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紅燕
摘 要:眾所周知,英語教學四種基本技能“聽、說、讀、寫”中“寫”的訓練應該是最無聲的,也是最乏味的,但只要你有意識地進行藝術創設,無聲也能變有聲,從而使英語寫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英語教學;教學藝術;藝術創造性;藝術含量
眾所周知,教學是一門藝術,但英語教學更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所謂的教學藝術就是教師有意識地通過聲音、圖片、形象、表演和活動等一系列能使學生感受到美和體會到滿足的教學手段去設計教學的全過程,去誘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教學藝術是一門較復雜、難以把握的綜合藝術。與其他形式的藝術相比,它注重于對藝術創造性這一本質特征的理解和把握,因此英語教師除了要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外,還必須懂得藝術,必須具有一定的藝術修養,這樣才能創設藝術性的教學環境、使用藝術性的教學手段和采取藝術性的教學態度,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對英語課程的任務是這樣描述的: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對于這段話,大家已經是耳熟能詳,但如何在英語教學中貫徹落實,這確實需要我們對每一次教學活動進行藝術性的創作,從課堂的導入到教學過程中的合作探究乃至課后教學任務的拓展,每一個教學流程設計的藝術含量高低,直接影響著整堂課的教學效果。下面就我所經歷的自認為比較滿意的一堂寫作課為例,與大家共同感受藝術性的融入對英語課堂教學所帶來的藝術性的感受。
或許大多數人都會認為:聽、說、讀、寫中“寫”的訓練應該是最無聲的,也是最乏味的,但只要你有意識地進行藝術創設,無聲也能變有聲。這是一次以“How to protect our environment”為主題的寫作課,我是這樣引入的:隨著一曲憂傷的英文歌曲lonely,投影中出現了一幕幕觸目驚心的畫面:河面上滿目狼藉,數不勝數的死魚層層疊疊;一個個黑深深的獵槍口正瞄向一只只疾跑的藏羚羊;一個個粗大的樹樁上一只只鳥兒以淚洗面;山體滑坡,山洪暴發,一個個廢墟,讓人愁斷肝腸;車水馬龍之上灰沉沉的天……
一個個聚精會神的身影,仿佛把學生帶入了一個身臨其境的境地。我趁機提問:
T:What did you see in the picture?
Ss:Water pollution;air pollution;soil pollution;animals in danger...etc.
T:Do you know what causes so much pollution and what we should do to improve our environment?Now Lets discuss it in groups of six.
說書式的開場白早已喚不起學生的求知欲,創設一個真實或半真實的語言環境,讓語言學習者仿佛身臨其境,這對樹立學生運用語言交流的自信心有極大的幫助,我在不知不覺中把本堂課的主題生動直觀地展現給了學生。好的導入能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來,調動學生的情緒,為課堂的發展作了一個很好的鋪墊。課堂導入可以是一段笑話,一個游戲或相關資料片、圖片等,導入的方式五花八門,但導入必須注重審美性、形象性、娛樂性等,讓學生在獲得藝術的愉悅體驗的同時,自然合理地引出你要講的課題,這就是導入的藝術。
接下來,學生六人一組,七嘴八舌地說開了。為了鼓勵更多學生大膽主動地參與,我穿梭于各小組之間,不時地提醒學生:基礎不好的學生,可以用中文說出想法,由基礎好的學生說出英文,并互相幫助,使每個組員都能較快地記錄下討論的每個要點。
我一提醒,一些基礎薄弱、膽子小、羞于啟齒的學生也放開了膽子出謀劃策,同學們紛紛投入了激烈的討論中。
曾經聽過許多老師上的公開課,也目睹過許多場學生之間的小組討論,但一般情況下,一個小組內總是由一個學生當記錄員,其他學生發表意見。但這一次我卻讓每位組員都在互相幫助下認真記錄,這其實是組內的聽、說、寫的訓練,這也為本堂課最后寫的訓練積累了素材。而且在合作中,組內基礎較差的學生也在優等生的幫助下有了收獲的喜悅,我的分層要求,最大限度地鼓勵了學困生投入學習的積極性,也讓中等生、優等生在充當小老師的角色中最大限度地發揮潛能和創造語言的欲望,收到了一石數鳥的收獲。試問:一個不能兼顧全體學生的老師,能讓“聽、說、讀、寫”四項技能活動在他的學生中順利開展嗎?讓每個學生有角色可演,我覺得這就是合作的藝術!
經過激烈的討論,我組織學生進行一次討論結果的搶答式匯報。比賽規則是:
1.只要想說就可以迅速起立,誰先第一個起立,誰回答,回答正確給本組得一朵花。
2.每位搶先回答的學生只能回答一個要點,后面的學生不能重復前面的要點,誰要重復了,即便合理也不給分。
3.其余沒有把握住回答機會的學生認真聽,并迅速記錄下與眾不同的答案。
4.如果組里面每次搶先的同學不是同一人,可另加兩朵小紅花。
有討論必有匯報,司空見慣的匯報方式是:一個小組或幾個小組派一個代表。為了讓每個學生都能在緊張又快樂的氣氛中參與訓練,我把匯報方式集“聽、說、讀、寫”于一身,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請看:
1.搶答,能增強集體榮譽感和競爭意識,也是培養大膽地說的能力的強心劑。
2.接下來搶答的學生不能重復前面的內容,這就使得你在準備搶答的同時必須認真聽,這是聽的技能的訓練。
3.沒把握住搶答機會的學生也必須在認真聽的前提下判斷本內容是否已經在討論時做了記錄,如果沒有,迅速記錄,積累更多。
4.同一組內有不同學生把握住搶答的機會可另加兩朵小紅花,這個誘惑可不少!優等生帶學困生的合作學習在這里得到了充分的體現。環保話題,在八年級、九年級的教科書中多次出現過,這是學生比較熟悉的話題,也是當今世界的一大主題,在楊老師精心組織的這次討論中,同學們博采眾長,幾乎羅列了平時學過的所有有關環保這一話題的要點,達到了很好的復習效果。如:Pour waste water into the rivers/throw rubbish into the rivers/clean up the rivres/clean up the air and water/kill wild animals for meat or skin/take away the forest/cut down the trees/build nature reserves/Dont throw about waste batteries/buy local products to save energy/ride a bike to work instead of driving a private car/recycle reusable products/sort the rubbish/Plant more trees/stop people from burning rubbish everywhere...etc.
有經驗的指揮官絕不打沒準備的戰!有了以上的小組合作討論記錄素材,哪怕是學困生也會胸有點墨。只要稍微把記錄的材料作一整合,就是一篇習作,學生咬筆頭無話可說的現象一去無影蹤。
這堂課,聽說讀寫,環環相扣,得到了聽課老師的一致好評,它沒有單純的“說者”,也沒有單純的“聽眾”,寫作材料,層層積累,最后信手拈來。讓學生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完成運用語言的任務,感受成功,以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促進了英語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使無聲的“寫”在有聲有色中順利地完成。
這就是教學的藝術性,它主要體現在藝術參與性和愉悅性,教師既是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設計者,也是學生參與行為的欣賞者,課堂教學要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在主動地參與課堂活動中,既獲得了參與的樂趣、藝術審美的愉悅體驗,同時也掌握了教學內容。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導入為你的整個課堂教學的發展開了一個好頭。但要想讓你的英語課堂更富有藝術感染力,必須深入研究教材,研究你的學生的需求、英語基礎,這樣才能根據學生的需求、興趣來設計課堂,讓學生在感受到美、體會到滿足的同時,達到教學目的。
實際上,不管是學習策略的形成,還是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養,“聽、說、讀、寫”四大基本技能的有機整合,是任何一種語言的基石,片面強調任何一項技能都是語言學習的一個缺憾,只要執教者心系學生,始終以藝術性的教學理念去設計每堂課,無論是寫作課、語法課還是聽說課,我們都可以借助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去輸出教學信息,比如能表演的動作,盡量表演出來,使學生一目了然;教學感嘆句時,盡力夸張要感嘆的詞,既有表情又做動作,學生極易理解又記憶深刻;教學祈使句時,命令學生一會兒向東一會兒向西,一會兒要求他們執行正命令,一會兒又要求執行反命令;一會兒教師命令學生,一會兒學生又命令教師等,在豐富多樣、反復實踐、正誤比較中,祈使句的用法逐漸被他們掌握,這樣我們把教學活動仿佛轉變成了一個游戲過程,它承擔了包括使學生獲得藝術體驗在內的一定的教學任務,或者說是一個教學任務已經滲透于其中的游戲過程,那么這樣的教學可以稱得上是非常有藝術的教學,即教學本身就是藝術,換成杜威的話就是:“工作始終滲透著游戲態度是一種‘藝術——雖然習慣上不是這樣稱法,在性質上確是‘藝術。”當然,藝術性的教學設計,形式可以五花八門,特別是新興的多媒體技術,借助當今視聽與電腦的高科技優勢,圖片、動畫、錄像、幻燈,形聲兼備地創設生動形象、新奇有趣的樂學情景,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啟迪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
對于英語教師來說,在英語教學實踐過程中,如何讓你的課堂更富有藝術感染力,讓教學藝術服務于你的教學,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教師藝術修養的高低,這就要求每個英語教師除了掌握專業知識外,還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這樣才更有利于教學藝術的實施,更有利于提高其英語教學的藝術感染力,提高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產生非常必要的學習自信心,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形成英語教學的極為有利的非智力因素,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而這種潛在的因素,將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奠定雄厚的心理基礎,對以后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成功也將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