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龍安
摘 要:做好寫字教學方面工作不但可以提高學生文筆素質,也可從寫字中獲得更多的生活感悟,為今后的工作和學習建筑良好的基礎。下面結合我的教學實際情況和日常學習心得,關于寫字課談一下我的認識
關鍵詞:小學語文;寫字課程;教學實例;文筆
中圖分類號:G622.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9-356-01
在語文教學中寫字課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也是學習內容的基礎體現形式。所以,培養和提高寫字能力是語文教育的重點。教學初期主要是對字體的的整潔程度和書寫規范進行嚴格教育,在逐漸對其寫作速度和質量加強要求。所以,對于如何才能提高學生的寫字能力,本文作者根據多年教學經驗和收集相關資料進行了一下總結和研究。
一、培養興趣
總所周知興趣是最好老師,學生只要產生了興趣則會對其增加積極性和主動性。所以,將學生的興趣愛好與教學方法相結合進行教育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在寫字課教學中主要是通過講故事、猜字謎、看視頻、聽兒歌等方式帶動同學們興趣。例如在課堂教學中播放“王羲之書法精湛”“懷素芭蕉葉上練字”“江南四大才子舞文弄墨”等精彩動畫視頻[1]。
二、觀察分析
觀察是認知事物的根本。唐代著名書法家孫過庭曾在《書譜》中寫道:“查之者上尚精,擬之者貴似”。由此可知,良好的洞察力對提高寫字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由于小學生才剛剛接觸文字,還處于看一筆寫一筆的寫作方式,無法保證寫出整齊的字體。因此,讓學生全面觀察書寫方法是提高寫好字體的有效途徑。一般教學過程中,都要按照大綱要求的字體進行講解示范,首先讓同學自己觀察這些字筆畫順序。例如“拽”為什么出現“峰回路轉”?峰回路轉怎么寫?然后分析這些字形體結構,來讓學生了解字體在田字格中的準確位置。老師讓學生觀察字體時,必須讓學生學會比較。例如,在講解“天”字,就要分別寫出書寫規范的“天”字,在寫出一個不規范的“天”。最后注意總結:類似于這類字體,不要上寬下窄,應上窄下寬,注意勻稱。所以老師經常做示范,能讓學生直觀感受到字體在規范要求的差異,又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加強學生的書寫水平[2]。
三、實例和動作示范精講
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很發達,模仿能力強。老師生動、精確的示范是學生學習最快和最直接的學習方式。所以,針對這一階段老師應當反復進行示范講解。不但要教會學生正確握筆,還要把每一個筆畫如撇、捺、勾等詳細講清楚。要遵循適合兒童年齡的講解方式,不要用較為深奧的名字講解,保證通俗易懂即可,然后循序漸進,由淺入深,讓學生親眼看到老師起筆、行筆、收筆的全過程,更直觀的感受老師的示范力度、字體結構布局,在進行寫作時學生便能加深對漢字的了解,從而增加寫字興趣,提高書寫能力。
四、隨堂練習
在寫字教學中,練習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可強化學生熟練度,每節寫字課都離不開練習,一節課40分鐘應該至少留下25分鐘讓學生寫字練習。為了讓學生在寫字上有顯著成效,需要從建立學生對寫字的興趣,在逐漸加快寫字速度,最后需要嚴格要求質量。因為學生對事物的領悟程度不一,所以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盡量使所有學生都能掌握和理解所學到寫字知識。針對于寫字有困難的同學,初期讓這些同學以描摹為主,一點點進行感知認識;對于寫字能力較強的學生,描摹和臨寫相結合;對于寫字較好的同學,可以讓其獨立練習書寫。一些低年級的小學生手指的小肌肉發育還不完全,寫字不能一下集中進來,所以還要長時間訓練,做到少而精,循序漸進,養成良好習慣。學生書寫時,老師不斷進行走動,對于寫的好的同學及時表揚,對于寫錯的同學,及時給與糾正,并做上標記,這樣學生寫字能力就會得到很大的提升。
五、教師下功夫
學生是接受知識的主體,而教師是傳遞信息的媒介,因此教師的教學能力與方式對學生會造成直接的影響。大多數研究者通過對民間的一些具特色文化課進行研究,發現兒歌和民謠是學生接受能力最快的方式[2]。因此,教師應當采取科學、正確的教學方法進行文字教學,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為祖國儲備有效人才的做出奉獻。
結束語:
兒童的好勝心、榮譽感很強。所以對于這一點,要經常把寫字好的同學作業拿到課堂講解分析并提出表揚,讓寫字不好的學生感覺到壓力,從而有進取之心,這樣學生能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并能感受到寫字帶來的快樂,增強自信心和學習興趣,在欣賞的同時能慢慢地提高學生的自我欣賞和鑒賞能力。寫字要科學的安排時間,勞逸結合,定期展開訓練,并多參加一些寫字方面的競賽,恰當處理講與練、教與學、教師和學生的關系,加強練習,養成一個良好的文筆規范,達到寫字教學要求標準。
參考文獻:
[1] 路 敏,王仁勇.淺議小學語文識字寫字教學[J].讀寫算-素質教育論壇,2013,(17):132-132,133.
[2] 徐子杰.小學語文寫字教學指導策略構建研究[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13,31(4):113-115.
[3] 吳麗華.淺談低年級的寫字教學[J].讀寫算-素質教育論壇,2012,(19):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