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霞
〔關鍵詞〕 新課改;課堂教學;開放性;創新性;合作;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 G423.07〔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11—0059—01
新課改要求教師轉變課堂教學方式,圍繞學生的未來開展教學,包括“學什么”和“如何學”,強調了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重要性,倡導開展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強調在真實情境中吸引學生積極融入到課堂教學中。
一 、課堂教學的開放與創新性
課改說到底是一場教育思想和觀念的變革。因此,教師應轉變觀念,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一切有效的教學方法應當順應學生的心理和發展規律,情景教學就是其中一種。隨著多媒體技術的進步,教學中運用現代教學手段變得越來越重要,但影視作品不能完全替代文本。教學中過多地依賴圖片、影視,不但不利于解讀作品,有時反而會扼殺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能力。語文教師要教會學生通過語言信息去捕捉形象,啟發他們善于從不同的角度去審視作品,積極調動他們的聯想、想象能力,鼓勵他們在所閱讀的作品中發現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敢于對傳統的觀念作補充或修正,并用文字來表達自己的獨到見解。
二 、課堂教學中學生間的合作交流
教師應當針對學生的差異性進行分層次指導學習,使得不同程度的學生在不同的教學方式和情境下激發個人最大的潛質,找到適合自己的獨特發展空間,在指導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組成互幫互助組。例如,在小組的同學完成作業后,大家相互批改和糾錯討論,可以使學生對于作業的內容和要求進一步加深。在相互學習的過程中,如果出現一些問題,大家在討論的過程中可以共同解決出現的難題。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改中引導學生進行主動學習的策略, 是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一種有效學習方法。在課堂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 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增強其學習興趣。但在實際中, 小組合作學習并未收到這樣的效果。部分教師片面追求小組合作的形式而沒有實質性的合作,大部分合作都是同桌、前后座之間的合作。老師一聲令下, 學生迅速加入合作小組, 在個別小組中出現幾個人圍著某個核心學生在當聽眾或者有的學生借此機會玩耍, 等時間差不多之后, 教師一聲“停”, 討論戛然而止。表面看, 課堂很熱鬧, 但熱鬧的背后是放任、隨意, 討論時間并未按學生實際來定;小組中只有優秀學生的發言, 沒有學生間的互動, 且討論的問題都是老師提出的而不是學生提出的, 學生被迫進行討論,沒有興趣可言。這樣的合作學習只是追求表面上的課堂活躍, 忽視了學生的興趣愛好。為避免此類弊端,教師要積極引導他們形成和諧的生生關系,相互監督,相互促進,從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其在相互學習中不斷共同進步,培養其合作及團隊精神,提高其在人際溝通方面的能力,增進學生友誼。
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不是看課上得多么熱鬧漂亮,而是需要衡量學生學到了什么,獲得知識了沒有,自身能力、積極性、主動性有無提高。教學目標必須明確,教什么必須放在教學的第一位來思考,必須有明確的目的。課堂的有效與否,關鍵在課外,課前的準備策劃必不可少,一是文本解讀,二是研究學生。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個方面的活動,施教之功在于啟發、引導、點撥、開竅,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與主動性,使他們積極發揮認識主體的作用。
要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最為重要的當然是語文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包括業務水平、教學能力、教學理念及對語文事業的熱愛。教師不能依賴教學參考書,要練習寫作、閱讀、口才等真本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相當程度上考語文教師的文化底蘊,要求教師要多讀書,廣泛閱讀,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分析能力、文化判斷力。與此同時,課余時間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對于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編輯:張昀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