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謝軍
摘 要:眾所周知,大學生是目前國內互聯網應用的主要群體,他們的思想觀、價值觀、思維與行為模式、心理動態等都深受互聯網的影響,從而給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帶來非常大的沖擊與考驗。互聯網技術對于現代教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特別是給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與此同時,由于互聯網獨特的作用,也給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和改革平臺,更能有效促進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發展,從而培育時代英才。互聯網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是雙面的,既有利,亦有弊,這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思考與挑戰。
關鍵詞:互聯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時代英才
社會進入信息時代,互聯網技術廣泛應用,整個人類開始逐漸依賴互聯網。同時,互聯網在大學校園內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對高校教育,特別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前所未有的雙重作用。我們知道,思想政治教育對我國高等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沒有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就等于高等教育失去重要的基石。我國是一個傳統的教育大國,幾千年來延續下來的教育理念根深蒂固,在這種具有明顯歷史文明的教育理念支撐下,逐漸形成中國特色的教育模式。顯而易見,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具有一套完全與眾不同的、獨具特色的傳統教育模式。但同時,由于現代互聯網技術的影響,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經無法更好滿足現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需求。因此,為了適應現代化教育需要,為了更好地在互聯網時代推進我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為了培育時代英才,我們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亟須進一步變革和完善。所以,本文就基于互聯網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進行簡要分析。
一、互聯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現狀的主要矛盾
(1)互聯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意識有時存在一些矛盾。互聯網是一個開放性的媒介平臺,注重個體的知情權、選擇權與話語權,因此這也是一個巨大的思想、信息、輿論的承載平臺。在這個平臺上,不同的思想觀念、生活觀念、價值觀念相互碰撞,極易對大學生的思想產生影響,因此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意識有時存在著一些矛盾。
(2)互聯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間矛盾。由于互聯網的開放性,虛擬社會不可避免地展現在大學生的面前。但我們知道,虛擬社會和現實社會存在嚴格的差異與界限,大學生沉迷于虛擬社會嚴重誤導他們將來的生活、工作或學習。同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在教室、校園、現實社會實踐中進行的,因此互聯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空間的矛盾。
(3)互聯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矛盾。我國的傳統教育理念歷史悠久,主張以教育者為主體進行教育行為,學生只是單純地處于被動承續者的地位,因此學生的思想和情感都處于封閉或近乎封閉狀態。但隨著現代互聯網的介入,大學生接受信息的渠道豐富多樣,與外界的思想交流和感情溝通也變得多元化,他們擁有了自己的思想主張和情感訴求,需要與老師等進行平等的思想對流。因此,互聯網與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存在著矛盾。
二、基于互聯網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構建
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加快了現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向互聯網時代的發展進程,給傳統的教育模式帶來巨大的壓力,因此亟須進行必要的改革與重新構建,而這種重新構建必須要依附在互聯網的環境里。具體構建,需要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1)創建現代教育理念,營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環境。傳統教育理念注重以師為本,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客觀上阻礙了學生的主觀積極性和能動性。同時,由于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開拓了學生的思想視界,學生需求更平等的思想溝通與交流。因此,在互聯網的契機下,應該及時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尊重學生,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以互聯網作為一種特殊的教育平臺,增加學生的參與權利和話語權力,在校園內可以構建一個平等、和諧、公開公正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這樣,校園內傳統單一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得到改善,能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大大增強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2)以互聯網為本,構建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由于互聯網的復雜性,如果任由學生自主應用互聯網,可能會給學生帶來許多不良的、錯誤的引導或影響。因此,高校應該綜合分析互聯網的雙重作用,構建一支具有互聯網技術應用能力的教育隊伍,其中包括教師和高校輔導員。這樣,教育者可以在互聯網平臺上占據教育制高點,主動進行有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正確地對學生的互聯網應用進行引導與糾正,最大限度地避免學生在互聯網中陷入迷途,肅清互聯網中對學生思想的不利因素。同時,高校應該對新構建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進行長期、有效的互聯網技術培訓,以利于教育隊伍永遠走在高校互聯網應用的前列,保證高校在互聯網時代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權威性、主動性。
(3)構建校園內互聯網管理系統,加強校園網站的建設與良性運行。校園網站的建立,能給學生提供一個安全、健康、有序的網絡空間,能加強高校對互聯網應用的控制與管理,還能隨時捕捉到學生的動態思想,然后有的放矢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應該說,校園網站是高校在互聯網時代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本營。
在建設校園網站的同時,網站管理也是至關重要的,是校園網站得以良性運行的保障,我們同樣不能掉以輕心。因此,高校在構建校園網站的同時,組建高素質的互聯網技術管理隊伍也需要同步進行。
結語:綜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長期、系統、復雜的教育任務,面對互聯網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和成熟,其傳統的教育模式正在經歷著前所未有的沖擊與考驗。為了更好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力促進我國高等教育現代化發展,我們應該把握住互聯網技術給我們帶來的有利契機,利用互聯網平臺,不斷積極、主動去探索和構建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開創我們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從而培育更多的時代英才。
參考文獻:
[1]壽萌吉,阮財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平臺效能建設探析
[J].現代商業,2008(33).
[2]溫小強.互聯網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響及對策[J].甘肅
聯合大學學報,2009(5).
[3]韓明輝.基于互聯網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的應用與探索[J].消費
導刊,2008(1).
(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