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淑華
摘 要:當前,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學校教育也得到了越來越好的發展。而數學作為學校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有著重要的推進作用,特別是初中數學的學習,它作為數學的入門學科,更應該引起學校的關注與重視。從對初中數學的特點著手,分析了學生校外學習數學的現狀,從而提出合理的建議,以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進而提高學校的教學水平,為我國培養出更多的數學優秀人才。主要就初中數學課外學習的現狀進行了一番論述。
關鍵詞:初中數學;數學特點;校外學習現狀
蘇格拉底曾經說過,任何問題都可以轉化為哲學問題,任何哲學問題都可以轉化為數學問題。高斯也說過,數學是科學的皇后,可見數學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而初中數學作為一個整體,高中的幾何、代數、數據統計等學科是對初中數學的深化和融合,簡言之,初中數學是基礎階段。而初中生處在人生的黃金年齡,教育他們學習好數學知識,培養他們在實際日常中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學校與教師的重要使命。但是從我國初中數學的學習情況來看,還存在著許多問題需要解決,特別是學生的校外學習狀況,更應該引起學校與教師的注意。
一、初中數學的特點
初中數學作為重要的基礎課程,對將來的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其初中數學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更強調直觀經驗的運用
初中生正處于成長階段,各方面都需要不斷地加強與學習,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也正經歷這一個從低層次向高層次的轉變過程。這個轉變是需要經過一定的學習才能實現的,學生對直觀的學習內容比較熟悉,最容易引起他們的共鳴和興趣。所以初中數學在知識的安排上都是從學生最直觀、最熟悉的事物開始。例如《豐富的圖形世界》一節,就是通過花壇、地面、籃球、教學樓等各種各樣學生常見的事物著手,讓他們感覺到幾何就在身邊,從而對幾何的學習產生興趣。
2.注重從學生的實際出發
數學的價值只有在實際中經過運用才能體現出來,否則只是一潭死水,沒有活力。數學知識雖然有抽象的一面,但它的產生與發展是有科學根據的,是人們經過不斷的生產與實踐而獲得的智慧結晶。因此,初中數學注重從學生的身邊做起,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尋找學習數學的樂趣。影子是日常中最常見的事物,只要有太陽,世界上的任何萬物都會有太陽,也是學生非常熟悉的內容。那么,教師打算激發學生課外學習的興趣,可以讓學生利用目前所掌握的知識,通過影子來計算大樓的高度,這樣學生能夠通過簡單的活動體會數學學習的樂趣,而且提高了他們解決日常中遇到問題的能力。
3.注重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傳統的數學教材只是注重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而不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造成學生在知識上擁有高智商,而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往往是束手無策,不能把所學到的知識很好地運用到實際中。在新的形勢背景下,初中數學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提供了大量具有可操作性的學習內容,從而促使學生學會使用猜測推理的方法來增強他們對知識的理解能力,能夠比較準確地運用數學知識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如在課外,學生可以通過木棍的長短的拼接實踐操作來得出“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的結論,并帶到課堂來進行演示,這樣在動手操作中讓學生更深刻地掌握知識。這種先操作再理論的學習方式,可以大大增加學生對數學學科實用性的認識。
二、初中數學校外學習現狀
1.學生對于初中數學的學習重要性認識不清
大家都知道,初中的數學是基礎,其知識相對簡單,也容易于學習,因而一些學生對于初中數學的學習產生了一些錯誤的認識。比如,“數學知識如此簡單,在課堂上就已經學會了,課后應該是盡情玩樂的時間,不應該再學習數學”等,這些錯誤認識的出現都是由于學生對初中數學的重要性沒有認識清楚,導致對學習的知識一知半解,長時間地積累下去,不會的問題就會越來越多,最終就會促使學生對數學學習失去信心,產生自卑心理,破罐子破摔,嚴重不利于學校教育水平的提高,更不利于學生自身的發展。
2.缺乏學習動力
在學校教育中,許多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后,對于學生的學習情況不管不問,致使學生對于數學學習沒有動力。在放學回家之后,許多學生都是放下書包,沖進電腦房玩游戲,很少有人拿起數學課本或者數學讀物進行研究學習,這都是教師沒有對學生進行很好的教學,致使學生對數學不感興趣,不具有吸引力。
3.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差
現代社會是一個高度發達的社會,處處充滿著人與人之間的較量,弱肉強食的自然法則越來越凸顯出來。這就是說,人要想在社會中完美地生存下來,必須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否則就會被社會淘汰出局。而我國初中數學學生校外學習的一個現狀就是不能解決日常問題,在遇到問題時,問題就成了一扇打不開的門,把學生拒之于門外。
三、針對初中數學學生校外學習存在的問題,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
1.提高學生對初中數學學習認識的重要性
興趣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學生對數學感興趣了,才能提高他們的興趣。在學校的教育中,教師在傳授數學知識的同時,要重視向學生宣傳學習初中數學的重要性,讓他們首先在思想上就高度重視初中數學,這樣才能在實際行動中全力以赴地學習數學文化知識。教師可以在講解數學知識的同時,向學生講解著名科學家的偉大事跡,調動課堂氣氛,使他們受到人文史學的熏陶,從而培養出對數學學習的濃厚興趣和科學探索精神。
2.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
能否學好數學,擁有高漲的學習動力也是很重要的。針對學生在校外學習數學缺乏動力的現象,教師要想方設法,采取有效措施來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首先,針對班里學生的學習特點,對于數學基礎比較差的學生,要做好他們的心理輔導。其次,要加強學生學習數學的動手操作能力。最后,教師可以多開展一些校外實踐活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使他們愿意參加到數學的學習中來。比如,教師在教授“圓錐體面積”這一課時,為了更體現數學學習的實用性,可以組織學生去操場上做一個有趣的實驗,實驗要求:每小組分別準備一個等底等高的空心圓柱和空心圓錐;往圓錐里倒沙土,看多少次可以倒滿圓柱;把圓柱里的沙土再往圓錐里倒,可倒多少次;再換一個小的圓錐,看看結果有什么不同。然后學生就會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心地一起進行實驗,并通過小組的合作探究、觀察討論等,發現圓柱體與圓錐體的關系,從而根據已學的知識,總結推導出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3.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科學探索精神
初中數學的主要特點之一就是數學知識緊密聯系學生的日常特點。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運用常見的現象來解釋身邊的數學,從而促使學生在日常中學會做一個有心人,學會處理身邊的數學問題,并利用一切辦法去解決。例如,教師在校外可以引導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一些學生家里買了新房子,這樣就可以指導他們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尋找出計算房子不規則面積的方法,從而大大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并養成良好的日常習慣,善于發現日常中的實際問題,并用數學知識加以解決。
總之,初中數學是基礎,不能忽視對它的學習,它在初中學校教育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數學教學中,教會學生合理利用校外資源來加強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并養成科學的探索精神和正確的價值觀。這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培養人才的重要措施。
參考文獻:
[1]李國棟.談如何指導學生學好初中數學[J].中華少年:數學版,2011(4):45-46.
[2]馬維東.抓住初中數學特點培養學生創新意識[J].文理導航:下旬,2011(4):67-68.
(作者單位 福建省福清市元洪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