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恒星
摘 要:隨著科技的不斷更新發展,社會對于計算技能的要求也慢慢降低,所以,小學生的計算能力與以往相比確實下降不少,主要表現為計算的正確率降低、計算速度減慢等等,計算能力影響著數學學習的深入與拓展,因而,教師一定要重視培養小學生的計算能力,并應用一些有效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
關鍵詞:基礎知識 ;小學數學 ;計算能力
計算能力是一項基本的數學能力,培養小學生具有一定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近年來,在數學考試中不難發現學生由于計算出錯而丟分的現象越來越嚴重。作為一位數學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一、學生的計算錯誤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習慣不好,粗心大意
(1)題目抄錯。如將“÷”看成“+”;“0.93”寫成“0.98”;“645”誤寫成“654”等。
(2)答案抄錯。如把驗算的結果抄寫成計算的結果,或者算對了結果卻寫錯了等。 還有的學生書寫不規范,導致數字變形,就把變形了的數字看成其他數字,以致出錯。
2.口算不強,基礎較弱
如20以內加減口算不熟練,造成在完成進位加和退位減時出錯較多。有些學生的乘法口訣還不能熟練背誦,導致試商出錯。
3.算理模糊,張冠李戴
如:857-298=857-300-2=557-2=555,已經從 857 中多減2了,應該加上2;再如,在教學小數加減法時,我們常強調小數點要對齊,但學生在學習小數乘法時,常常就把末位對齊變成小數點對齊了。
4.態度不端正,求快出錯
部分學生由于懶惰,只求完成任務,不仔細審題,從而造成錯誤,如單位未統一、用錯公式或未挖掘題意中的隱含條件等。另有部分學生一味求快,急于求成,導致運算錯誤。
二、對癥下藥,解決實際問題
1.興趣引路,提升計算欲望,要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教師首先要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使學生樂于計算。我以介紹中外數學家的典型事例、在計算題的教學中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情境、開展計算比賽活動等形式來激發學生計算的興趣,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同時,改善評價的方法,像分小組競賽、個人加分、評選計算標兵、計算不出錯的免去當天晚上的家庭作業等方法,也確實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在整個數學學習過程中產生了不同的感受。當計算出現錯誤時,學生會產生自責感;當自己找到錯誤的原因時,他們會有喜悅感;當計算正確時,他們會產生成功感;當連續幾次正確率在100%時,他們會產生自豪感……這些不同的感受都會從他們的言行中表現出來,更加增強了他們正確計算的欲望。
2.訓練口算,提高計算能力,口算是估算和筆算的基礎。口算的速度、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到計算能力的提高。口算作為計算的基礎,只有將口算落實到位才能抓住計算的要點。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加強對學生口算能力的訓練,例如,在上課前2分鐘開展一個口算測驗,因為在剛剛上課的時候,學生仍處于活躍狀態,精力渙散,情緒浮躁,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短短的2分鐘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將注意力盡快回到課堂上,使得他們能夠聚精會神地記題、聽題、運算,這樣不僅能夠訓練他們的計算能力,還能使得他們進入聽課的最佳狀態。除此之外,每天可以依據教學的實際情況組織學生開展口算專題培訓,如在學習乘除法后,教師能夠精心制作口算卡片,實時鞏固自己所學到的知識。
3.優化策略,強化計算方法,在教學中,教師要做好必要的引導與示范。首先要弄清算理。計算教學最忌諱重結果輕思維、重法則輕算理的做法。在教學中,我始終堅持不僅讓學生知道怎樣算,而且讓他們知道為什么這樣算。這樣,既使學生明白了算理,又能把所學知識前后融會貫通。其次,要培養學生科學有效的思考方法。科學有效的思考方法不僅可以節省時間,而且能提高計算的準確率。訓練時,我讓學生看題目,想算法,選擇正確科學的計算方法;做完后,讓學生交流自己的思維過程,并給予及時糾正和補充,從而讓學生學會科學的計算方法。同時,我將計算題型進行歸類,讓學生一天練一個類型,隔天鞏固練一題。這樣有的放矢,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有利于學生掌握計算方法,形成計算技能。
4.日常入手,培養計算習慣,良好的計算習慣是提高計算正確率的前提和保證。因此,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首先,教師要教育學生作業認真、仔細、書寫整潔,對計算的結果自覺檢查。必須注意,課堂計算時,教師絕對不要提“看誰算得快”的要求;否則,學生往往是只圖快,不求對,久而久之,容易養成不良的習慣。其次,教師要做好表率。平時板書、批改作業時,字跡一定要規范整潔,以便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第三,要提出明確的要求,發動家長做好配合。如在家庭作業中,發現孩子有錯題,可讓家長幫助孩子找到錯誤的原因,再訂正到糾錯本上。
5.歸納總結學生的易錯題,在計算教學中,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歸納總結一些規律性的知識點,有利于提高小學生的計算機能。例如“小數、分數混合加減法運算”,兩者相比之下,小數計算較為方便,不過正確判斷分數能否轉化為有限的小數進行運算這是計算的重點,只要掌握著以突破點,學生計算的速度肯定會有所提高,計算的能力也一定會提高。因此教師要將學生容易出錯的、容易混淆的題目及時進行歸納,讓學生有針對性地練習,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良好的計算習慣,直接影響學生計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做到認真聽課,認真思索,認真獨立的完成作業,并做到先復習后練習,練習中刻苦鉆研,細心推敲,不要輕易的問別人或急于求證得數。還要養成自覺檢查、驗算和有錯必改的習慣。
在計算的時候要讓學生養成一看、二想、三算、四演的習慣。所謂一看、二想、三算、四演是指:第一先看清題目中的數字和符號;第二再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或有無簡便方法以及計算時應注意什么,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等;第三步進行計算;第四步進行演算,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教師還要加強書寫格式的指導,規范的書寫格式可以表達學生的運算思路和計算方法、步驟,防止錯寫漏寫一些數字和運算符號。教師還要以身作則,作學生的表率。如:解題教學,審題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層次分明;板書簡明,重點突出。
計算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教學中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審視計算教學,以學生的眼光看待計算,讓學生在體驗快樂,感受趣味的過程中促進學生思考,在思考中引導學生去品味數學內在的魅力,充分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現代教學理念。只要我們善于做計算教學的有心人,就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插上騰飛的翅膀。