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金水
摘 要:萬丈高樓平地起,小學教育是當代人教育的基礎,是人生的啟蒙階段,是個人性格、行為形成的關鍵時期,而小學數學是各科知識的基礎、工具學科,是人們生活學習所不可或缺的知識技能。所以小學教育期間的學習尤為重要,作為人類靈魂啟蒙師的小學教師的任務尤為艱巨,在課堂的教學和日常的生活中要注重學習習慣的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能力,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效率
高效課堂效率是成功的關鍵,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我們應注重教學方式,采用課堂提問、交流互動。教師要充分發揮引導者的作用,引導學生進行主題、內容和形式設計,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在課堂合作交流中放手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交流,教師僅進行必要的查看和指導,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實行激勵評價。針對學生正確的回答,教師要給出及時、準確、有效的評價,增強學生回答問題的信心;針對學生的錯誤回答,教師在給出適當的鼓勵之后,指出存在的問題,促進學生及時糾正。
一、真人演示
教師可以征求學生的意見,讓學生自愿走到講臺上站成一排,加法就上去幾個學生,減法就下來幾位學生,教師和臺下的學生共同監督他們的對錯。這種方法可以形象生動地解釋加減法的含義,讓學生更加容易理解,讓他們積極參加到課堂互動中來,在輕松快樂的課堂氛圍中學習知識,理解數學的簡單概念和含義。
二、有獎競答
人都是有好勝心的,學生也是一樣,在學習到乘除法、四則運算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課堂快速問答的方式進行知識的考核,課堂快速搶答九九乘法,或者簡單的四則運算式,設計合理的獎懲措施,并找學生監督執行。這種學習方法生動而有趣,讓學生輕輕松松投入學習。
三、注重教學模型的運用
對于好奇心極強的學生來說,顏色和事物的刺激遠比課本更能激發好奇心,所以,老師在課堂講解的同時,要注重教具演示,并讓學生上臺親自動手感受,通過簡單的模具演示,讓學生感受簡單數學規律后的巨大魅力,引發學生的聯想和思考。這種方法簡單而有效,使每一次數學課都像一部精彩的科技動畫。教師也可以以教具類比生活中常見的實物,讓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無處不在,讓學生細心觀察,大膽猜想,讓數學走進生活。
四、學生間的互幫互助
估計每個學生的理解水平和學習進度,鼓勵學習快的學生帶動學習慢的學生,通過學生分組,建立一對一、一對多或多對多的學習小組,每組要有相對成績差異較大的學生組成,通過學生間的互幫互助,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提高大家的互相幫助、互相關心的意識和團隊責任感。
五、作為教師,課堂的引導和協調很重要
學生的學習交流過程中,并不會像想象的那樣完美,某些學生可能因為學習好而驕傲自負,自高自大,只重學習而不注重同學間的友誼,也不愿意幫助其他同學,缺乏團隊意識和互助精神;學習較差的學生卻會自卑失落,自暴自棄,漸漸變得孤僻,不與同學交流,也不想請教老師,情緒逐漸低落,對學習也失去了興趣。這對教師的作用就至關重要了,對于成績較好的而有些自負的學生,教師要耐心的引導,告訴他同學間要互幫互助,讓他明白團隊精神的重要性,并鼓勵他慢慢改正;對于成績較差的學生,教師要采取主動幫助的方式,在幫他們補習知識的同時注重心理的疏導,鼓勵學生參與課堂的互動,并與其他學生交流。
六、注重培養師生情誼
相比傳統教育而言,新課改更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求教師通過“交流”的方式來授課,這就要求教師要與學生成為好朋友,教師要依據學生的成績和學習能力、性格、個性特征等不同,采用適合每個人的溝通交流方式,增進相互了解,營造良好的溝通氛圍,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更愿意與教師交流,傾聽教師的教導,教師也可以更加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了解學生的心理。師生之間的了解和互動增加,心理上就更加樂于去接受對方,教師教得開心,學生學得愉快,課堂教學質量自然提高。
七、好孩子是夸出來的
一句獎勵的話遠比一次責備更能激勵人,學生是一樣,受到夸獎時必定心花怒放,心里像吃了蜜一樣甜,覺得所做的努力沒白費,十分值得,下次便是更加努力做得更好。老師要與家長多多溝通交流,保持步調一致,及時了解在家中和學校的表現,以便及時調整教育方式,加強改進。孩子表現好時,多激勵、多夸獎,表現不太好時,及時引導孩子,并鼓勵孩子改正不足。通過教師與家長的相互配合、正確引導,促使孩子身心健康發展。
新課改形勢下,高效課堂效率講求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學生自主自發學習。在高效課堂中,教師要徹底地改變原有的教學思想和授課方式,改變傳統課堂上教師講、學生聽的單一模式,學會用多種方式和切入點將知識傳達給學生。教師既要從看問題的角度、觀念上轉變傳統教學思想,又要做好課前、課中和課后的工作改變,真正做到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在課堂上學習知識,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效率,從而使學生能力得到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高巧英.小學數學新課改的幾個問題與建議.學周刊:C版,2013(06).
[2]田洪英.淺談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教師的學生觀.現代企業教育,2009(10).
[3]詹小嬌.教學科技書的“生活型”問題分析:以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上冊教科書為對象.教育測量與評價,2012(10).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