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琳娜
摘 要: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毙抡n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要求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探究性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9-310-01
一、對數學教學中探究性學習的再定位
探究性學習即“學生在學科領域或現實生活的情境中,通過發現問題、調查研究、動手操作、表達與交流等探究性活動,獲得知識、技能和態度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數學探究性學習是把教學活動定位于學生主體的學習,問題是以怎樣的方式來學習,是探究,探究的最一般的解釋是“通過實踐來認識周圍的事物”。這樣,“探究性學習”簡單地說,就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去認識和獲得屬于自己的知識”。這里的實踐,主要是指學生有意識的學習活動。數學探究性學習的特點主要體現在它的開放性、研究性和實踐性。它的功能在于能營造一個使學生勇于探索爭論和相互學習鼓勵的良好氛圍,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數學探究性學習的材料不單單是教師自己提供的,而且教師應鼓勵學生通過思考、調查、查閱資料等方式概括出問題,甚至可以通過日常生活情景提出數學問題,進而提煉成探究性學習的材料。在研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是學習主人,是問題的研究者和解決者,是主角,而教師則在適當的時候對學生給予幫助,起著組織和引導的作用。數學探究性學習的評價不僅僅關心學習的結果,而且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參與學習的程度、思維的深度與廣度,并且注意呵護節外新技,精心培養超越教材,超越自我的創新精神,同時對學生的情感變化也應予以動態的關注,為學生的終身發展而服務。
二、數學探究性學習課堂教學的基本模式
數學課堂教學中采用探究性學習教法的基本方式是“探索與研究”,因為試驗教材的編寫思路是以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而展開的,課程強調的是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過程,而不是結果或結論,在課堂教學中,相關和知識通過學生的豐富多彩的主體參與來進行研究學習,教師是教學的指導者與合作者。因此,本人在數學實踐中逐步形成了一種“主體參與,探究中學”的探究性學習模式,其基本流程是:
創設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展示評價→應用拓展→反思創新→預習指南
1、創設情境:所謂數學探究性教學,筆者認為就是教師通過創設問題情境,讓學性獲得學習材料和自由開放的體驗空間;建立發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和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保持一定的“自我學習”的時間;利用各種條件,從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把學生帶入情境;通過質疑、探究、討論問題,讓他們在這種情境中感受體驗,主動地獲取知識并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在創新能力,情感態度及價值觀等方面得到充分發展。課堂教學中情境設置的方式我通常用以下三種:
(1)由預習檢測創設問題情境;(2)由實際問題創設問題情境;(3)由舊知回顧創設問題情境;(4)以數學故事創設問題情境;(5)以游戲課本劇創設問題情境;(6)以動手操作與實踐活動創設問題情境;
2、自主探索: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動腦獨立思考,經過實驗、操作、觀察、類比、歸納、猜想等活動自己“發現”數學結論,獲得數學活動經驗。教師要考慮的是“盡可能適應學生的研究,去協調!教師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做一做”、“試一試”、“想一想”等素材,引導學生進行相關的數學活動,當學生體會新的問題實質時,要開創新的情境,讓學生去發現新問題,大膽放手讓學生去探索,教師的任務是給學生開放廣闊的探索空間。
3、合作交流:合作交流的組織形式我采用合作小組制,積極倡導組內合作,展開討論、交流,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活動起來;組間競爭,讓他們討論、爭辯;運用各種手段,引導學生把感受表達出來,使學生在課堂上大膽表現,發展個性。
4、展示評價:對獲得的數學思想方法進行反思與評價,以學生自我評價為主,重感受、重體驗,展現與表達;學生主要闡述知識是如何發現的,有什么經驗教訓,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為目的;教師要及時給予肯定與鼓勵,并對學生的學習態度與能力進行評價;同時對相關活動進行評價,并注意多種評價形式相結合。
6、反思創新:教師以問題的形式對所學知識系統歸納之后再進一步向同學尋求新的獨到的見解,提出思考、探索或可持續發展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的探索熱情,形成思維的風暴,使數學學習進一步向縱深發展。
7、預習指南:在每堂課活動結束之前給學生亮出下一節的活動課題,并建設性地提出預習的要求,提醒同學作出必要的準備;有時還預報近期測試的相關信息,真正地使數學探究性學習走出課堂,走進學生的生活,讓“探究性學習”環環緊扣,交織成一個延綿不斷,循序漸進的旋流,在生活中不斷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活動的水平。
結束語:總之開展探究性學習,不僅是為了適應當前中學課程改革中產生的研究性課程教學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真正實現素質教育的需要。因為在探究性學習過程中,學生要自己發現問題,通過實踐操作,體驗感悟,合作交流,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 余清臣等.研究性學習 [M]. 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4.
[2] 霍益萍.研究性學習實驗與探索[M].廣西教育出版社.2002.
[3] 鐘啟泉.研究性學習理論基礎[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4] 鄭克瑜.探究性學習的研究與實踐[M].中國社會出版社. 2003.
[5] 李樹臣.對研究性學習的再認識[J].中學數學研究.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