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榮
【摘要】素質教育改革給小學教學提出了新的問題和挑戰。作為素質教育改革的要求之一,創新小學教學的思維及方法越來越引起學界和小學一線教師的關注。由于小學教學處于“應試教育”的體制之下,面臨著“小升初”的壓力,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忽視或回避對創新教學思維與方法的思考與探討,這種墨守成規的做法不符合現代教育的發展規律。因此,必須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從多方面開展綜合改革創新,為更好地開展小學教學提供助力。
【關鍵詞】小學教育 素質教育 創新思維
一、前言
小學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居于基礎性地位,這是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身體快速發育的階段,心理方面也逐漸形成對外部世界的認識方法和價值觀念,這一時期在學生的終身發展中居于基礎和關鍵地位,學生在這一時期的身心發育和身心健康情況直接影響學生的終身發展。在我國,小學生也面臨著巨大的學業壓力。近年來,給小學生減負的呼聲和措施不斷出臺,但是現實情況卻是小學生越減負負擔越重。傳統的小學教育模式強調教師的課堂絕對權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居于主體和中心地位,學生必須要絕對服從教師,機械地從教師那里獲取知識,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和個性發展得不到尊重的和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積極性被忽視,結果只能是小學生喪失了本應有的天真爛漫和對事物的好奇心與求知欲。
創新思維是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在小學教學改革上的要求,也是解決當前存在與小學教學中諸多問題的新思路。小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有著強大的學習能力,此時學生所接收到的教育內容和思維模式會影響終身。為了培養創新型人才需要從小就培養學生的獨立人格和創新意識,在小學教學改革中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應被納入到正常的教學軌道。教學改革背景下,小學教育不僅要給學生提供知識技能教育,還要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加以培養和鍛煉,開發學生的潛在能力,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最終實現素質教育的要求。
二、當前小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1.應試教育體制限制小學教學改革創新發展
由于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在經歷長期的計劃生育政策調節后,當前的學生人數仍然非??捎^,高等教育的限制性直接造成了不是每個學生都可以走進大學校園接受高等教育,而為了通過這每年“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高考就需要從小開始強調學生的學習成績。在小學推行素質教育所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應試教育體制下的“唯成績論”。在這種環境下,學生、家長、教師往往只重視學生成績,其他諸如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動手能力、實踐能力等都退居其次,結果極有可能造成學生的思維模式被禁錮,本應天真爛漫富于想象的小學生成為了一個個“小眼鏡”,從小就受到嚴重的學習壓力讓學生漸漸失去了對學習的興趣。
應試教育體制還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壓縮了學生自由發展的空間,小學教學集中在語文、數學、英語等主要科目上,音樂、體育、美術、實驗等能夠促進學生動手能力和綜合素質提升的課程幾乎形同虛設,這一情況在五六年級更為普遍。學生沒有自主學習空間和培養自身創新思維的機會自然就不可能實現小學教學改革的創新發展。
2.小學教師缺少創新思維和能力
小學教師在小學課堂教學中居于重要地位,教師的創新思維和能力直接影響小學生創新思維及能力的教育??墒牵斍拔覈W教師能夠具備合格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人數在整個小學教師隊伍中所占比例太小。教師本身在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的專業知識掌握不牢固,在面對小學教學改革的問題時缺乏扎實的專業基礎也就無法實現真正的創新。創新思維是一種工作習慣和工作能力,有著創新思維的教師往往在面臨問題時會提出讓人眼前一亮的點子,在處理課堂教學問題時往往能夠實現事半功倍的效果。當前小學教師由于在大學時接受的專業教育在創新思維和能力教育方面存在缺失,當其成為正式的小學教師甚至班主任獨當一面時就無法真正為學生帶來合格的優質的教學服務。
三、創新小學教學思維的方法
1.加強學生創新思維培養意識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是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礎。在小學教育過程中不僅要重視對學生知識和技能的教育,同時要傳授學生做人的道理,所謂“傳道授業解惑”就是需要教師加強對學生全方面的教育。小學生的獨立人格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應是小學教育重點關注的內容。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創新意識是需要重點強調的,能夠引導學生正確發揮自身的創新意識,根據自身的愛好和特長提高獨立學習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是現代素質教育的要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就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思路,更加重視對學生自信心的培養,通過設置階段性目標讓學生體會在親手實現目標后的快樂與自信從而激發學生正確的行為模式。同時要加強對學生多向思維能力的培養,小學教師要引導學生發散思維,讓學生了解一個問題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解答,從而鍛煉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多向思維習慣,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教育學生從多種解決思路中選取效率最高的一種,最終實現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判斷能力的目的,完成小學教育的創新性改革。最后,培養小學生的創新能力還要加強對小學生綜合思維能力的重視與培養。通過教師引導,讓學生了解整個世界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任何事物也都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在認識事物解決問題時要看到問題的整體性,從而通過綜合思維選取真正行之有效的方法。
2.加強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
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是創新小學教育發展的重點和核心,加強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意識,提高小學教育對小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效率,增強小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是現代教育發展規律的內在要求,也是我國素質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加強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面臨的第一個也是最大的一個困難是應試教育體制,然而在當前我國的教學國情背景下,改革應試教育體制任重道遠,因此必須要在小學教育中充分利用應試教育的指揮棒,盡最大可能地開展小學生創新能力教育。要充分利用當前的小學教育資源,充分調動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和創新教育能力,通過教師環節增強小學創新教育開展水平。
參考文獻:
[1]金海國.小學教育應融入創新思維的滲透[J].文學教育,2013,(9):129-130.
[2]隋娟.論小學教育中的創新思維培養[J].文化,2009,6(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