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春燕+戴玉英+朱佩瓊
摘 要:本文針對農村社區醫生定向培養中傳染病學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通過完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體系等來達到提高學生實際崗位工作能力的目的。
關鍵詞:定向培養;傳染病學;教學改革
我校是浙江省農村社區醫生定向培養工作的首批三所招生高校之一。為滿足農村社區衛生機構“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指導”六位一體的人才崗位需求,學校在對農村社區醫生定向培養的教學過程中進行多項教學改革和實踐,傳染病教學的改革也是重要內容之一。
一、傳染病學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傳染病學是臨床醫學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在醫學教學中處于重要地位。目前在傳染病學教學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教材內容相對滯后
我國傳染病的疾病譜不斷發生新的變化。一些經典的傳染病被消滅或明顯減少,如天花、脊髓灰質炎等,而新的傳染病不斷出現并發生大流行,如近年流行的H7N9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SARS、手足口病等,傳染病學傳統的課程安排已很難適應這種變化,教材內容也相對滯后。
2.學生對傳染病的認識僅限于理論,教學效果不佳
傳染病具有傳染性、流行性、地方性和季節性的特點,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生在見習、實習期間常常很難找到與教學計劃相匹配的病例,使臨床教學成為“紙上談兵”,學生對傳染病的認識僅限于理論,教學效果不佳。
3.教學方式陳舊
傳統的教學方式以教學、書本、課堂為中心,多采用“灌輸式”“填鴨式”教學方法,學生處于消極被動的狀態。重書本、輕實踐,重考試、輕能力,不能滿足實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的迫切需要。
4.缺乏專業教材
目前使用的教材為國家高職高專衛生部規劃教材,教材中缺少針對農村社區中常見傳染病處置的具體內容,尤其缺少家庭消毒隔離、預防接種技術、社區健康宣教等農村社區傳染病防治工作急需的知識和技能。
二、改革措施
鑒于上述存在的問題和農村社區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對傳染病處置的重大需求,我們在傳染病學教學中主要進行了以下改革:
1.修訂教學大綱,優化教學內容
根據人才需求和崗位任務調研結果,結合臨床醫學專業培養方案和特色專業建設目標,修訂傳染病學教學大綱,優化傳染病學教學內容。重點介紹農村社區醫療衛生工作中將會遇到的常見病、多發病以及對人類健康造成嚴重影響的一些新出現的傳染病,對經典傳染病中已經得到良好控制、發病率很低的傳染病則作為自學內容或者在鑒別診斷中簡單介紹,使教學內容能與時俱進。同時,利用多媒體和網絡課堂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增補教材中所缺少的農村社區中常見傳染病處置的具體內容,使教學內容更接近農村社區傳染病的“防”和“治”。
2.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
根據為農村社區培養實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改革傳統的“灌輸式”“填鴨式”教學方法。對于農村社區醫療衛生工作中的常見傳染病和多發傳染病采用PBL教學法或角色扮演法等。不同的內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如PBL教學法主要用在疾病的診斷中,以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角色扮演法則通過模擬實際崗位工作任務,來培養和鍛煉學生的綜合崗位工作能力,引導學生早期進入社區醫生的角色。對在實習、見習中由于時間、空間限制較難見到的傳染病則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彌補教學實習中“無病可教”的尷尬。
3.完善教學評價體系
根據修訂的教學大綱和助理職業醫師等資格考試的要求完善傳染病學試題庫建設,在考試內容和試題形式上進行改進,減少記憶題,增加思考題和分析題,注重對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核。
通過教學改革,學生對傳染病學的學習興趣明顯提升,同時也有針對性地培養和鍛煉了綜合崗位工作能力,能較早地進入社區醫生的角色,為適應今后的崗位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蔣健敏,沈清,高榕,等.開展農村社區醫生定向培養 為新醫改提供基層人才保障[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4):18-20.
[2]楊進孫,楊江華,許慧陽等.病例分析法在傳染病學教學中的應用與思考[J].醫學教育探索,2009,8(8):983-985.
[3]鄧存良,盛云建,陳文.傳染病學教學的改革與探索[J].醫學教育探索,2006,5(10):950-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