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森茂
【摘 要】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提高生物學課堂教學效率已成為現代生物教學的一個重要理念。如何在新課程背景下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效率,是每位生物教師都必須認真探索的問題。
【關鍵詞】優化生物 教學設計 打造 高效課堂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初中生物教學改革百花爭艷,各種新的教育教學理念與創新課堂模式層出不窮,為初中生物教學效率的提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那么怎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潛能,優化教學過程,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呢?我認為構建高效課堂的關鍵在于做好以下幾點。
一、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打造高效課堂的前提條件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興趣的產生往往是由好奇心引發的,學生如果處于好奇的心理狀態,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和興趣,促進學生積極地去思考、去探究、去創新,它是發展思維,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催化劑。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創設生物情景以利于激發學生興趣的,為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供必要條件。如“觀察小魚尾鰭血液流動”的教學,首先演示:找到小魚尾鰭血管的方法,告知學生顯微鏡物與像的關系。讓學生們自主觀察,探究討論你發現的血管是什么。中學生非常有興趣,充滿了好奇,積極熱烈地探究討論,爭議辯駁、分析思考,由于這些問題都源自生活,強烈的好奇心,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使學生的思維處于異常活躍的狀態,從而主動地積極地思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提升,為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當然,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思維動機,要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在每個教學環節教師都要撥動學生心弦,提出思考性問題,這些問題盡管學生一時還不能全部回答,但只要能激起其認識的沖突,活躍思維誘發興趣,就對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有積極作用。
二、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環節,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課堂是學生接受知識、教學相長的主陣地。課堂教學只有在科學的教學模式下采用機動靈活的教學手段,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才能達到或超出預期的教學效果。新課改實施以來,廣大教師不斷摸索,新的教育教學理念逐步形成,先進的教學模式、教學手段為廣大教師所采納,一改新課改前千篇一律的“滿堂灌”。現在使用的教材中,許多內容圖文并茂,言簡意賅,如《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等開放式的章節,如果老師一味去講,索然無味,效果無疑大打折扣。這時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小組合作搜集、整理資料,發表自己的研究成果,使其在老師的主導下最大限度地參與到教學中。學生主體地位明顯體現,自主學習能力加強,師生互動,小組討論,成果展示,課堂教學氣氛活躍,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漲,興趣盎然,教學效率自然就會提高。
三、引導學生由教師演示向學生動手實驗的轉變
過去實驗教學的模式通常是:教師按照教材向學生傳授有關新知識——演示實驗——學生觀察實驗——用實驗結果驗證新知識——老師作概括性總結。這種教學模式過于重視知識的傳授,忽略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在教和學的關系上,過分強調教師的主體地位,而忽視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有礙于學生創新思維、探索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新課程的生物實驗教學要求激勵學生自己動手實驗,在實驗教學中,要不斷嘗試培養學生敏銳、精確的觀察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過程中要不斷鼓勵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實驗協作,在實驗教學中發揮實驗的探究性,增加學生動手的機會。應盡可能地將演示實驗設計成學生動手的探究性實驗,引導學生做好每一個探究實驗。教材中的許多實驗都可以如此處理,如植物的嫁接、綠葉在陽光下制造有機物等實驗。
四、恰當運用多媒體和直觀教具打造高效課堂
傳統教學以教師講解為主,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興趣容易轉移。而直觀教學是學生獲取感性認識的重要途徑,是進行思維加工的前提,有較強的吸引力。目前生物學教材,雖知識難度較前已大為降低,但一些基本的知識,如營養物質的分解、吸收,視覺、聽覺的形成,反射弧支配反射活動的進行,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理過程,以及新增的探究性學習內容,對初中生而言,單憑老師語言講解和平面掛圖、繪圖的配合,還是抽象的、難以理解的。近年來,隨著學校教學條件的改善,多媒體作為重要的直觀教學手段,越來越普遍地被運用于課堂教學之中。我們將現代媒體中的錄像、電影、投影與傳統媒體中的掛圖、模型等教具等有機結合起來輔助生物學教學,在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嘗試。在生物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特有的感染力和表現力,生動形象地導入新課,無疑會收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課堂進行中,清晰的、可操縱的畫面播放,使教學重、難點深入淺出,輕松突破;教學結束時,教學內容的提煉總結,有助于學生理清思路,圓滿完成教學目標。多媒體優化組合,視聽感官多重刺激,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五、開展豐富多彩的生物課外活動
生物科學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一門實驗科學,只有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才會真正理解知識,也只有在實踐中運用所學知識,知識才會升華。基于學科特點,我們組織了生物興趣小組,開展力所能及的課外活動,把實踐帶進課堂。教師從學生的興趣出發,聯系生活實踐,讓學生主動參與,從問題的提出、假設到方案設計、驗證再到得出結論,均讓學生在自主思考、自主操作中完成,使課堂教學在和諧、高效的氛圍中進行,學生思維活躍,學有所思,學有所得。教師根據學生好勝心強的心理特點,把競爭引入課堂,從教材的挖掘使用到鼓勵學生參與,環環滲透競爭意識,時時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新思維,讓學生在競爭中追求新知、學會合作、展現個性、提高能力。
總之,如何讓中學生物課變得生動有趣充滿魅力,讓學生輕松愉快的獲取知識,是我們生物教學的最終目標。我們在今后學習和實踐中應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和教學藝術水平,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構建和諧高效課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