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洪霞
摘 要: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在初中進行口語交際教學是整個義務教學階段時機和時間最合適的。初中口語交際教學訓練不能任意為之,要遵循訓練原則,確保訓練的實效性。
關鍵詞:初中語文;口語交際;語文教學;遵循原則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9-243-01
初中學生正處在語言感知和表達的最佳年齡段,初中三年也正是學生走出封閉自我、狹隘天地而去擁抱精采外界的重要階段。初中學生的好奇心和自尊心很強烈,只要抓住這種心理,對口語交際教學是很有幫助的。為了增強學生在現代社會的生存能力,學會與人文明和諧的交流溝通,著力研究初中口語交際教學的現狀與誤區,有的放矢地提出因應策略,使口語交際教學切實符合新課程理念就顯得尤為重要。初中口語交際教學訓練不能任意為之,要遵循訓練原則,確保訓練的實效性。
一、結合實際的原則
人由于先天素質、后天社會環境以及所受教育的不同,每個人的性格、氣質、興趣、能力是有差別的。這就要求老師在口語交際教學中因材施教,不能“一刀切”。也只有這樣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俗話說,眾口難調。作為廚師要做出一道適合讓所有人口味的菜是不可能的。既然不行就只能采取各個擊破的方法。做出適合不同人的口味的菜。初中的語文老師就像廚師,要做出滿足不同學生不同口味要求的“菜肴”,一道“菜”顯然不行,必須研究學生的不同需要、喜怒哀樂、特長技巧和不同的追求。比如有的學生“能說會道”,作為老師就可以發掘其口語交際方面的特長,可以讓其帶動其他學生進行主動交流;對于沉默寡言,性格內向的學生,要做足思想工作,啟發開導,消除其恐懼和自卑感,抓住時機顯露其閃光點。針對不同的學生,我們的工作方法就該不一樣。
二、循序漸進的原則
口語交際能力的形成和其他能力的形成一樣,主要靠經常性的循序漸進的練習才能形成,其具有梯層性。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在口語交際訓練中,我們應該根據《大綱》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進行有序的訓練,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然后才是綜合性訓練。訓練的度要根據學生的身心承受的具體能力而定。課程目標堅持九年一貫整體設計。在“總目標”之下,按1~2年級、3~4年級、5~6年級、7~9年級這四個學段,分別提出“階段目標”。對于口語交際教學也是在這個設計之下進行的,體現了循序漸進的原則。
三、注重思維訓練的原則
口語交際能力的訓練雖然是一種言語行為的訓練,但言語和思維是有密切關系的。思維是“大腦皮質上一種特有技能,此技能是以外在對象及其復雜的關系為基礎,對客觀事物進行抽象、概括、分析、綜合,以及在此基礎上的推理和想象”。思維是語言通向現實的橋梁,而語言則是人類進行思維的工具之一。
在整個認識活動中,思維始終占著絕對的主動權,如果它自身能動活動的結果需要表達點兒什么,它將從儲存著的詞匯中選擇適當的詞語,再指使口腔音帶等器官,給這些概念信息穿上語言這一物質外衣,發射出去。言語是我們所說的話,我們的任何一句話都不是沒緣由的,都是通過思維運行后才表達出來的。你自己想下我們說話時沒思考過嗎?人在進行交際活動時的思維水平的高低決定了口語交際的邏輯性,條理性和概括性。言語的準確,連貫,得體要求思維快速準確地思考和組織言語。因此,口語交際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是取決于思維訓練的程度。在于培養學生的思辨力,想象力,應變力和調節力。有意識地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恰當地傳授一些思維方法技巧,從思維的各個方面如觀察、聯想、推理、歸納,分析、判斷等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訓練十分重要的。
四、互動性原則
口語交際是人與人之間雙向的行為活動。口語交際的核心是交際,只有交際的雙方處于互動的狀態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口語交際。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在初中語文口語交際訓練中要培養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學生,學生個人與群體間的互動。他重在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鼓勵發展合作精神。我們進行口語交際訓練的目的是為了進行有效的溝通與交流。
五、實用性趣味性原則
我們對初中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最終是使學生獲得更好的社會交往能力。我們在課堂上的時間是有限的。這就要求在進行口語交際教學時要利用有限的時間達到最大的效果。口語交際是一種言語行為,其是要用在生活中去的。作為老師,在教學中浪費一分鐘就浪費學生一兩個小時的時間,這就是在間接謀殺學生。因而在口語交際教學中老師應給學生教實際有用的。同時,要注意有趣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許不一定是真理,但也有它的合理性。“興趣是人們傾向于認識、研究和獲得某種事物的心理特征。”老師在口語交際教學中要去了解、發現和研究學生的興趣點,抓住這個點才能更好地進行教學活動。有趣的東西才有可能激發學生進行口語交際的動機。
六、激勵原則
在口語交際訓練中每次都讓學生體驗到快樂,嘗試到成功,享受到尊重,品嘗到勝利的甜果。學生怎么會不積極投入到口語交際的樂趣中去呢?
如果老師在每次訓練中都求全責備,用挑剔的眼光去指責學生的缺點,長此以往,學生一見口語交際訓練就恐懼,失去自信心,還能達到口語交際教學的效果嗎?我認為激勵原則是口語交際教學成功的保障。“在口語交際課堂上要提倡用激勵性語言進行評價,因為人的內心深處都渴望別人的賞識。學生需要老是常用肯定和表揚的方式保護他們的自尊心,激發他們的上進心。老師應鼓勵學生不怕出錯,敢于大膽發言,積極參與活動,踴躍回答問題,爭先扮演角色,從而提高口語交際能力。”若不堅持這一原則,口語交際教學是很難取得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