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進峰
摘 要:數學課堂不僅要教會學生最基本的數學知識,還應該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使學生能夠獲得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初中數學;思維;靈活性;邏輯性
長久以來,我們并不在乎數學思維的培養,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們的課堂基本上看重的是基礎知識的教學,為了提高成績,我們寧愿讓學生死板地記憶一種解題方法,這樣的課堂導致學生的思維固化,課堂沒有活力,學生也缺乏創新精神。因此,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建立靈活的數學課堂,以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
一、借助一題多解,培養思維靈活性
一題多解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同一道試題找到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解法,這樣的教學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解題效率,而且,有利于鍛煉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活躍思路,同時,也有助于創新思維的培養。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尋找解題的切入點,以鍛煉學生的解題能力。
例如:若bc=ad,求證:ab(c2-d2)=(a2-b2)cd
方法一:∵bc=cd,∴ab(c2-d2)-(a2-b2)cd=abc2-abd2-a2cd+b2cd=ac·ad-abd2-a2cd+ad·bd=0
∴ab(c2-d2)=(a2-b2)cd
方法二:∵bc=ad,兩邊同乘以ac,得:abc2=a2cd,兩邊同減去abd2,得ab(c2-d2)=a2cd-bd·bc
∴ab(c2-d2)=(a2-b2)cd
……
不同的切入點找到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是不一樣的,而且,在這個過程中還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靈活性,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二、借助分類教學,提高思維邏輯性
分類思想是指在解題過程中,學生按照一定的原則進行分類討論,這樣既可以確保答案的完整性,又可以培養學生嚴謹的邏輯思維,同時,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例如:解不等式(a-1)x>a2-1
解:當a-1>0即a>1時,則x>a+1
當a-1=0即a=1時,原不等式為0·x>0,不等式無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