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凱
摘 要:在目前的數學教學中,往往會出現學段與學段之間的不連貫性,這種不連貫性會使學生在跨越這個鴻溝時存在著很多的困難,使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過程逐漸從飽含激情轉變為內心的無趣,這種心理的變化體現在學生從初中數學學習中轉向高中數學學習中的這一過程中,所以說做好初中數學與高中數學的完美銜接,是作為高中數學老師對于學生進行數學教學的關鍵。針對這一問題,進行詳細地論述,從產生原因到解決辦法等各個環節進行具體說明。
關鍵詞:初中數學;高中數學;銜接教學;解決辦法
對于現在的學生而言,興趣是驅使他們學習的最大動力,這就需要教師能夠做好課堂上的引導,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從初中到高中的這一過程中,往往在數學的接納程度來說,正是需要這種學習興趣的融入進來,因為學生在初中對數學的學習中,往往會被固定的解題思路、解題步驟等等一系列的學習模式束縛住,單一直接的思考方式對于高中的數學學習中是不能接受更多的新思路的,因為在高中數學的學習過程中,需要的是創新精神、獨立思考能力和思維的敏感能力。所以說,教師對于這一過程的銜接教學,應該作為高中新學期開始的主要教學內容,以保證學生能更好地融入高中數學的學習中來。
一、初中數學與高中數學的主要區別
1.初中數學與高中數學在教學模式上的區別
學生在初中數學的學習中,往往只是會學到簡單的數學知識。因為對于初中生來說,較難的、較富有邏輯性的知識會使他們接受。因為數學思維意識沒有在他們的頭腦里面形成,在課堂上,作為數學老師,只是會講述一些淺薄的、表面上的數學知識,使他們在頭腦里面對于數學有一個大致的輪廓,同時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步驟,保證學生在面對中考的時候,能夠應對自如。這就說明了對于初中生來說,在頭腦里面掌握數學學習的輪廓,為高中數學的深層次學習做準備,是他們在初中學習數學的主要目的。但是當進入到高中數學的學習中的時候,由于學生長時間保持在一種簡單直接的學習思維中,往往不能很快地理解高中數學中存在的邏輯性和抽象性,他們對這些思維方式的存在,在內心中出現困惑和無助,同時在高中數學中,往往就會存在著更加有難度的數學知識。例如,圓錐曲線、排列組合等一些新的沒有接觸過的知識方面,陌生感會使學生對于這些無從下手。久而久之,就會對數學有放棄的心理,使得數學成績急速下降。所以說,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在教學模式上的最主要區別就是對于數學思維的不同、思考角度的不同以及數學難度的不同。就拿《函數的應用》這節課程來說,在初中,教師會對學生進行手把手的教授,不會讓每一個學生落下任何重要的知識點。就拿解二元函數方程式來說,教師就會通過在黑板上進行反復多次的演算,以讓每個學生都能看懂學懂,使得學生能夠理解得更加透徹,但是當換到高中的學習中來時,教師在黑板上演算函數的解析過程的次數就變得少了,學生這對于怎樣解函數的步驟就會產生疑惑和不解,同時由于高中課程中的知識點較為繁雜,所以讓老師進行手把手的教授就顯得不切合實際了,這就是初中數學與高中數學在教學模式上的區別。
2.初中數學與高中數學在教師講課的課堂進程上的區別
在初中數學的學習中,由于所要學習的知識點較少,就會使教師在課堂上放慢講課的進度,可以每次講完一節課,在下一節課的課程安排上加入適當的習題課,來使學生對于課上的知識進行一個深入的扎實過程,學生可以針對于同一個知識點,做出大量類似的習題來鞏固,同時教師還有時間對于習題中所產生的問題進行統一解答,保證了學生學習的穩定性,而在高中數學的學習中,往往由于在課上需要講解的知識點過多,就會使每一節課都會被安排得滿滿當當,并且在每一節課上的講述內容上都會出現新的知識點,同時由于要講的知識點過多,往往就不會安排習題課和老師統一解答問題的課,這就會使學生對于接踵而來的新知識點有點措手不及,同時由于在課下沒有更多的時間去完成相關習題的練習,使得學生逐漸積累了一定量的未來得及做完的習題,舊的知識和新的知識的越壓越多,讓學生對于高中數學的學習無從下手,學習熱情被一點一點地消磨下去,喪失了學習的熱情。就拿《立體圖形》這門課來說,老師在初中進行教授的時候往往會采用兩課時或者說三課時來進行講解,力爭讓每個學生都能聽懂課程,然而當把這門課放到高中數學教學中來的時候,往往老師可能只會通過半節課或者是一節課的講解,就開始講下一個知識點了,這就跟高中數學知識點過多有關。
3.初中數學與高中數學在學生學習方法上的區別
學生在初中進行數學學習時,往往只需要在課堂上完成老師留下的課后習題,同時在習題課上認真聽不懂的習題,就可以保證在考試的時候,拿到一個令自己滿意的分數。但是在高中數學學習中,這種辦法是不可能被采納的,學生在完成課上所安排的內容時,要在課后進行自主的學習,通過學生自己找習題做的方式,來鞏固在課上聽到的知識點,同時,在繁雜的習題中,要做到能夠找到適合學生自己的習題,并且通過這些習題穩定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讓學生在期末的時候能夠拿到令自己滿意的分數,這一點是十分重要的。
4.初中數學與高中數學在學生思考上的區別
在初中數學學習中,學生往往只要認真細心就能夠很好地完成對數學的學習,但是在高中數學學習中,學生要在思考過程中,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同時還要對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創新思維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等一系列能力有一個穩定提升,才能適應新的學習,保證對數學學習的熱愛。
二、針對上述幾點區別具體的解決辦法
1.在教學模式上的改進
學生在剛進入高中的時候,往往還不能適應高中數學的講課模式,對于這一問題,數學教師應該把怎樣讓學生更好地接受高中的學習,是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關鍵任務,因為對于初中生來說,數學思維往往只是單一的,當他們升入高中的時候,就不能很好地去面對高中數學復雜的邏輯思維和抽象思維的知識點,所以說,初中老師應該在初中數學的教學中適當地添加相對應的高中知識點,讓學生能夠對高中數學有一個大致的了解,使得他們不會到了高中面對陌生的課程內心會產生恐慌。例如,在講《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的時候,就要在對立體圖形的講解上進行一個深層次的講解,使學生大致了解一下立體直角坐標系以及各點的位置,讓他們在腦袋里面有一個立體的思維模式,保證學生的想象能力得到提高,同時簡要地講解一下向量的基本含義,使學生的邏輯、推理和抽象的空間想象能力得到提高,保證對學生在高中的數學學習中,能夠起到一個鋪墊的作用。
2.在課堂進程上的改進
作為初中的數學老師,在制訂教課內容的時候,對課文中出現的任何知識點都不要放過,保證學生都能掌握好每一個知識點,同時要對重點的知識點進行反復的講解設計,保證學生學一點會一點,不會存在任何的遺漏,保證學生在高中的數學學習中,老師講到與之相關聯的知識點時,能有一個大致的印象,不會出現茫然的片段。作為初中老師,制訂教課計劃是教學的關鍵,因為完善的教課計劃能夠保證課堂穩定的進行,同時還能保證教學內容全面教授于學生,所以說對于初中老師在進行課堂進程上的改進時,讓知識點全面融入到課堂學習中來,放緩課堂教學進度。
3.學生在學習方法上的改進
在老師合理地讓學生做到初中與高中的穩定過渡時,學生在自己的學習方法上面也要進行改變,在雙管齊下的作用下,來完成整個的過渡過程。對此,老師可以對學生的學習方法上面提出幾點建議。例如:(1)學生在課堂上,要有做筆記的習慣,無論老師在黑板上寫出了什么,都要往筆記本上進行記錄,這么做的好處是讓學生在課后自己做數學習題時,當遇到自己不會的習題,就可以參考老師課上板書上所寫到的相似類型的例題,通過進行模仿學習,來完成自己的問題的解答。(2)學生要保持一顆好學好問的心,在課下要多向老師進行提問,要時常問“為什么”,使自己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變得越來越少。就拿《一元函數》來說,學生要時常向老師提出“為什么根據公式的運算就可以解決這一問題?”“這個公式是怎么推導出來的?”“對于這個問題是否還可以用別的公式進行運算?”等等一系列問題,保證內心的疑惑能夠及時地得到解答。(3)讓學生在課前保證預習的習慣,讓他們在課上能夠對老師所要講的內容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當老師在課上講述的時候,能夠跟得上,并且還能對重點不懂的地方進行認真聽講。學生在保證完成老師所要求的同時,還應該進行課后的自主學習,這樣才能提高自己的自主思考能力、創新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因為這些能力的培養,單單僅憑老師的努力是不夠的,還要求學生自身進行努力。
三、對于初中數學和高中數學的銜接教學的好處
在對學生的培養上,保持學生知識的連貫性十分重要,因為知識的系統性學習,能夠使學生的思維得到全面的發展,并且還可以在多方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的各項能力都達到自己的最高峰,這一過程就需要銜接教學,因為銜接教學在學段與學段的過渡中,能夠讓更多的學生都適應新的學習環境,都融入新的學習氛圍中去,保障一些學生不會因為對學習的突然轉變,就失去了對繼續學習的興趣,使越來越多的學生能夠學有所成,能夠在考試中獲得一個令自己滿意的分數。銜接教學還可以改變學生對學習的看法與態度,對于數學教學,起到了一個推波助瀾的作用,讓越來越多的學生愛上數學這門學科。
在現今教育中,把握好講課的度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對于學生來說,適應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著這個度的平衡,同時在初中數學教學到高中數學教學轉變的過程中,這個度更要把握好。因為對于這種關鍵性質的過渡教學來說,往往決定了學生熱愛學習的積極性的提高或減弱,對于這個度的把握就要取決于老師對學生的了解情況和對課程設計的安排。所以說,對于現今的銜接教學來說,是一項目前教育所要面對的重大任務,把握好教學方案的制訂,就是為學生未來的學習鋪路,基于此觀點,把銜接式教學放在初中學習的開始是至關重要的,它關系著學生未來的學習方向,是值得被人們所重視的。
參考文獻:
何明.磨刀不誤砍柴工:關于蘇教版初高中數學教學銜接的體會[J].高中數學:教與學,2012(04).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