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君虎
〔關鍵詞〕 數學教學;多媒體;優勢;導入;
具體;重點;容量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
09—0054—01
數學是研究客觀物質世界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它具有概念抽象、邏輯嚴密和應用廣泛的特性。而多媒體集視聽于一體,用形象鮮明、圖文并茂、影音交融的演示,能促使學生的各種感官協調作用,進而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下面,筆者就多媒體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談談自己的看法和體會。
一、運用多媒體導入新課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運用多媒體導入新課,可有效地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引發學生聯想,使學生的學習狀態由被動變為主動,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到知識。
例如,在講授“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時,首先利用多媒體展示“日出”的動畫圖片,從而展現直線與圓的三種位置關系;然后再利用多媒體展示“鋸子切鋼管”的動畫圖片,繼續展現直線與圓的三種位置關系。該環節可通過直觀畫面展示問題情境,讓學生大膽猜想,進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營造探索問題的氛圍,同時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無處不在。
二、運用多媒體化抽象為具體
多媒體技術是現代教育技術的一種,運用這一技術制作的課件圖文并茂,具有信息量大、動態感強等傳統教學技術無法比擬的優勢,特別適用于有關幾何圖形和函數圖象知識的教學。在常規教學中,由于受客觀條件的限制,有些概念的理解用常規的教學手段難以達到較好的效果。而用多媒體技術制作課件給學生講授,就能給學生以生動、逼真及深刻的印象,使學生獲得直觀的感知,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數學課程的特點之一是內容抽象。因此,考慮如何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做到生動形象,是數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時常思索的問題,而在數學教學中應用多媒體可以較好地解決這個難題。
例如,“圓柱、圓錐側面積的推導”一節,需要學生有一定的空間想象力,對初中生來說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傳統教學中,教師常用一張紙片或實物模型進行演示,立體感差的學生,根本不知從何處展開思維。而多媒體技術的引進,對解決這類問題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在圓柱體的側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中,可以制作這樣的課件:一個圓柱,沿著一條母線剪開、旋轉,其動態過程可反復顯示,并保留圓柱的運動軌跡,然后通過閃爍“圓柱底面圓”和“母線”,使學生注意到“圓柱底面圓的周長即它展開的長方形的一邊,母線即長方形的另一邊”的實質,從而完成“圓柱的側面積即展開的長方形的面積”這一轉化過程。這樣演示,能提升學生的空間想象力,進而提高學習效率。
三、運用多媒體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初中學生的思維正處在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時期,這就構成了學生思維的形象性與數學知識抽象性之間的矛盾。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可以有效解決這個矛盾。如,教學平移、旋轉等幾何變換時,利用多媒體進行動畫演示,直觀易懂,有效突破教學難點。
四、運用多媒體增大課堂容量
巴班斯基認為:最優教學過程應該在規定時間內,在教養、教育和發展三個方面獲得最高可能的水平。在傳統教學中,教師的板書、教具的演示、教學掛圖的張貼等等,往往占用了許多的時間。而利用多媒體進行動態演示,不僅可以把知識的形成過程直觀、生動、便捷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同時還節省了一些不必要的時間。教師通過精心制作的課件,在“超文本”狀態下,只要操作小小的鼠標,就可以讓學生一邊看著精美的教學圖片,一邊聽著教師的生動講解。動靜結合,學生非常容易就能掌握其內在規律,完成知識的構建。借助CAI還能進行高密度知識的傳授,對信息進行優化處理。它利用文字的閃現、圖形的縮放與移動、顏色的變換等手段,容量大、速度快,教學效果也更好。
實踐證明,在教學過程中靈活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能使數學課上得更生動、更活潑。
編輯:謝穎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