甲作為猜謎者不能看這一數字,而學生乙只能根據甲的猜想回答“是”或者“不是”,直到甲正確猜出正確的數字為止。以下,即為某組學生的具體猜謎過程:
甲:這個數是兩位數嗎?
乙:是。
甲:這個數比50大嗎?
乙:不是
甲:這個數比20小嗎?
乙:不是。
甲:這個數比30小嗎?
乙:不是。
甲:這個數比40大嗎?
乙:是。
甲:比45大嗎?
乙:是。
甲:46?
乙:不是。
甲:48
乙:是。
如此,通過這一數字猜謎游戲,就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有利于他們在生動、直觀、形象的場景中更好地理解與掌握之前所學的“100以內數的認識”這部分知識點。
再如,教學“圖形的初步認識”時,我為班上的每位學生都準備了幾張彩紙,并帶領著他們一步步折疊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等不同的圖形形狀。這樣一來,就將圖形抽象、枯燥無味的理論知識點變得直觀、形象而具體,既適應了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學習特征,更促使學生在切身操作中加深了對于不同圖形的初步認識,為提高當節數學課的教學效率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新形勢下,“構建高效課堂”成了教育教學領域所不可逆轉的重要發展趨勢之一,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不但要積極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學理念,從自身內心深處對于這一理念給予高度的肯定與重視;更要靈活組織多種課堂教學方式,力求實現小學數學課堂教育理念、教學方式的豐富化,從而確保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為課堂教學質量切實提高提供重要保障。
參考文獻:
[1]朱發華,羅平.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之我見[J].瀘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12).
[2]邱建華.新課改背景下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初探[J].新課程,2012(09).
(作者單位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尼勒克縣第四小學)
·編輯 馬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