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春連
內容摘要:語文教師都知道,作文無論對初中語文來說,還是對高中語文而言,都是半壁江山。然而對于我們現在的學生而言,要想打下這半壁江山,還真不是那么容易的。學生本身就對語文教學沒有太大的興趣,加之作文教學的主觀性色彩較強,使得學生在作文方面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如何才能將作文教學這“半壁江山”穩穩拿下呢?本文將給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高中語文 作文教學 半壁江山
我們關注并重視作文教學,無非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它是新課標的要求?!陡咧姓Z文新課標》明確要求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其中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顯得尤為重要。第二:它是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是高考試卷中所占分值最大的一項內容,它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了我們的語文高考成績的高低。第三:它是公認的比較難的一項學習內容。很多學生懼怕作文,提到作文教學就會愁眉苦臉,有所畏懼。因此,雖然作文教學已經有很多年的歷史,卻終究是師生又“愛”又“恨”的環節。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去引導學生寫好作文,攻下這語文教學中的“半壁江山”呢?
一.引導學生注重素材的積累
素材的積累之于作文就像是“米”之于“巧婦”,沒有素材,作文必將是一鍋“無米之炊”。但是學生普遍都缺乏積累素材的習慣和意識,他們腦海中的素材庫也是空空如也,如何才能使他們積累素材,并運用到寫作中呢?這就需要我們的引導了。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將生活中遇到的熱點話題總結起來,逐一做歸納,一一為他們貼上標簽。如“父愛/母愛”“中國夢”“感動”“成長”“挫折”等等,要求學生遇到生活中的這些話題,或者看到了類似的視頻資料、書籍、報紙等等,就要記錄、歸類、反思、討論,將這些熱點作為今后寫作的素材,這樣我們學生的寫作就不會空空如也,空洞無物了。
二.教育學生學會觀察
觀察是寫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礎,細致入微的觀察決定了學生對事物的認知和感悟,因此要寫好文章,要掌握嫻熟的文章寫作手法,就要多觀察,學會觀察,目光犀利,從所觀察的人、事、景、物中發現規律,發現切入點,發現與別人不一樣的風景。那么觀察能力是否是天生的呢?后天又該如何培養呢?首先,要求學生用眼去看,用耳去聽,用心去感,用腦去思。觀察決不要僅僅局限于“用眼看”。廣義的更有實際意義的觀察是指要將人的五官全部調動起來:用耳朵去聆聽,用身體去感受,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用腦去思索,這樣的觀察才會更加細膩、深刻。其次,好腦子不如爛筆頭,這就說明了記錄的重要性,所以我們要求學生在觀察過程一定要記錄,要拿“爛筆頭”來記錄永恒,記錄所觀察到的材料和所產生的感悟。第三,要求學生在觀察過后不斷保持,持之以恒,將觀察漸漸作為一個習慣,培養觀察的意識,這樣才能提高觀察的能力,增強對事物的感知能力,從而提高寫作水平。
三.教會學生有個性、有創意的表達
在平時的作文審閱時,筆者有一個很強烈的感覺:越來越多的學生寫作文沒有個性,越來越多的作文開始千篇一律。這可能是由于學生缺乏生活經驗,也可能是由于教師對學生寫作的干涉所致,然而,無論是出于什么原因,千篇一律的文章都是得不到較高分數的。我們缺乏的是有個性、有創意的表達。其實,在作文教學實踐中,讓學生放開手腳作文并不難,真正存在的問題是如何判定什么是富于“個性”和“創意”的作文,這種價值衡量和判斷標準的確立,才會真正起到激勵和導向的作用。那么什么是真正的有個性、有創意的表達呢?對一件事的看法,不是從大眾的角度出發去評論,而是可以獨辟蹊徑,從另外一個我們看不到的角度入手,而那個角度又是可以自圓其說的,并且是思想健康、積極向上的,這就是有個性、有創意的表達。或者說,對于一個作文題目,大多數同學都會用記敘文的形式去寫,而假如我們換個形式,以“新聞”的形式,或者以小說的形式去寫,可能效果要好得多……再比如,文章的題目我們可以以多種形式、多種表達方式來擬定,不局限于一種或那幾種形式,這也是一種創新,是一種有個性、有創意的表達??傊?,我們要引導學生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道路,在這個道路上披荊斬棘,所向無敵。
當然,要想打下作文教學這“半壁江山”,以上幾點還是遠遠不夠,需要我們教師做出探索的還有很多,需要學生付出努力的也會更多,限于篇幅我們不再一一論述。
四、結語
我們講了這么多,雖然是從教師角度來講授如何進行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但是主要的實施對象是學生,主要的研究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即使我們語文教師做再多的努力,想再多的方法,做再多的嘗試,也是為了引導學生步入作文的殿堂,達到“教”是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為了實現“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練為主線”的教學思想,這才是作文教學的靈魂。
(作者單位:江西省上猶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