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忠華
摘 要:農村小學作文教學,長期以來一直困擾著語文教師,束縛農村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農村小學作文教學應從“學生為本”,將作文教學融于自然、社會等生活當中,增加小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想寫、會寫、樂寫,逐步實現農村小學作文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農村小學;作文教學;有效性
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已成為每位教師的追求目標。作文教學更是如此,作文水平是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集中體現。但對于農村大多數小學老師來說,作文教學太難了。我就怎樣實現作文教學的有效性,做以下幾個方面的嘗試。
一、貼近生活,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文內容應貼近學生生活,激發學生興趣,誘導學生進入寫作狀態,實現“要我寫”到“我要寫”的轉變。(1)作文命題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命在學生心坎上,讓學生一見到文題就能使往日的生活積累涌上心頭,浮現于眼前,產生寫作欲望。(2)小學生好勝心強,模仿性更強。教師亦可列舉一些貼近兒童生活、能牽扯學生心靈的范例,使學生由此及彼,聯想到與范例相近的人、事、物、景等,誘發寫作激情。
二、走進自然和社會,儲存寫作素材和感悟寫作情感
自然是一個生活的大課堂,更是寫作素材大倉庫。我們應該引領學生走出校園,走向大自然,讓學生親自去欣賞,去捕捉。漫步河邊,釣釣魚等重溫童年的樂趣;讓學生跟著父母去割地和下蘋果、梨,體驗勞動的辛苦……在親近自然的活動中,讓學生用眼細看,用耳諦聽,用手觸摸,用心感受。這既豐富了學生的精神生活,又讓學生儲備了大量的寫作素材。社會實踐活動也非常重要。朝鮮族獨特的民俗風情積淀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是學生積蓄寫作情感的源泉,讓學生融入其中,陶冶性情,積蓄情感,萌動了學生的寫作熱情,讓學生產生了一吐為快之感。
三、強化作文訓練,提高寫作能力
其實文章就是例子,我們教師應整合語文閱讀和寫作教學,讓
閱讀教學成為學生作文訓練的主要途徑。就個別精彩段落,讓學生片段練習;對留有空白的課文可讓學生補寫或續寫;對一些結構比較好的文章可讓學生進行仿寫;對情節曲折,充滿懸念的課文可讓學生改寫等。通過這樣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有機整合,在加深學生對課文理解的同時,又進行了扎實有效的寫作訓練,起到了一石二鳥之功效。教師還組織學生讀精品好書,組織學生進行書評、影評,寫感想體會。在豐富學生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還可以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感受生活,練習寫日記、周記。記錄每一天的親身經歷,感觸最深、令人難忘的人和事,要求不必過高,讓學生養成勤于動筆、樂于動筆的習慣。這樣學生就會主動觀察身邊的事物,專心去思考所見事物,抒發自己的觀點和態度。
另外多元評價,讓學生體驗寫作的快樂。把作文批改看做是學生再次完善、再次寫作、再次創造的過程。把作文批改看做是激發學生寫作興趣、使學生萌發寫作欲望、讓學生體驗寫作成功的過程。所以采取多元評價,讓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到作文的評價中來,充分發揮作文評價功能。鼓勵學生將作文帶回家讀給家長聽,讓家長也參與到作文評價中來。在多元化批改中,應充分尊重、理解、欣賞學生寫作過程中的個性體驗。多些賞識,少些批評。
小學作文教學要以“學生為本”,貼近學生生活,將作文教學融于自然、社會等生活中,增加小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想寫、會寫、樂寫,來逐步實現農村小學作文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鐘先華.淺談小學作文教學的有效性[J].小學教學參考,2011(34).
(作者單位 吉林省龍井市老頭溝鎮老頭溝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