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關鍵詞〕 農村;學前教育;發展;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1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
11—0017—01
一、現狀
1. 經費投入不足,教育教學設施缺乏。(1)幼兒園少,學前教育班少。目前的農村學前教育還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雖然政府加大了投入力度,但幼兒園和學前教育班卻非常有限,并不能滿足農村學前教育的需要。(2)教育設施簡陋,不利兒童健康成長?,F在絕大多數的農村幼兒園是租用門房或自建住房作為教室,這類房子結構不合理,單間面積小,采光度差,防火防災能力不強,各種安全隱患較多。此外,其教學設施不完善,幼兒活動的器具少,活動場地狹窄,嚴重制約著以活動為主要形式的幼教活動的開展,影響孩子的成長發育。
2. 缺乏專業教師,教育教學質量低。(1)幼兒教師素質參差不齊。農村幼兒園教師有的是從小學抽調,有的是由學校自主招聘的代課教師。學校為降低教育成本,只雇用一些低學歷、低素質的教師,因此,農村幼兒教師中具備幼兒教師資格的人少之又少。低素質的教師隊伍嚴重影響了農村幼兒園的辦園質量。(2)教育內容嚴重偏離幼兒教育原則。幼兒教育應該是以活動為主要形式的教育,但農村幼兒教育者為了迎合家長的口味,只重視對幼兒知識的灌輸,而忽視對幼兒興趣及個性的培養,讓教育完全失去了寓教于樂的本質特征。(3)管理小學化。現在的農村幼兒園主要辦園方式是由鎮(鄉)、村小學舉辦,少部分是個體私人舉辦。作為鄉村小學舉辦的幼兒園,從法律意義上講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但實質上是小學的附屬機構,仍由小學進行管理。小學領導對幼教業務不熟悉,再加上工作繁忙,對幼兒園往往是不聞不問或無暇過問。從小學抽調到幼兒園的一些教師由于缺乏相應的幼兒教育理論和方法,在幼兒園的教學中“保姆式”看管孩子和“小學化”教育的傾向十分明顯。(4)師資水平不高,教學方法陳舊。農村幼兒教師隊伍真正通過幼師專業學習獲得幼師證的不足百分之十,而且大多是初中、高中畢業的老年教師,這些教師雖然有一定的文化知識,但對教育學、心理學知識知之甚少,在教育方法上生搬硬套,根本談不上因材施教。還有很多教師閉門造車,忽視與家長的溝通,不注重對幼兒潛能的開發,只知道“教什么”,卻不去思考“怎么教”,很大程度上束縛了兒童的求知欲和智力的開發。
3. 民辦幼兒園辦園不規范。由于農村公辦幼兒園園所太少,民辦幼兒園就如雨后春筍般興辦起來。他們有的有辦園許可證,有的沒有。這些幼兒園實行的是家族式管理,會計、廚師及保育員基本由辦園者的家屬或親戚擔當,缺少應有的監督機制。個別辦園者素質低,沒有幼兒教育管理經驗,他們為了獲取最大利潤而一味地迎合家長的心理,在幼兒園還過早地涉及小學內容。另外,民辦幼兒園保育工作還非常落后,大部分幼兒園中沒有設立專門的保健員、保育員等,全部工作都由教師一人承擔。
二、對策
1. 加大政府投資力度,吸納民間資本優化幼教環境。資金缺乏是農村幼兒園面臨的共性問題,其設施簡陋在所難免。因此,政府要加大對幼兒教育事業的投入力度,遵照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幼兒教育的若干意見,把發展學前教育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努力構建覆蓋城鄉、布局合理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保障適齡兒童接受基本的有質量的學前教育;不斷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民辦并舉的辦園體制。
2. 努力打造一支素質過硬的幼兒教師隊伍。除了要提高農村幼兒教育的硬件水平以外,還需要建設一支具備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師資隊伍,以提高農村幼兒教育的軟件水平。為農村幼兒教師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增加他們外出進修和學習的機會,解決其醫療、保險等后顧之憂,從而保證農村幼兒教師長期工作的動力。
3. 更新教育理念。不僅是教師要更新教育理念,家長、社會、政府也有不斷更新教育理念的責任。政府要努力創造終身學習、終身教育的氛圍,形成全民重視幼兒教育的風氣。家庭要接受新的科學教育理念,和學校教育觀念相協調,搞好學習型家庭建設。
4. 加大管理力度。各級政府特別是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大對民辦幼兒園的管理力度,讓他們在辦學申請、辦學宗旨、辦學條件、硬件設施、日常管理等方面都要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對那些不具備辦學條件的家庭作坊式的無證幼兒園要依法堅決予以取締,確保幼兒在安全、舒適的環境中快樂成長。
編輯:王金梅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