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蘭
摘 要:組織豐富多彩的語文教學活動,激發學生興趣;組織學生查字典經驗交流活動等策略,都能很好地培養學生查字典的自學能力,使其養成良好的查字典的學習習慣。
關鍵詞: 小學教育;學生;查字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9-165-01
習慣的養成首先是外在行為的驅使,繼而在思想上形成內在的驅動,一個好的習慣可以讓孩子在學習上終生受用。
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不能掌握學習技能的人。現在提倡人們要終身學習,而終身學習不是在學校進行的,沒有老師隨時陪伴,全靠自己的自覺,這就使我們必須要培養學生學習的諸多技能。查字典,這是學習中的最基本的技能,盡管是最基本的,但是卻是人人終身不可或缺的重要學習技能。因此,我們應該從小培養小學生認識字典、會用字典、愛用字典的良好習慣。
一、提高字典持有量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習查字典的技能,養成良好的習慣,首先是要有字典這把米,小學語文課在二年級開始教授學生查字典,應該是人人配備了這一基本的工具書,可是,低年級的學生諸多的學習習慣還在初級的養成之中,根據兒童的特點,他們是很少主動使用字典,這樣,自然就會減少字典的持有量,降低字典的保存率。所以,一開始我們就要廣泛動員孩子買一本《新華字典》,保證每位學生有字典可用;再向學生介紹查字典的好處和意義,保證學生能夠像愛護自己的身體一樣去愛護字典;還要精心設計“難題”,巧妙安排相關的活動,促使學生經常能使用字典,提高使用率。按照以上做法,就為課堂查字典教學和培養查字典習慣提供了物質保障。
二、熟悉查字典方法
在課程中,逐步引導學生進一步熟悉字典,滲透查字典價值內涵和重要性。通過唱大寫字母歌、背拼音字母表,引導學生學習并熟悉拼音查字法;通過認知漢子偏旁部首,拆漢字偏旁部首,引導學生學習并熟悉部首查字法;通過拼音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比較,引出難檢字的查字典方法;繼而,組織開展查一查、比一比、評一評等游戲幫助學生復習常用的三種查字法,利用“比賽”、“互助”等形式鞏固,為進一步養成習慣打下基礎。
三、養成查字典習慣
在學會查字典的基礎上就應保證能養成習慣,最好的養成方法就是學生獨立使用。學習的環節中,作業練習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首要陣地,我們恰恰可以利用這一版塊將查字典的良好習慣移植于學生行為中。
對平時的課后重復性的作業嘗試改為對后一篇課文的提前預習,利用學案引導學生查字典,自學課文,強化課前學生自主預習,大膽嘗試作業創新,改重復性作業為實踐性作業。對學生的課內外作業布置進行大膽調整和改變,盡量設計求異性作業,如:一字多詞;一字筆順;一字多音多詞。對于學生因偷懶依賴原因提出的字詞問題,鼓勵引導學生自己動手查字典,找答案,使學生親身獲得學習感受,親身經歷知識的獲取過程,加深理解和記憶。
四、以活動促進習慣的養成
任何活動都是發展和影響行為思想的載體,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活動的平臺為學生搭建展示的舞臺,讓學生爭先恐后的直面“戰場”,在“戰斗”中把自己的“武器”與自己融為一體。活動可以在校內開展,也可以在家庭內部,還可以延伸的社會中。
在學校開展查字典比賽、找錯字糾錯字活動、“我愛查字典”征文活動、背誦字母表、聲母表、韻母表比賽、組詞大王賽等校內活動;在家庭內與家人開展“我識字 我驕傲”活動、名人與字典間的趣聞講述等家庭活動;在校外積極開展讀書看報活動、“我是一名漢字醫生”、 積累趣字難字等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在不同區域,不同時間,不同氛圍激發學生的查字典興趣,鞏固查字方法,培養學生查字典習慣。
“授之以魚莫若授之以漁”,教會學生查字典的學習技能,加大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動手的空間,充分發揮字典的作用,讓學生自己解決字詞問題;教學設計增加課外查字典的內容,大膽進行家庭作業改革試驗;組織豐富多彩的語文教學活動,激發學生興趣;組織學生查字典經驗交流活動等策略,都能很好地培養學生查字典的自學能力,使其養成良好的查字典的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