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關鍵詞】漢字聽寫大會 現狀 原因 對策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4A-0008-02
在電視節目《中國漢字聽寫大會》里,參賽選手寬廣的知識面和良好的應試心態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也引起了我們對書寫漢字能力的反思。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總策劃關正文說:“在世界各大文字體系中,漢字是唯一傳承至今的表意文字,包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審美意蘊,但漢字又是最難書寫的文字,每一個字都需要不斷記憶,反復練習,才能形成書寫能力。依靠鍵盤等輸入工具書寫,減少了手寫漢字的機會,也降低了正確書寫漢字的能力?!庇嬎銠C的普及,令越來越多的人習慣于使用鍵盤書寫,人們手寫漢字的能力正在逐漸下降。很多漢字似乎記得,但真正動筆去寫,又寫不出來,偶爾寫出來了,還是個錯字。從表面上看,這是一種“提筆忘字”的現象,但導致出現這種書寫情況是有原因的,即長期以來漢語文化被人們所忽略了。
筆者就《中國漢字書寫大會》反映出來的問題進行剖析,并就存在的問題給出一定的建議,以期能夠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中華文化,書寫規范漢字,傳承中華文明。
一、存在問題
(一)漢字識記量不多
據統計,漢字中最常用的字有560個,常用字有807個,次常用字有1 033個,三者合計共2 400個,占一般書刊用字的99%。而在《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出現的很多漢字其實并不生僻,如復賽第一場出現的詞語“光緒”“荷爾蒙”“曾國藩”“惴惴不安”“溘然長逝”,復賽第二場出現的詞語“蜈蚣”“詫異”“岱宗”“瓜瓤”,復賽第三場出現的詞語“暮靄”“惆悵”“厲兵秣馬”,這些漢字涉及歷史、醫學、地理、文學等領域,雖然參賽選手表現很好,基本上能夠默寫出來,但也有一些未能寫出來的,如詞語“束脩”“岳麓書院”“渾天儀”。而在賽場上的成人體驗團中,則很少有人能夠全部寫對,尤其是“考妣”一詞,成人體驗團中無一人書寫正確,這說明我們的漢字識字量并不多。
(二)知識面不廣
知識面不廣體現在人們對日常生活中常見漢字的漠視,還體現在不關注非本專業的知識。比如,地理名詞“圖們江”“束河”“緬甸”,醫學名詞“髖關節”“核苷酸”“針灸”“瘡痂”“藿香”,歷史名詞“隋煬帝”“朝覲”“金兀術”“社稷”,上述詞語很少有人寫對。此外,人們對物理、化學、天文、生物等領域的關注較少,比如,專有名詞“鈣化”“渾天儀”“蒸餾水”“鱖魚”等,這些名詞在日常生活中是經常出現的,雖然我們能夠正確地讀出來,但動手書寫就有難度。這說明我們對這些經常出現的詞語視若無睹,更多的是由于我們的知識面狹窄,對一些并不生僻的詞語不夠了解,特別是地理詞匯,比如,居住在南方的人們如果不了解北方的地理和歷史,要寫出“淶源”一詞就有困難,同樣,不了解南方的北方人也寫不出“束河”一詞。
(三)普通話語音不標準
中國有56個民族,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而地方方言也很多,為了便于交流,我國一直都在推廣普通話。然而,由于受到地方方言的影響,很多人存在發音不準確的問題,這也直接影響了漢字書寫的準確性。比如,“骰子”的正確讀音是“tóu zi”,而在很多地方被人們念為“sɑǐ zi”,因此這個詞的書寫正確率很低。再如,“掃帚”的正確讀音是“sào zhou”,但在湖南、湖北、四川等地則被人們念為“sáo jǔ”,“篦子”的正確讀音是“bì zi”,而有的地方則念為“bèi zi”。當主考官念出這些我們經常念錯的詞語時,我們面臨的窘況就是要么理解為另一個詞,要么根本不知道是哪一個詞,無從下筆。
二、原因分析
(一)過多地依賴計算機等智能化輸入
漢字是一種象形表意文字,有的人能夠讀出來但寫不出來,有的人能夠寫出來但讀不出來。隨著計算機、手機等鍵盤書寫方式的普及,用筆書寫逐漸被忽視,雖然智能化輸入方式遠遠比手寫快捷,但長期脫離漢字書寫,會導致對漢字的字形結構記憶模糊化,出現書寫能力下降的情況。
(二)對知識不夠重視,閱讀量少
有一位印度人的一篇網絡文章引起了人們的關注,文中寫道:中國是一個有著全世界最悠久閱讀傳統的國家,但現在的中國人似乎有些不耐煩坐下來安靜地讀一本書。一次我和一位法國朋友一起在虹橋火車站候車,這位第一次來中國的朋友突然問我:“為什么中國人都在打電話或玩手機,沒有人看書?”據媒體報道,中國人年均讀書0.7本,韓國人年均讀書7本,日本人年均讀書40本,俄羅斯人年均讀書55本。通過這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中國人的閱讀量嚴重欠缺。閱讀量不夠,人們對詞語的理解能力也就越來越弱,書寫能力自然越來越低。
(三)方音造成人們對詞語的理解出現偏差
我國地方方言多,因此推廣普通話非常重要。然而,有的地方較為封閉,且具有排他性,本地人之間基本使用方言交流,甚至在和外地人交流時也都使用本地方言,這嚴重影響了普通話的推廣。因此,我們要重視普通話語音的學習,盡量將語音說準確,這樣才能夠準確地書寫漢字。
三、對策探討
(一)追根溯源,在理解的基礎上識記漢字
漢字本身是一個嚴密而完整的體系,有一定的規律可循。它是以表意為主要特點的立體型塊體文字,每一個漢字都是由一些零部件按照一定的組合規律構成的,教師在開展識字教學時要充分利用漢字的這一特點,將漢字的結構(組合方式)與漢字的構造(造字方法)結合起來分析,使識字教學化難為易。
比如,在《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出現的“脅持”的“脅”,“腱鞘炎”的“腱”,“上腭”的“腭”,“扼腕”的“腕”,“集腋成裘”的“腋”等,這些漢字都有一個共同的偏旁“月”,“月”的古義是指“肉”,用于表示人的身體的各個部分,上至臉,下至腳,內至膏肓,外至肌膚,全身無處不與“月”有關,有了對“月”的理解,在識記這些詞語時就容易多了。同樣,帶有“王”偏旁的漢字幾乎都與“玉”相關,如“玳瑁”“璀璨”“瑪瑙”“瑕不掩瑜”等。此外,“ ”“ネ”“イ”“ロ”“ []”“心”等偏旁也都有自己獨特的含義。因此,借助偏旁的含義識記漢字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理解了漢字偏旁的基礎上,再根據字義區分形旁差異是識記漢字的一個重要方法。比如,“馨”“磬”二字在漢字聽寫大會上都有涉及,這兩個字的上部聲旁相同,“馨香”的“馨”,義為“香氣”,下部形旁為“香”,“鐘磬”的“磬”是指玉石制成的樂器,下部形旁為“石”。另外兩個詞語“好高騖遠”“趨之若鶩”中的“騖”和“鶩”,聲旁與讀音完全相同?!膀\”由“馬快跑”引申義為“追求”,故形旁為“馬”;“鶩”在古代是指“野鴨”,故形旁為“鳥”。從漢字聽寫大會的情況來看,場外觀眾由于對這兩個字的含義不夠了解,書寫的錯誤率很高。因此,識記漢字時只有追根溯源,準確理解字義,再根據字義進行猜想,識記漢字的形旁,這樣才能達到辨其形、識其義的目的。
在漢字聽寫大會上,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是來自廣西大學附屬中學代表隊的廖乙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她談到了自己識記漢字的方法是追根溯源記憶法。此外,安徽代表隊的沈沁源、湖北代表隊的張諾婭、浙江代表隊的劉浥塵,他們都談到了自己喜歡古典文學,對不認識的字詞都會查清楚它們的出處和含義,然后根據字詞的特點進行記憶。
只識不寫還不能算真正的識記漢字。美國有全國拼字比賽《National SpellingBee》,從1925年延續至今,成為了全民關注的帶有民俗性質和國家精神的活動?!吨袊鴿h字聽寫大會》畢竟不同于英語拼讀,這是因為漢字的識記需要解決同音字、簡繁體、異體字等問題,因此,漢字在記憶和練習上顯得更為重要,并且需要一個持續不斷的書寫過程和記憶過程。由此可見,識記漢字時更需要重視書寫,教師要留給學生更多的書寫時間。
(二)廣泛閱讀,拓寬知識面
閱讀和聽、說、寫一同構成了語文教學的4個重要組成部分。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變得聰明的辦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因此,彌補知識欠缺的一個最重要的方法就是閱讀。
閱讀活動可以分為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課內閱讀對于每一個語文老師來說都很熟悉,其重要性和意義不言而喻。可是,由于這種閱讀與考試息息相關,閱讀的功利性較強,因此,書本的閱讀范圍有限。而課外閱讀是彌補課內閱讀不足的重要途徑,據調查顯示,在小學階段,學生通過課外閱讀可以獲得知識總量的15%—30%,在中學階段,學生通過課外閱讀可以獲得知識總量的40%,在大學階段,學生通過課外閱讀可以獲得知識總量的65%—70%,這說明課外閱讀是學生增長知識、拓寬視野的重要途徑。
現在很多學校越來越重視學生的閱讀,在寒暑假都會給學生提供一個閱讀書目表,布置相關的閱讀作業。這些假期閱讀書目囊括了科技、歷史、地理、政治等各個領域,對學生進行了良好的閱讀引導。此外,越來越多的家長也意識到了孩子對紙質書本閱讀的欠缺,并逐漸開始引導孩子擴大閱讀量和閱讀面。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的延伸,更是對課內知識的綜合理解和內化,只有閱讀的書變多了,知識面才會變寬,對漢字的接觸才會更加頻繁,才會有更多地認識和理解,從而提升漢字的書寫能力。
(三)規范普通話語音
據有關部門調查顯示,我國有56個民族,存在80多種地方方言。由于各個地區的方言不同,影響了人們的正常交往。要消除地方方言障礙,必須學習普通話。以廣西壯族自治區為例,廣西有白話、客家話、壯話、平話、桂柳話等地方方言,如果用地方方言與他人交流,勢必造成語言不通的情況,因此,使用普通話在人際交往中很重要,對于弘揚漢字文化也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用普通話交流已經成為人們日常交流的主要語言形式,各個服務行業也對從業人員的普通話有了一定的要求。在學校,教師的普通話水平要求達到二級甲等,大中專院校畢業生普通話水平考試也是一門重要的科目,普通話的使用變得越來越規范。
漢字是承載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漢字書寫能力的缺失降低了漢字的文化重量。學習語言文字非朝夕之功,需要日積月累。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對漢字進行溯本求源,還要擴大學生的閱讀面,教給學生正確的普通話發音,提升學生漢字識記水平和書寫能力。
(責編 歐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